[诗歌、诗评]范蠡与伍子胥

楼主
[诗歌、诗评]范蠡与伍子胥
[SIZE=3][SIZE=3]伍子胥
鞭尸天地泣悲声,终是人伦不允情。
伐楚难逃私一己,焉如申子哭秦庭![/SIZE][/SIZE]注:吴子胥(?——前484),名员,春秋时出国人。员与父奢,兄尚俱事楚平王,遭谗害,奢、尚被杀,员出奔吴,后佐吴伐楚,破郢都,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申子,即申包胥,楚国大夫,伍员好友,当伍率吴兵攻破郢都时,到秦求取救兵,秦哀公不见,他于秦庭哭七日七夜,秦发兵,楚得救。

范蠡
凡尘不解泛湖人,蠡测焉知万丈深。
不见吴江流日夜,声声呜咽泣涛神。
注: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被尊为上将军。但他急流勇退,由越之齐,变名鸱夷子皮,治产获千万,受任为齐相,后又弃官散财,间行至陶,改名陶朱公。老死于陶。涛神,传说伍子胥忠谏含冤,死后化为涛神。

1楼
其一有独到见解,诗工味正。最赏!
其二前二甚好,后二忽转而说子胥,似可斟酌。个见。
2楼
谢枕流肯定其一。其二写时想变换个手法,做个对比。有点弄巧成拙了吧?待我斟酌。
3楼
雁先生好詩。

愚見論史有正反二方才好,小土豆試和一首:


皆罵子胥為國賊,包胥容易作忠臣。申門一族如遭戮,伐楚乞師是哪人?
4楼
子胥楚人伐楚,確令人側目,以其誅暴君可,禍及國人,不可。
然子胥非奸倿之人,士吳,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亦人杰也。
申先生哭秦庭,固忠;然不女人付道德代價;成,則垂青史,不成,何患?
針不剌肉難知痛故。
又,春秋戰國,「國」者,地域矣;故孫武以齊人仕吳,吳起仕楚 ,世人無非議者。換了現代,即廣東將軍於內戰中助湖南主帥撃廣東,雖有點那個,終非等同「賣國賊」 未知雁先生然否?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雨中雁[/u]发表的内容:[/b]

谢枕流肯定其一。其二写时想变换个手法,做个对比。有点弄巧成拙了吧?待我斟酌。[/QUOTE]
细品此转也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