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原创]《喝火令---向杨门巾帼致敬》
    [ALIGN=CENTER]《喝火令---向杨门巾帼致敬》


    战鼓惊天响,争先上戌楼。紫钗早弃换兜鍪。休小覤蛾眉怒,掠阵鬼神愁。

    守土遗孤寡 胭脂代国忧。执戈谁屑为封侯?不辱君恩,不辱好吴钩。
    不辱我杨家烈,  傲對雁门秋![/ALIGN]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休小覤蛾眉怒,掠阵鬼神愁。”——掷地有声。小土豆女史好词。

      试和一首:《喝火令--戏说老将垂暮》

      锈蚀屠龙剑,尘封走马楼。幞头换却了兜鍪。吃顿饭三遗矢,髀肉不添愁。

      虎目曾环顾,思分紫阙忧。老来翻做醉乡侯。放下章旗,放下铁枪钩,放下那将军印,筇杖赏清秋。

      [ 这个贴子最后由邓治在11/10/2012 11:43:37 AM编辑过 ]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邓大人词工令人叹服.

        小土豆原韵再和一首:

        [ALIGN=CENTER]


        《喝火令---将军之女劝父》

        莫负横磨剑,同登镇海楼。大江东逝过千舟。银发不消豪气,千里运筹谋。

        豈说廉颇老,还教赵括羞,虎须更胜少年头!莫再蹉跎,莫再咏悲秋。

        莫再喟然菲薄,大纛向燕幽!

        [/ALIGN]
        [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土豆在11/10/2012 9:41:57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鄧先生引喬吉的句子很有趣,小土豆斗膽狗尾續貂,見笑了。


          一片世情天地間。白,也是眼,靑,也是眼。

          十分常理興亡裡。堯,也是君,紂,也是君。
          [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土豆在11/10/2012 10:25:59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想不到小土豆君也在网上。今天早上起床读到大作,可惜马上要出门了,只得回来再和。

            你提到乔吉的句子,我也有同感。元曲其实大都很有趣,很有生活味,可惜文人很多摇头说它俚俗。本来它是可以再发展的。

            你对的下联很有意思,实在也是这样。“国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国家领导人”里面,其实什么人都有。

            但我觉得尧和纣这两位的形象,后人将它脸谱化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尧”里有“纣”,“纣”里也有“尧”。就像“曹操也有知心友,关公也有对头人”,什么叫“兴”,什么叫“亡”,我看也有不同的解读。我是一个不愿意争论的人,因为我觉得人是不会被言语说服的,最显浅的例子,就是当年的“伟大导师”一生最希望成功的事业是说服人,结果,他一辞世,一切都面目全非了,历史该怎么去走还是怎么走,半点不由人。我是一个亲历60年变迁的人,对历史有了一些领悟。

            昨天的临屏和词写得匆忙,今天再读一次,略略改了几个字。谢谢鼓励!本想奉和《喝火令---将军之女劝父》一首,有点琐事,且记下。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鄧大人說得對。
              可是我們詩詞屬文學的世界,𥚃面的「堯」「紂」都是意念化的堯,紂;是仁君為暴君的抽象符號。在歷史現實中是不可能如此極端的,但如一切都求一「真」,便是「跨越」到歷史考證的領域了:間中為了,如袁才子的翻案詠史詩,可;過深入就失文學之「美」了。李牧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是文學中的周郎,浪漫化了的三國。實際上,赤壁之戰成敗,又焉會靠一時的風向?八十萬曹軍(這數字也含水份)的船隊,又豈會這容易被燒光?難道軍中連防火、救火的措施也沒有?

              元曲也有它可愛之處:率真是其一。唯因率真,較少「藝術化」加工,時代一變遷,日常口語不同了,反而難以承傳,這是可惜的。個見認為學詩,填詞都較學寫曲易上手,未知鄧大人以為然否。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土豆[/u]发表的内容:[/b]

                鄧大人說得對。
                可是我們詩詞屬文學的世界,𥚃面的「堯」「紂」都是意念化的堯,紂;是仁君為暴君的抽象符號。在歷史現實中是不可能如此極端的,但如一切都求一「真」,便是「跨越」到歷史考證的...[/QUOTE]

                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诗词的写作,常常需要这样的意像来表达的。说到诗词和曲的研究,我其实非常的浅陋,你和论坛上的诸位,就是我的好老师。我对诗词的知识,只有文革之前读了高中的底子,加上近几年在枕边厕上得来的,也没有拜过师,非常零碎和粗略,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而已。以前我写写散文之类,近几年因为忙,加上精力不足,逐渐想写些短小的东西,诗词的写作,可以临屏急就,或在巴士上吟哦,灵活一些,这才慢慢学过来的。比如元曲,就是在巴士上读的。我以前有晕车的毛病,现在竟然能在车上阅读书报,这也是日子有功吧,哈哈。坐在巴士上,满车子的“老外”都在看英文书,玩iphone,只有我在读中文,曾经有几个也问过我是什么书,是圣经吗?也满有意思的呢。

                我觉得元曲好像在格律上与词很不同,它还没有十分定型,“衬字”是一个很大的特点。词是没有衬字的。可惜“元曲”的“曲”已经失传了,没有曲,又不知道哪里适宜加衬字,哪里不行。元曲的语言非常通俗,虽然有些方言我们现在很难理解了,可是它轻松幽默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它没有很多愤世嫉俗、建功报国的严肃主题,却多是感时刺世,市井小民的话题,这正适合我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是我的这杯茶”。请小土豆君指点。

                远握!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哪敢? 小土豆對曲一知半解, 只覺它生動及生活化(始於元, 不如此也不成, 蒙古人的刀可不跟你說什麼道理.)

                  詩, 主要是文人, 士大夫, 詞,原本是文人和青樓文學, 不可失於雅, 曲, 卻是宜俗不宜雅. 後來的南劇也如此, 對像是一般升井市民, 太雅就沒有觀眾. 因此粵劇中的小生及佳人吟的詩, 大都是平凡作品而不是空靈之作(但作贏得對方大讚: 好詩, 好詩...哈哈), 否則台人的人聽不明白.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小土豆君说得很有启发性。“曲, 卻是宜俗不宜雅”“太雅就沒有觀眾”这是理解元曲的一根钥匙,谢谢你!不过美术作品有一种说法:有时候大俗反倒是大雅,我相信在诗词曲上不妨也可以走一条雅俗共赏的路子。中山装穿得久了,有点累,换套休闲装舒服点。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鄧大人所說也對.

                      可是, 詩, 詞如要到達大雅的大俗, 是要達化境之人而為, 啟功先生就是當中高手. 一般人功力不及, 就可能弄巧反拙. 因此, 不能不小心. 就正如"梨花體"現代詩, 原意是有意義的, 可是一般人不理解, 以為胡亂抄襲就人人皆可為詩人, 結果就不倫不類了.

                      大俗能成大雅, 必須具能"雅"的功底, 再融會貫通, 否則, 是雅俗俱不是, 就糟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這和武術中有正式的拳路, 沉雄大馬, 虎虎生風. 也有醉拳, 飄忽無定, 出神入化. 可是, 沒有醉拳大師不是先習好馬步根基, 掌握武術基本功的. 只有這樣, 才可以在紮實的武功上別出心裁, 看似不成章法, 卻是武術精華.

                        不習基本功, 連正拳也打不好就用醉拳, 不敗, 幾稀矣.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元代寫曲之人, 亦不是不學無術的市井之徒.

                          因為元代看不起讀書人, 讀書人失去了因正途科舉晉身的機會, 為了糊口, 才寫曲謀生. 他們都是在詩, 詞, 文章都有一定水平的人, 能化腐朽為神奇. 寫的是文人, 演的對象是大眾.

                          如果沒有元朝, 中國戲曲發展就更晚(精英都以詩, 文經營科舉了). 這是文學史的吊詭. 因蒙古人鄙視儒學, 卻反而無心插柳的替關漢卿等迫出一條新路, 亦為後來的"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準備了市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