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兆阳谈诗之二十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0楼
今天读过去读过的作品,感觉总是不一样。不是作品变了,是读的人变了。一部作品,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不是一定的。记得小时候读郭沫若写的《屈原》,被《桔颂》感动得稀里哗啦地。那时候,觉得爱国主义情操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了。如今如果再读,肯定就没有当时的感受了。
《离骚》,现在看来,其中的确有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味道。这种情感,确实是年轻人比较容易共鸣。
1楼
兆阳论诗大作,读过多篇,印象深刻总在他的大气,其信马由缰,纵横六合,自信而不矫情的文字,常常吸引我的阅读,此篇亦不例外。

读李大诗人“黄钟者,高鸣的器物,高鸣是它的本性。如果黄钟不鸣,不仅失职,也暴孽天畛;如果瓦釜能雷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到底谁是黄钟谁是瓦釜了:至少,我们可以说瓦釜尽了自己鸣放的职分,一生可以无憾。项羽见秦皇出游,发“大丈夫当如此”,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些都是大丈夫的雷鸣,一鸣则惊人。虽然陈胜兵败,项羽自刎乌江,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让人钦佩。”品味作者文字里的内心,可知其自激自扬气概。有些人喜欢低调,有些人愿意张扬,都是品性或是DNA的显现,无可厚非。但高鸣者有慑人心魄的独到魅力是无可否认的。

黄钟瓦釜,各有其性,声鸣物用,各有其能,识物知性,赏声用能,其妙在心。多言了,算是掌声吧?!
2楼
   读兆阳博士博览博见而后成的高悟高见,叹:是好文章!

   见风中秋叶兄跟帖写“黄钟瓦釜,各有其性,声鸣物用,各有其能,识物知性,赏声用能,其妙在心”这几句,觉:亦然。

   黔驴鸣,黔虎没鸣,但后者把前者吃了。陈胜鸣,项羽鸣,可当皇帝另有其人。可见,作家应以作品说话。经典与权力无关。还是荒田在《瓶颈》一文中说得好:无论历史还是文坛,都只认作品不认名片,才不管他们的骨灰,撒在大寨还是供在八宝山。

                                                            文刀
                                                        2009年5月23日
3楼
谢谢荒田、依林、红缨枪、小土豆、翎翅、风兄和文刀读。谢风中兄和文刀鼓励。

“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的励志意,是常识,无须多说,却从侧面写项羽的豪情 -- 顶天立地一丈夫。依李四看,依林的感受很精准。
4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