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嘸吟齋瑣記之《又走了個行船佬》
    又走了个行船佬
    这回因亲戚亡故上纽约,无亲可探,探望的是个死亡消息。同乡友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在崇正会看到这个老熟人的死亡讣告,知道是我亲戚才打电话告诉我。与乡友约见会馆,知道亲人的骨灰埋葬在Y.J州的同乡会馆墓地。乡友还说会馆张贴的讣告还在,要我去看看。我看到讣告贴在茶水招待室的门旁。报丧的讣言简简单单写:宝安大鹏人何某公病故,日期未确…对於下面的讣文,我不抄,是知道入土为安足矣!照乡下传统风俗,用红纸和白纸佈告乡亲大事,红白色纸公告十分鲜明对比,悲喜天壤之别。办喜事给喜家封大喜红包,办丧事给丧家白信封,也红白对比鲜明。这些风俗对至亲来说哀悼心照。这回逝世的亲人是个行船佬,讣告上「日期未确」四字,我未追问甚麽,心里倒思想这个蹊跷字眼宣告的悬念。我之所不忍追问,是知道他们会知会我,说说这个蹊跷原因。人之生来死去大事一宗,这辈子荣哀定局,被连繫的亲疏故人,至少为他安置「大吉」两字送去永生。但何公生死日期未确,我怎样想也好,这个伤心字眼给我的感觉很沉重。
    何公是我叁姑爷(姑丈,客家称呼) ,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跳船纽约了。数十年在纽约,前後曾两次南下与我共事,最终还是因为受不了小埠寂寞,回到唐人街与人合租散仔馆(行船佬租赁唐人街的住处俗称),一直未离过纽约唐人街。而我的叁姑,她就是出嫁前对著一本甚麽女书哭足一个月的叁姑。叁姑和叁姑爷成婚,他十七岁她十五岁,他是行船仔,她是初踏入少女阶段就嫁人了。那是我的童年印象,日本仔投降之後。就我印象,叁姑爷叁姑成婚後,他在乡下留过一段日子才落香港上船。这次新婚大典之後,他和她生下长子。我再见叁姑爷是家乡解放那年,家乡分田分地好热闹。他特别放船返乡,但很不利是,他因家被评为富农,很快又离开乡下。这回离乡下,叁姑又为何家添了幼子,也算不旺家财却旺丁。从此,我再未见叁姑爷回来过,抛妻弃子的也真正绝情得可以。多年之後,时代又翻了几番,我也生活香港了,後来又行船了,却听到叁姑爷福至心灵回香港买了层楼,计划申请妻儿来香港过日子。可是,他的愿望迟迟没有落实,即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这个命运话题说下去,说到上世纪七零年他跳船纽约,一直在纽约打工。
    跳船後,叁姑爷一直未办成绿卡身份。直等到九十年代美国柯仔总统(即柯林顿总统,行船佬惯称)大赦非法移民,他才搞掂身份,把乡下一家子接来纽约 。阖家团圆是天大喜事,我得到消息时为他老来閤家团团欢喜。「办一家子移民,前前後後化的钱有得计。我租了层楼等他们来。但我最担心两个大陆仔东不成低不就,这年纪来美国做厨房?连水尾都无得喝。」他在电话里感歎。叁姑爷这个感歎,也就是所谓「代沟」吧,难跨越两代鸿沟老话题,成了他和两个仔在美国生活的最大矛盾。不久再个红旗底下成长的大仔南下我家附近餐馆工作,做了一年工就不辞而别回香港,不久又听说卖了香港层楼返大陆投资做生意,有无发达未知。幼仔带著老母到佛州打工,每年放年假上纽约探望老父,却从来不带老妈见老爸。叁姑爷有意南下定居,但被老婆拒绝了。拒绝理由是叁姑怨恨他一世人离不开赌,又说她十六岁出嫁,祇见叁次面,两公婆哪来家。叁姑说叁姑爷痴赌,我想起他老来岁月当坐免费巴士去太西洋城吃免费饭。他有无戒了赌?我不知道。他把租赁的楼退回业主,又回到半辈子住的散仔馆。他被叁姑拒绝南下时,我同叁姑嘈大架,我无数次请他南下到我家养老,他说住不惯。「你姑和我囝都不想和我住,我同外甥同住,好看相吗?」这是他回纽约的理由。我祇能这样理解叁姑爷的心理:他无法同老妻共度晚年,祇能生活数十年的唐人街。
    …後来同乡告诉我,何公生前在居所自设观音座。「他有无到佛堂开光请回宝居未知,但肯定他生前叨念过观音经,请菩萨保祐他多活几年,好让他到太西洋城食多几餐免费饭。」乡友说。「为甚麽呢?」我好奇。「他常常搭免费车去赌城,目的是消磨日子,食过晚饭就回来,很少玩两铺。」同乡说。「他死过好多日喽,无人知道。人家见他未到〔崇正会〕报到,才告诉散仔馆他熟人。等到差佬撬门进去,死屍开始胀肚,真正惨不忍睹!」乡里说。这才解释了讣告中「日期未确」的疑团。「自从他因散仔馆的电话费未付被电话公司割後,我就没有何公的消息。以前,隔一段日子都会打个电话闲话几句,逢圣诞节和新年,我老婆都会寄个红包给老人家祝祷平安大吉。想不到就这样生死无常…」我同乡里说。
    客死异乡无人知,这是老话题了。我乡有行船搵食传统风气,一代代带挈跳船南洋、英国、荷兰、美国,少说数百人,做孤魂野鬼的自然不在少数。眼下讣告的何公,跟我同学某君死样相同,也是未知死日子。某君死法有些「醜」。怎醜呢?他是在散仔馆与女人操练「九阴真经」猝死。这个死法乡里们心知肚明,但他本人一定连嚥下最後一口气也未感觉就一命「乌乎哀哉」,想来这个风流鬼做得不够半斤八両。当年他被草草殓葬时,乡人还为他歎「英年早逝」,笑他未练足童子功金钟罩,死得真正无阴功。老学友之死和我叁姑爷之死两个境界,想来想去,还是一个可考不可考的行船佬生死故事。由会馆出来,我眺望石屎森林远处的日照,心事有些离乱。躺在Y.J会馆墓地才是叁姑爷永远的归宿。我想是。
                                 29/8/05写於散仔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国参兄的《又走了個行船佬》出以广东白话,岂但添了乡土气息,跟重要的是活现场景,
      使回忆生动如眼前景。沧桑感怀,打工仔特有的以认命为根底的幽默感,使之具超过历史的力量。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又是一个行船佬,一个悲苦而无泪的故事
        作者以好似平淡的口气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更让人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个众多的的行船佬中的一个,当年抛妻舍儿,离开家乡到香港混世界,后又跳船(偷渡?)到美国闯天下。直到死去,他都是个孤独的人。晚年沦落到住唐人街散仔馆,到大西洋城食免费饭,最后,死亡“日期未详”——死了多日没人知道。
        十七岁和十五岁的夫妻,一生中只见过几次面,生育了两个儿子。天涯各东西。妻子多埋怨,子女没亲情。这是什么样的家?但行船佬里面,这样的家想来应该有很多。
        故事的主人公生前没有家,死后,会馆的墓地,是他的归宿。他的魂,可以和许许多多象他这样的孤魂为伴了。
        如荒田兄点评,作者的平实的叙述口气,加上广东话的口语,使故事生动活现,使人如临其境。
        不好意思,有些广东话不全懂。搞不清“行船佬”是什么职业。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似曾相识,如长辈说那过去的事。在异国他乡生存也不易。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20167
            • 经验111426
            • 文章963
            • 注册2005-05-23
            国参先生的文章写得平实流畅,很有境界。有个建议,在用俚语乡音时,最好能来个括号什么的,好让其他不在粤港地区生活过的朋友也能读出趣味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想更了解南亭,请访问《南亭》http://blog.sina.com.cn/nantingli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读见现实生活,感知世事艰难,老李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说了真实的故事,有趣有味。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有个建议,在用俚语乡音时,最好能来个括号什么的,好让其他不在粤港地区生活过的朋友也能读出趣味来。」南亭先生雅正弟文字裡的要處,十分妙。遠了主體語境,令讀者費猜,要斧正。弟近年寫這類生活瑣屑情事,都是鄉人鄉事,不由自己的寫母語,大概因懷舊,腦筋走進鄉人鄉事太深太雜。括號內註解非常重要,貼出時要注意。又,荒田先生,請求您:日前貼出的《由〔無題〕寄有題》一篇,弟因貼出轉換簡體字時大意,重複了。讀者閱讀時非常不方便。貼出後發覺,想刪去前一篇(末尾少了:十三億心九州知。) 刪不去。請您轉達編輯部代勞。謝謝。
                秋葉兄,身心舒坦了美華有您老哥在位,有新境。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