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澜
张澜(1872年4月—1955年2月),字表方,四川南充莲池乡人(今西充县)。从小随父亲张文倬(乡村塾师)读书。
1894年,张澜中秀才,不久补廪生。
1897年,张澜先后执教南充乡塾和广安紫荇书院。
1900年,父亲病故。
1902年,张澜入四川尊经书院读书。
1903年,张澜被选送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
1904年,在东京中华留日学生会上,张澜提出清慈禧太后退归深宫,还政光绪皇帝,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四川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正教习、成都游学预备学堂训导长。
1906年,张澜创办南充民立丙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学。
1909年,南充地方推张澜出任四川咨政局议员,坚辞不就。他与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罗纶成为至交,经常参加立宪活动。
1911年6月,清政府将四川人民集资修建的川汉铁路路极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借外债,激怒四川各阶层人民。张澜代表南充出席成都川汉铁路股东会,组成保路同志会。
8月,张澜被推为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领导保路运动。
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诱捕,囚禁“候旨听斩”。张澜斥责赵:“……断不能说四川人民争取自己的路权是非法。要是出尔反尔的路权从人民手中夺去出卖给外国,这简直是引狼入室,为害不浅!”
四川各县保路同志会群众十余万人围困成都。清派督办铁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途中兵变杀端方,赵尔丰被迫释放张澜。
10月,武昌起义后,四川独立成立军政府,张澜担任军政府川北宣慰使。任职期间,他先后与地方人士创建南充县立中学校、南充实业学校,创办南充果山蚕业社,发展实业。
1913年4月,张澜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在北京参加国会时,经蒲殿俊介绍加入进步党。6月,当选为进步党四川支部常务委员。
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张澜离京回四川接任南充中学堂校长。
1915年,护国战争枪响,张澜联合川西、北驻防军第三师师长钟体道以及大部武装民团,宣布南充独立,赶走袁世凯北洋军。
1916年,张澜担任嘉陵道尹,主持川北政务。他走马上任收编安置散兵游勇,肃清盗匪,惩治贪污,严禁鸦片,整饬社会风纪。
1917年11月,北洋政府任命张澜为四川省省长。
1918年初,熊克武纠集川、滇军赶走北洋军,主持四川军政。张澜离四川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中,张澜担任北京《晨报》执行董事,他支持新文化运动,鼓励和支持四川籍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张澜因母丧回四川。随后几年,他在南充兴办教育,联合各方人士成立南充自治筹备处和讲习所,创办《民治日报》,鼓吹地方自治。
1925年12月,刘湘成立成都大学,任命张澜为校长。采取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蓄方针,坚持用人唯才,提倡思想学术自由。他允许校内三派(共产主义者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三民主义者的健行社和国家主义者的惕社)同时存在,自由争鸣。在校内办《科学思想》杂志,宣扬科学与民主。
1927年,国民党统一四川,要求各学校进行党化教育。张澜在七月的布告中说:“……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众有,学生对各种主义之学说,均可尽量研究,以求真理之所在。言论思想,固不禁人之自由,不得因某某研究某种之义之学说,而辙牵入政治问题,攻讦其不党,违反学府性质,有失学者态度……”。
1928年,2月成都省立一中学生因校长杨廷铨压制学生运动,将其打死。16日凌晨,军警包围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师大附中等几所大专院校,逮捕各校师生一百余人。当日下午4时左右,不经审讯,在成都下莲池枪杀袁诗荛、李正恩、周尚明等师生十四人,震惊全川。惨案后,成都大学校长张澜主持将成都大学六位死难者葬于武侯祠南侧。同时张澜愤然向政府当局提交辞呈,经全校师生得挽留复职。
1930年下半年,张澜辞去成都大学校长职务回南充,从事中小学教育。
1931年,九•一八,日本攻占东北沈阳。张澜悲愤地写到:
“眼前百事尽悲观,薄酒孤斟强自宽。忽念方张华北寇,又令通宵寝难安。”
1934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成立安抚委员会,聘请张澜担任委员长。
1935年秋,张澜在成都与邵从恩等发起组织“四川省乡村建设期成会。”
1938年3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制订和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蒋介石任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成立民国参政会。张澜被聘为中华民国国民参政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于3月1日、3月25日,两次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要求巩固扩大各党派团结、健全民意机构、动员组织民众、扩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善政治机构、组织抗战经济基础等意见。
1939年9月9日,针对国民党限制异党活动和令,中共参政员董必武联合其他党派的和无党派参政员提出《请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党派合法地位案》,要求取消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严禁借口“异党”和思想问题,迫害人民。张澜和其他党派共同提出六个民主宪政提案,包括承认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存在、立即结束党治实行宪政等提案。
11月4日,张澜在成都邀请成都文化界人士召开民主宪政座谈会,张澜说:“目前宪政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为民国二十六年选出之国民大会代表,应否继续有效?二为民国二十五年颁布之宪法草案,因时过境迁,是否适用或应如何修改?”提议成立“成都宪政座谈会”,发起人从13人增加到25人。带动社会各界对宪政问题的关注。对国民政府1936年颁布的《五五宪草》、《国民大会组织法》及《选举法》提出批驳,要求制定真正的民主宪法,选举能代表民众的国民大会代表。
11月中,各民主党派在宪政和抗战问题上意见一致,张澜与黄炎培﹑章伯钧等人在重庆正式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通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信约》和《统一建国同志会简章》。其宗旨:“集合各方热心国事之上层人士,共就事实,探讨国事政策,以求意见之统一,促成行动之团结。”
1940年12月6日,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马寅初,因公开批评孔祥熙、宋子文的贪污问题被拘留。张澜在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提出《请政府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以励直言而裨国政案》:
“在马寅初当时有慨于民困国贫,为感情所急,所言或不无过失,然安置偏方已逾一年,犹未获返,无怪忧时爱国之士,皆有多言不如默尔之戒惧。”“应请政府迅予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并使忧时爱国志士,闻而自励,皆愿竭忠献党,拾遗补阙,以襄助抗战建国之成功。”提出解决办法:“一、迅速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仍使担任大学教授。二、凡有忠直利国之言,政府应虚怀采纳,即有不合,亦应大度涵容,不宜辄加严谴,致绝忠谏之路。”
1941年 3月,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统一建国同志会在重庆秘密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通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纲》、《敬告政府与国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章》,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黄炎培任主席,张澜为执行委员。不久黄炎培辞职,张澜出任主席,他继任后力排众议,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纲领12条中涉及共产党的有关条文删除,缩减为10条。张澜任民盟主席十四年。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对国民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作为中国政坛上的第三党,张澜领导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被中国共产党赞称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
民盟作为在野政党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共产党最有力、最可靠的同盟军。
9月,“民主政团同盟”在香港创办《光明报》,10月10日,发布成立公告,提出十大政纲。
1943年9月,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作出实施宪政的决议,张澜发表《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一文,批判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实施宪政”是骗局,是假民主﹑真独裁的。蒋介石读文章后劝他“不要上共产党的当!”
张澜数次在成都五所大学召开的会上演讲,他说,救国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坚持团结抗战不做亡国奴。一是救救“民国”,因现实不是民国而是“党国”。
延安1944年2月22日《解放日报》,以“参政员张澜著文抨击一党执政,要求实行真正民主政治”为题,对张澜文章作了详细介绍。
1944年9月,为扩大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张澜任主席。他提出民意必须自由反映,党争必须和平解决。他秘密吸收龙云、刘文辉、潘文华等云、康、川的军政首脑入盟,使民盟的经济和实力大增。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张澜在诗里饱含忧虑:
“连年血战驱饥卒,万里陆沉痛旧疆。且慢四强夸胜利,国家前路尚茫茫”。
8月28日,中共领袖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曾三顾特园见张澜。
一顾时张澜提醒毛泽东,“蒋介石在唱鸿门宴”,“出尔反尔,居心叵测不能不防”。
8月30日,二顾特园,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人宴请毛泽东。毛泽东一进门就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回家来了。”“今天我们聚会于‘民主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席间,张澜向毛泽东祝酒,“会须一饮三百杯!”毛泽东举杯相邀,“且共欢此饮!”宴毕,毛泽东为主人题词“光明在望”。
9月2日,民盟中常委在“特园”午宴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毛泽东与张澜共商国是。
张澜进言:政权、军权对人民至关重要,“你们当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好为中国保存一些净土!”建议说:要把谈判的成果公开出来,让人民来监督,让人民来推动。
中共的和谈举动得到民盟的全力支持。
10日,张澜致函蒋介石和毛泽东,提出“政治必须彻底民主”,军队应“采用全盘统筹”等建议。当晚,周恩来、王若飞向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通报10余日来国共两党谈判情况。15日,毛泽东再赴特园看张澜,就国共谈判、民盟和中共配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民盟与中共达成谅解:约定双方提出重大政治主张前,事先彼此协商。
10月,张澜主持民盟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民主同盟纲领》,在会上提出民主团结,反对分裂内战。
11月中旬,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19日“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在重庆举行五百余人的反内战大会,呼吁和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倡议全国各地分别成立反内战联合会。12月,张澜致函国共两党,对团结、民主、军事、建设诸问题提出意见,吁请国共双方于1946年元旦停战。
国共谈判期间,张澜领导的民盟坚定地与共产党保持一致。
1946年,
1月,民盟首席代表张澜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他和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事先交换意见,采取一致步骤,使政协达成成五项协议。在政治协商会议里,他同共产党密切合作,激烈反对国民党在政协中的独大行为。
7月,民盟中委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
8月,张澜在成都主持追悼会,痛骂国民党、蒋介石。
11月,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大会”,张澜坚决拒绝民盟参加“国民大会”,有力地配合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斗争。
12日晚,滞留重庆的张澜打电话到南京民盟总部,指示民盟政协代表:“我们同盟必须在政协决议程序全部完成后,才能参加国大,否则,就失去了同盟的政治立场,希望大家要慎重,绝不可稍有变动。”下午和晚上又两次打电话反复叮嘱。直到他看到民盟总部在报纸上发表“决不参加”的声明,才捻髯笑道:“我可以睡得着觉了。”
14日,民主同盟总部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各省市民盟广泛宣传总部决定和张澜指示,坚决反对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
国共和谈时,张澜与毛泽东只经过几次交谈,就拜服毛泽东,他说:“我一身经历了几个朝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使我终于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惟一政党。”
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反对国民党、蒋介石。
1947年,
1月,张澜在民盟上海中央一届二次全会上说:
“我们宁可长期不参加政府,而断不可一旦失去自己的立场。”
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11月,张澜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同时发表个人声明(张澜患有严重口吃症,不善言辞,不善社交,诸事多依仗善雄辩德罗隆基。《声明》出自罗隆基之手):“余迫不得已,忍痛宣布民盟总部解散,但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决不变更。我希望以往之全体盟员,站在忠诚国民之立场,谨守法律范围,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而努力,以求达到目的”。
1948年1月,沈钧儒等人在香港恢复总部,民盟中央在香港公开申明:要“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密切的合作。”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最亲密合作的典范。民盟中央主席一职由沈钧儒、章伯钧轮流代理。张澜在上海为民盟筹措经费;冬张澜因病住进虹桥疗养院。
1949年,
元旦,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李宗仁派张群、邵力子等人到上海,请在虹桥养病的张澜出面调停。
张澜说:“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而我们站在革命的一边,所以不能参加作调入。”予以拒绝。
张群出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临行前往医院向张澜“请教”,他劝张群“不要跟蒋介石跑了,要张群为四川人民作好事,不要自绝于人民。”
1月6日张澜在上海评蒋介石元旦文告,斥责蒋介石“并不真要和平”。
3月,张澜拒绝去台湾,被当局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接走。
6月,张澜到北平,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筹备工作。政协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张澜在一篇致词中连用四个“革命到底”。他称赞政协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一。”表示“立下宏愿,抱定决心,在毛主席领导下,共同担负起实现这个纲领的责任”,“把纲领中每一个条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使它成为具体实行的事实。”
9月,民盟代表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张澜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澜同时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2月,民盟一届五中全会,张澜继任民盟中央主席。
l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土改法,张澜在政协一届二次全委会讲话: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彻底的革命”,号召“全体盟员和全国人民来拥护这个新的法案,使它能够圆满完成中国土地革命的任务。”
10月,庆祝国庆,张澜发表文章:“现在,我们是入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一员,在政府中,我们担负了一部分责任。今后,我全体盟员自应以更坚强的信心,更整齐的步伐,与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一道,共同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为彻底实现共同纲领,完成新民主主义建设丽奋斗。”
195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年,民盟成立十年。张澜在庆祝党三十周年文章中说:“中国民主同盟今天只有十年历史,在这十年的革命运动中,倘使我们没有得到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我们也决不能保证我们不走上错路,保证我们能够做好我们的工作,完成我们的任务。”
1952年,中央政府为张澜举行八十祝寿会,他在谢词中说:中国在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之下,国家进步确是很快,国家进步愈快,年老人更需要好好学习,“l8岁的青年应该说学到老,我这个80岁的老人今天是老要学。”
1954年,张澜担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同年出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五一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说“表老啊!你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
9月,第一部宪法公布。张澜发表《为制定我国第一个人民宪法而努力》一文。他指出:“这个宪法草案,一方面是记录我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成果的丰碑,另一方面又是在我国建设繁荣幸福的新社会的蓝图”,号召“今后,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1955年2月9日,张澜在北京逝世。
着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和《墨子贵义》等。
张澜“四勉一戒” 座右铭:“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
张澜一生多次做官,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有川北圣人之称。他在做官期间,家贫如故,他的夫人他的母亲仍然住在农村,过着普通的农家生活。有人不信派人暗访,发现他家里一屋空空,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家人吃穿也极为简朴,于是非常感叹,川北圣人名不虚传!
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范朴斋说:“民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团体,所以别人以为张先生一定是一个手腕灵活的人,其实张先生的高明处在于直,巧妙处在于拙,就是因为这样,他就这样真地领导了民盟,而且领导得恰到好处。”
张澜逝世,中国共产党给予张澜高度的评价,毛泽东亲临吊唁。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致悼词说:张澜“始终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反对投降,反对分裂。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前后,他始终反对蒋贼的投降阴谋,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战胜利后领导民盟“始终坚持团结,反对内战,不参加也不承认蒋介石自吹自擂的所谓‘国大’会议。这种态度直接保持了民盟在政治上的纯洁性,间接地支持了我们的解放战争,在政治上孤立和暴露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其意义非常重大。”说张澜:一是诚实无欺,从无虚伪,立场坚定,敢说敢为,敢于与反动势力做斗争;二是有远见,善于明辨是非,坚持正义。
悼词中盛赞张澜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张澜先生不朽”。
1955年2月15日,陈毅在上海民盟市委张澜追悼会上说:就党派关系上说,张澜是保持了民盟和共产党的紧密团结;就阶级关系上说,是保持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联系;都是保证和加强了统一战线的巩固。
章诒和:《顺长江,水流残月》—泪祭罗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