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孤独的行者-------我读《归去来兮辞》

楼主
[原创]孤独的行者-------我读《归去来兮辞》
                  孤独的行者
        
                    -------我读《归去来兮辞》
  
   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借助景物抒发情感,此类诗歌几乎占诗歌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五,这要感谢陶渊明,他首开“田园诗派”之风,把目光投向山野田间,诗歌诗意了田园,田园也辉映了诗歌,奠基了他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因生活所迫,二十九岁入仕,为官十三年,四十二岁才弃官归隐,《归去来兮辞》就是他与官场决裂的辞职书,从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有人把《归去来兮辞》的主旨归纳为:表达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我认为如此归纳《归田园居》倒是十分恰当,是他安心田园,醉心于此的写照。而《归去来兮辞》,是他处在人生重大选择时的作品,记录了他弃官归隐的心路历程。忧愁多于快乐,痛苦多于欢畅,而孤独则是他内心情感的主旋律。
   开篇就是迎面喝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荒芜的不仅是自然的田园,也是精神的田园!既然当初选择了做官,今天又为何痛苦万端?“奚惆怅而独悲?”是问自己,为自己的灵魂!有后悔有惋惜,更多的是痛苦。大好时光浪费在官场,换来的却是心身俱疲。于是下定决心要归隐。
   篇中仍要设问“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可见他矛盾的内心,灵魂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再次告诫自己,坚定信念,决不动摇!
篇尾还在设问“以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他的感情是波浪起伏的,矛盾、痛苦、不安贯穿始终,此时他就像煎板上的鱼。他弃官归隐,主动放弃,心理上获得主动,但残酷的现实,却无法逃避,当初就是为养家糊口才去为官,现在仍要完成全家人吃饭的责任,可他“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年轻时候就不会种地,年老了,回家耕田,困难可想而知!还有亲友的指责,邻人的眼光,一切都要去面对。更重要的是他“大济苍生”的壮志将永远不得实现!痛苦,矛盾,斗争,可见他内心的真实世界,处在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谁人不如此?他的彷徨,斗争,不安也合情合理,这就更显得真实、可信!
   如果他没有顾虑,没有痛苦又何必接连设问?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参悟内心。
并且生活在田园中的陶渊明,有天伦之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有悠然自得:“园日涉以成趣”“策扶老以流憩”;也有出游的快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但更多的是寂寞、孤独。
   “门虽设而常关”“引壶觞以自酌”可以见证。他的才学,曲高和寡,周围的农民朋友怎能成为他的知音?临清流而赋诗的只能是他自己。至于“登东皋以舒啸”这一文人的放达行为,农人更不能理解,所以才“怀良辰以孤往”,他自行其事,独来独往。出游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仍然独自一人,且行且止。在园外观赏时,“扶孤松而盘桓”,又一个“孤”正是他内心的写照,在官场孤独,现在仍然如此,文中三个“孤”字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是不经意间流露了他的感情世界。
   社会黑暗,报国无门,他就是孤独的行者,前方的路在哪里?他不知道,他只把自己交给大自然,酌月华为酒,饮清风为粮,酿造了一首首清纯美丽的诗歌,飨送后人,自己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享年63岁。
   古来圣贤皆寂寞,陶渊明也如此!他是孤独的,也是坚强的,毅然返回精神的家园;他是孤独的,也是快乐的,诗歌成为他永远的知音;他是孤独的,也是永恒的,为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构建了神圣的精神殿堂。他是孤独的,也是让人敬畏的,保持了操守,获得灵魂的自由。你之归隐,有田可耕,我将归隐,田在哪里?只能苟活于世,湮没于世俗。                 2008年10月1日

1楼
欢迎·新·朋友·,此文发掘深刻,足见修养和见识。
2楼
[原创]孤独的行者
出来论坛,发现才发的帖子,没有标题,想要修改,但找不到地方?郁闷啊!!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QUOTE]
谢谢鼓励,久闻您的大名,恭敬之至!
4楼
欢迎新朋友!
文章很有见地。拜讀。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欢迎新朋友!
文章很有见地。拜讀。[/QUOTE]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em49]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