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故事]不一样的龙船

楼主
[岭南故事]不一样的龙船
[岭南故事]不一样的龙船

        [引子]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大洲的蔗田中,1977年发掘出了一艘
        龙船,船体全长43.6米,宽4米,估计建造于清初顺治年间。船内分隔
        出好几个船舱,船体的外面彩绘着红、黄、黑三种颜色的龙鳞。船底部
        有十几处修补的痕迹,看来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这艘龙船
        还设有楼阁,应该不是用于龙舟竞渡的,而是一条游乐船。从时间上说,
        这条龙船比我下面说的要晚一些,但是在同一个地点,而且船的大小和
        下面说的差不多。所以下面我根据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改写的
        故事并不只是传说⋯⋯

番禺钟村镇的大洲村,世代相传,都有“宣和龙舟”的旧制。人们称之为“大洲龙船”。大洲当地人们祭祀着一个别地没有的神明,叫做“梁太保公”。传说梁太保公是一个统率工匠的营造大师,宋朝末年跟着宋幼帝航海南渡来到广东。他准备在大洲这地方为宋帝营造宫殿,可是事情没有办成就去世了。村民们感戴他的忠诚,便设立祠堂来祭祀他。

每年春节,村民们都会向梁太保公祷告,请求举办游龙船的盛事。祷告之后,掷珓以占卜神明的意愿。如果得到的是“全阴”,就是神允许了,那就举办。到时会有十几丈长的大木头浮出江中,龙船的长短就根据它来定,这称为“龙骨”。

可是自从明朝崇祯的丁丑年以来,村民的请求都没有得到神的允许。到了辛丑年的春节,有个老工匠向梁太保公哭诉说:“神啊,我老了。神如果现在恩准我,我还可以把造龙船的技艺传之后人,不然的话,恐怕造龙船的技艺就要从我这里失传了。”神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龙船就造起来了。

龙船有十几丈长,只有八尺宽。龙头和龙尾的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划桨手列坐在两边,都穿着锡盔朱甲。中间悬挂着丝锦做的帐幔,上面竖立了五根五丈高的桅杆,桅杆上有两重台阁,其中有一重是五轮阁,一重是平台。每重可以演出杂剧五十来种。里面有童子八十余人,他们所扮演的有菩萨、天仙、大将军、文人、女伎之类;所穿着的有冠冕、衣裳、甲胄、羽衣、纳帔、巾帼、斗笠之类;所拿着的刀槊、麾盖、旌旗、书策、手巾之类,都一一具备。另外表现的格斗、挑招、奔奏、坐立、偃仰的姿态,还有呈现的扬起衣袖,收敛衣裳的细小动作,以至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都唯妙唯肖,不一而足,有声有色,极尽神态。看的人大为陶醉,都以为是哪一个戏班经过常年苦练的结果,谁知道这些演员只是在丝锦帐幔之中,艺人手中操作的木偶罢了!

这样的龙船盛会神明往往隔十年二十年之久才允许举行一次,是因为爱惜民力的缘故。龙船的龙口用铁锁锁着。有人问神为什么,神回答说,如果不锁上,就会暴雨成灾了。因为大洲龙船很多年才出游一次,所以每当大洲龙船下水,都有不少船艇相随出游,有如群龙下海,龙子龙孙,彩幡飘动,锣鼓喧天,乐韵悠扬,声闻数里,热闹非凡。
1楼
“故事并不只是传说⋯⋯”我信。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木船也是庞然大物,有此龙船、有此龙船盛会,理所当然。
【据称郑和的木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约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一个足球场大小。】
2楼
谢过老萧关注。我们祖国古代其实有很多好东西,我特别神往。
3楼
《不一样的龙船》有意思透了,故事半神半人,真假辉映,虚实相生,趣味由此而来。
4楼
谢谢荒田兄鼓励!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邓治[/u]发表的内容:[/b]

谢过老萧关注。我们祖国古代其实有很多好东西,我特别神往。[/QUOTE]


是的哦!神往祖仙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