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气节

楼主
[随笔]气节
文/心之初


人品里最要紧的东西,我觉得是气节,气是浩然正气,节是竹可焚而节不改的节。
我最喜欢的对气节的表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男人要能真做到这 “三不”,大丈夫也。

正气源于心中的信念和正义感。为信念,为心中的认定,“砍头不要紧”。美国人难理解“砍头不要紧”, 以前有个跟我学中文心理学博士,学这五个字时就问我:什么最要紧,我便给他解释主义最要紧。美国根本无法弄懂主义比头要紧的这样高深曲折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误解美国人没有气节。前几天我读了本《美国十大间谍和卧底》,知道些美国式爱国。他们“爱国就要当间谍,爱国就要去卧底”。华盛顿领着民兵和英军干仗时期,有位著名间谍为新美国(原来没有后来有的那种新)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后来被英军逮住,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气节常和国家与民族连在一起,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民族,多少英雄砍头只当风吹帽。悠然两千中国史上(从始皇那算起),气节最高第一人是谁?不太好说,但中华气节第一诗,好像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那诗一读,丹田里的气就很快浩然升起。相比较,“只要主义真,自有后来人”的气节诗略让人感到点困惑。

国家危难,民族危机时,气节显示出的机会较多,比如电影里经常演:“拉出去给毙了,画面转就“共产党万岁”。不过咱中国的危险时侯多了一些,共产革命以后,共的产都到了手了,咱党名也不改改,咱唱:“没有什么就没有什么。什么的什么。一唱国歌就“最危险”。打跑了敌人咱自己折腾。

在几十年和平岁月伟人折腾里,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有气节的故事。比如文学大家钱钟书,编写<宋诗选注>,他选了文天祥的四首诗,但他没选“人生自古谁无死”。钱先生选了更能代表文天祥艺术境界的四首其他的诗<扬子江>,<南安军>,<J金陵驿>,和<除夜>。其中的<除夜>我极喜欢: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宝雪雪。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也未央。钱先生不光让人更爱了天祥,也让人悟点诗歌的艺术美。

外敌没有里边找,人不折腾自家折腾的年间,钱钟书为他的坚持,不追常人时髦,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为正义,为主张,不为权贵,不怕牺牲,这就是气节!文革中,钱先生自己精心制作自己挂的白牌,自己认真写被人给的罪名,嘲讽当权者,戏落造反派;对组织上派的住家造反派,当“有理说不清”时,钱先生不惜和他们对打,胳膊折了也不后退。钱先生真英雄也,先生的气节真令人高山仰止。

时代进步了,中国进入腐败贪污"八荣""八耻"的谐科新时代。气节的人很少听说了。当年张春桥还能为自己的主义一言不发,看今天文强痛哭流涕那德性。

我赞美气节。

6/6/2010

[em45][em45][em45][em45][em45][em45]
1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缨枪[/u]发表的内容:[/b]

(上联)一局围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谷雨”也者:“气节”者也。)
(下联)两朝领袖,它年何以别清明?  (“清明”也者,“气节”者也。)


--相传大明皇朝的“东北战区”最高司令长官洪...[/QUOTE]

妙极妙极谢红哥,好了好了看明朝。
昔日砍头不要紧,今日吃饭的家伙要弄好。[em28][em37]
3楼
气节,是一个很早就有的道德观念,它又是人的一种很崇高的精神的体现。从叔齐不食周粟而死,到屈平坠汨罗江而亡。自古的墨客英雄都崇尚人之气节。气节是有历史和时代的痕迹的东西,而且往往是在人生的逆境中最突出地体现出来的东西。共产党员在监狱和死亡面前吟出“砍头不要紧”,林昭在死亡判决时说出“历史将证明我无罪”。老舍在侮辱的批斗面前说出要“找一个干净的地方”,江青在监狱里自缢抗争。这些都是气节的体现。
人们都喜欢和认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但是,不是所有有气节的人都会光照汗青。心之初的文章《气节》中点出了气节给人的“困惑”,把文强的痛哭流涕和张春桥的一言不发对比着写,都让人从中产生思索。
4楼
气节的深思!


5楼
气节
一个民族的脊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