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两篇

楼主
旧文两篇
[COLOR=red]之一[/COLOR]

[ALIGN=CENTER][B]莲花山游记[/B][/ALIGN]



   周四下午,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安排与会人员到番禺莲花山旅游区游玩。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距广州市区30多公里。习惯了午休,上车后我即已昏头昏脑了,更何况这沿路实在亦没什么可入目之景色,于是乎便寻周公去了。
   一觉醒来,竟到了莲花山山门。
   旅游大巴将我们送到了莲花山顶。一下车我们便到了莲花城。据说莲花城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占地二十多亩,内设墩台、营房、操练场。鸦片战争时,曾在城外沿江设炮台。琦善督管广东之后,首先拆除炮台,解散水勇,撤消军防,并于道光二十一年与英国侵略军头子义律在此议和,核心问题就是割让香港。在历史陈列室,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有关资料。原来的这莲花古城早已经灰飞烟灭了,现在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却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东东。一下子我便没有了先前那么多的兴趣,与朋友在那瞎逛了一下便离开了。莲花塔又名文昌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塔外九层,塔内十一层,砖石结构。现在呈现的亦是八十年代重修的东西,且欲登塔还需另购门票,于是我只是远望了一下罢了。
    莲花山上有很多景点,但观音圣境却是必须朝拜的,这也是莲花山所吸引我的地方。
    观音圣境分两部分──望海观音和观音阁。
    望海观音像,是港澳知名人士何厚铧先生倡议,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率先捐资、各方善者襄助建造的,于1994年10月23日建成开光。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我与朋友说,欲拍照此时最好。望海观音像前善信奉香礼拜,祈诚祷告。朋友忙着去拍照去了,我立于香案前双手合十礼拜,心里默诵《波罗蜜多心经》。
    观音阁位于望海观音像右侧,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我亦于前礼拜,再度默诵《心经》。大殿主门两柱悬有一联“观音坛上万缕幽香了却凡尘天下名山斯独圣,狮子洋边千重瑞霭全消俗念世间胜迹此为灵。” 也许是我之缘浅福薄,这千重瑞霭我尚且感觉不到,倒是这万缕幽香却竟使我有点凡尘了却、俗念消淡之觉。佛陀念下众生皆佛,度人自度。却是这世人自妄便称独、称最了。殿内一联“西天宝筏航来甘露和风普济众生开觉路,南海金绳渡去慈云法雨全消魔障化祯祥” 倒是道出了众生的祈盼。
    一念中,我即飘然上阁而去。我立于三层殿前回廊,极目远方,田野、沙洲、江面、航船,一派平和景象,便有了心旷神怡之感觉。这便应了殿内那副上联“展望十里莲山眼宽心净海天阔”之说。虽有美景亦不可久恋,于是转身进殿,自去礼拜那“观音真像”。看着“观音真像”四个题字,我竟心中一嗔,何谓真?何谓假?心怀其真,其自真。心怀其假,则其不真。世人多事,竟于佛像上题“真像”。然,我之一嗔,却亦多了一番计较,自未及真如也。
    参拜完诸尊菩萨后,我来到大殿后面回廊处稍事休息。静观那远山近林,聆听这翠鸟树话,我竟不知神游何方了。每上圣山,我都有一种惓惓不舍的情愫,我不知道是我依恋了这清静世界,还是这清静世界在感召我。人们都希望到达彼岸,其实又谁人能道明何处是彼,何处是此呢。我望着远处的莲花塔、望着前面的翠林、望着镶嵌在草地上由灌木植成的“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忽起一念:佛光普照,航渡天下,彼即是此,此即是彼,佛即我,我即佛。我又何必执着于这一香一诵呢。此时,大观音像那边传来了香客们撞出的沉浑安和的钟声,我想,既然这世间还有需要我去做的事情,那我就去做吧。
   下梯级时竟与一僧擦身而过,其不礼我,我亦不礼之。过客匆匆,僧也匆匆。世事匆匆,佛亦匆匆。
                       
                         2005年11月21日晚于天心斋
 

[COLOR=red]之二[/COLOR]


[ALIGN=CENTER][B]梅庵初谒六祖[/B][/ALIGN]


 
   少年时,看到身边的大人拜神礼佛,第一反应就是,那是封建迷信活动,是不科学的,是应该批判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地这种认知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神之举虽是少有,礼佛之心却也常在。况余心中之佛亦只是一种参悟、觉悟而已。
    余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一偈而接触佛学,因接触佛学而已诵读《坛经》,因《坛经》而知慧能。于是,祖于余心中便有了很重要的位置,于是便有寻踪谒拜之心愿。尽管余亦知,自性本自清静,心见真如本性自可成佛。然,未能亲自谒拜心总还是有所挂碍。
    余之前曾二到肇庆,但皆因公事匆忙而未曾游玩。今次再访肇庆虽亦公差但还有闲暇,于是便慕名到梅庵拜谒六祖去了。
    梅庵位于肇庆市区西大约2公里处。梅庵,顾名思义,庵院栽有梅树。据传六祖喜梅,六祖回新兴时路过肇庆曾在此山岗插梅为记,为解决端州百姓饮水以锡杖掘井。宋至道二年,是时之智远和尚为纪念六祖,于此处建庵。余未到前所看到的照片中梅庵虽算不上破落,但还是感觉到其于古朴厚重中透出的一丝丝荒凉。今天展现于余眼前的是经全面维修与扩建后,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的梅庵。四周筑有围墙保护,主体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六祖殿、前后天井、前后两廊组成;附属建筑有庵前平台、六祖井、两侧的众缘堂、荃香室、常光亭、六云亭、碑廊和梅园等。这维修扩建及熙熙攘攘的游人香客,竟使余有一点点辉煌的感觉。
    庵前有梅故称梅庵。然,是否因祖喜梅而插梅为记,余则无从稽考。按说,祖大智慧自见本性,自不会为一相一名所系。余想,其若有插梅为记之举亦当为随手而为已,只是后人为缘由之故便生出诸多事端而已。
    余自大雄宝殿一直往内礼拜,进得六祖殿内,抬头即见“菩提无物还真本,明镜非台证色空”。余仰望端坐在殿堂中部的佛龛内,金身铜面,光彩照人,慈祥端庄的六祖像,心内油然而生敬意。香案前双手全十,心里默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座上的六祖慈祥和蔼可亲,仿似乡下常见的老农,于是,便于余心中多了几分亲近。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祖已于余心中,与座上像无关。只是余心中有妄,故而执着。
    时人常为标榜己之有佛性,其言必佛语,语必佛偈,或曰名寺谒佛,或曰深山潜修。祖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又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道须通流,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静净,便见自性。可见时人亦如余之愚迷也。
                            2006年2月4日晚于天心斋


 

 

1楼
"现在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却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东东"
祖国处处新东东。西安的大雁塔就是个大东东,除了那塔是旧的,其它全新。

先生的游记写法,很值得我学习。游,大事,游里学,游里感慨。

“过客匆匆,僧也匆匆。世事匆匆,佛亦匆匆。”真想不匆匆。谢先生。
2楼
看着“观音真像”四个题字,我竟心中一嗔,何谓真?何谓假?心怀其真,其自真。心怀其假,则其不真。世人多事,竟于佛像上题“真像”。然,我之一嗔,却亦多了一番计较,自未及真如也。
感知此乃南亭兄心语,同感。
莲花山,我去过三次,最近一次,乃2000年应邀陪同南下广州的中国象棋女国手张国凤等棋友游玩了莲花山,独对大佛感兴趣,当然莲花古塔也值一睹,再下来就是各种莲花展了,一晃十年,读南亭大作,勾起了许多回忆。
南亭可曾到过余荫山房或宝墨园?
3楼
“过客匆匆,僧也匆匆。世事匆匆,佛亦匆匆。”看似匆匆写就,实在满满禅理。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此是基本的做人标准,依此修行,还只是基本功。
4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5楼
悟得深刻!得益于心,见于行!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