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转帖] 论“宁静致远”

楼主
[推荐][转帖] 论“宁静致远”
[COLOR=blue][B]寻得一篇美文,论说宁静致远,以古人为镜,纵横人生大业,充满哲理先知,特推荐之。[/B][/COLOR]

--------------------------------------------------------------------------

[COLOR=red][SIZE=3][ALIGN=CENTER]论《宁静致远》[/ALIGN][/SIZE][/COLOR]

【文/孤筑先生】

  宁静,相对于浮躁,都是生命存在的瞬时状态。将宁静与浮躁赋予人类生存、生活和变故的元素,便演绎成生命体(每个人)瞬时状态下的一种心境或意境。在生命体的生存状态中,充彻着红尘喧嚣和纷扰繁复,便有了失败、挫折和烦恼,于是,在不知不觉间萌生出了浮躁。这种浮躁,冲击着人们欲求宁静的心境,侵蚀着人们精心追求平和、安宁的心灵。自然地就形成了宁静与浮躁间决然对立的矛盾。然而,没有清静安宁的心境,就不能达到远大志向的目标;浮躁的心境必将与你追求的目的地背道而驰。那么,归根结底的真理:非宁静无以致远。逻辑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孔明《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滔(tao竖心旁)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智慧化身的诸葛先生,以此警告和劝诫年幼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大意是:大凡有道德修养的成大器的人,必定是以宁静修养身心,以勤俭操守德行。若不恬淡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显著,若不平和安静就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既定的远大目的,若不求学习就不能让自己的才干得以扩充,若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问。骄傲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精益求精,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自己的高尚品行。岁月流逝,意愿随斯虚度,终究会像凋落枯叶般衰老,不能济世苍生,只能悲守在穷破的家舍,到那时,便追悔莫及了。

  《诫子书》留给世人的岂止是一封普通的劝子家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又岂止是一幅简单的诸葛茅庐门联?试问,你知道有多少炎黄子孙把“宁静致远”当作励精图治的人生观?又有多少中华学子把它当作继往开来的座右铭?

  宁静才能致远?宁静得以致远!

  姜尚姜太公直钩无饵垂钓在渭水边,静待的不是小鱼小虾,而是等待时机和文贤王的现世,才有后来的摘星楼纣王自焚。

  再说诸葛孔明,“躬身于南阳,苟全生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宁静极致,‘三顾茅庐’后出山,雄才大略的刘备感慨‘犹鱼之有水’。亮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般对‘致远’的执着,成就了联孙抗曹和刘氏蜀中帝业的代颂佳传。

  索额图政权大揽,只是浮躁于一时的审时度势,以至于终老狱中,并招致太子二度被废黜,消逝在康熙盛世。

  宁静有一种自然属性,它区别于寂静和静止。

  入暮时分的林间小道,只能称之为寂静或称是静止在夜色中的客观存在,而不能称为‘宁静’。因为寂静和静止都不包含着自然物竞天择的属性。宁静则不然,譬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其断崖边上有棵苍松,茂密的松针掩蔽下,有个硕大的鸟窝,鸟窝内有对酣睡着的雏鹰。雏鹰睡姿舒展,酣睡甜蜜,汹涌澎湃的轰鸣声浪仿佛是给他们的催眠曲。宁静中的小雏鹰就在浮躁的喧嚣里羽翼日渐丰满起来,想想,明天的他们,将翱翔长空,搏击苍穹。这才是自然法则下的宁静致远,蕴藏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真谛。

  宁静有一种生存属性,它区别于懦弱和惰性。

生活中的懦弱和惰性,抑或能被误奉为‘逍遥或安宁’。然而,一旦遭遇挫折和风浪击打,必将把所谓的逍遥或安宁摧毁得烟消云散,其懦弱和惰性者,只能向隅而泣或呈歇斯底里状怨天尤人。真正的生存宁静:是提炼于磨难中的精神;是恬静于孤独中的成熟;是高雅于压抑中的气质。莫慧兰为奥运奔忙,张海迪答英语爱好者问,巴西木审稿‘作家’文,皆属于把生命中宁静的点点火化促成燎原之势,宁静而致远!

  宁静有一种文化属性。它区别于矫情和虚伪。
  
  矫情和虚伪抑或能暂时博取同情甚至幼稚的泪水,但它所表达的终究是无病呻吟般的浮躁或道貌岸然的厌世情绪。宁静的文化属性:能将自己的疾苦和失落淡化,并升华至自然中淡泊的情结;能将自己的精神比喻成雪梅或蜡烛,体现人性中坚贞、善良的天性;能将自己的包容和仁慈情怀,豁达于往溯的伤痕和泪痕之上,让平凡、平和、平衡和平静心态登达化境、炉火纯青。

  宁静有一种警世属性,它区别于偏执狂傲和孤芳自赏。

  偏执狂傲是红尘中蹉跎岁月和沧海桑田变故中被喧嚣同化了的逆反浮躁;孤芳自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自我掩饰和逃避现实的外强中干的表现形态。二者都不足以警世后来人。而宁静的警世属性是存在于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子守好寒窗期待来日以报效师恩、父恩和国恩,其‘守’即为‘静’,‘报’则为‘远’;文人重铸文字期待留取华章在人间,其‘铸’即为‘静’,‘留’则为‘远’。百姓视宠辱而不惊、军人复瞄准而无数、清官面高官厚禄而泰然、朋友奉真诚慷慨而情愿,等等,皆出于‘不因小善而不为之’或出于责职而守之,都诠释宁静致远的明镜境界。

  你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的清新,懂得‘险躁不能治性’的道理,缠绵‘风来水动近荷香’的情怀。那么,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宁静致远的人!
1楼
我平生尊崇诸葛孔明,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今读此好帖,再品诸葛先生的高风亮节,智慧真言,更加受教了。谢谢穆先生精彩转贴!

“你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的清新,懂得‘险躁不能治性’的道理,缠绵‘风来水动近荷香’的情怀。那么,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宁静致远的人! ” 然也!
 
 
 
2楼
宁静致远,能够达到宁静致远不是容易的事,这份襟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

谢谢。
3楼
    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篇,宁静的夜是精神的书籍。
    宁静之时,是为了让思想活跃;活泼之时,是为了让精神宁静,美妙的音乐在不宁静中使人进入宁静,卓越的雕塑在宁静中使人变得不宁静。
    孤独最大的好处是宁静,宁静最大的好处是超然。
    宁静是一种境界。只有具备这种境界的人,成功的时候也能很快进入安然冷静的状态,失败的时候她也能很快地进入超然平静的状态。当大家对某一种现象热热闹闹群起仿效的时候,超然物外的心灵以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宁静看起来不声不响,却具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只有一个纯粹心地善良的人才会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4楼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入暮时分的林间小道,只能称之为寂静或称是静止在夜色中的客观存在,而不能称为‘宁静’”。要达到“宁静”的状态,大不易啊。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邓治[/u]发表的内容:[/b]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入暮时分的林间小道,只能称之为寂静或称是静止在夜色中的客观存在,而不能称为‘宁静’”。要达到“宁静”的状态,大不易啊。[/QUOTE]
我想宁静不是自然的寂静,只能是一种避开世间烦恼让自我陶醉的心境。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