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崇义为冷慰怀诗集《花草帽》序

楼主
诗人白崇义为冷慰怀诗集《花草帽》序
冷慰怀诗集《花草帽》序
○白崇义

我和冷慰怀相识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许多诗篇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出版的《花草帽》是他的处女诗集,他执意要我为它写“序”,我实在是不敢当也无法推辞。记得大约是30年前,我在担任《茅盾选集》一书的责任编辑时,茅盾先生曾给我一封信,说“写序最是为难,它不宜饶舌,只是应个景罢了” 。“应景”是茅公自谦之词,“不宜饶舌”则道出了写序的真谛。几十年来,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中。
慰怀38岁才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可谓大器晚成。在中外诗史上,大凡有才华的大诗人,都是早熟的,例如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一生只活了38岁,但他创作著名的诗篇《自由颂》时,才18岁;英国大诗人拜伦发表长诗《哈罗尔德游记》时,才24岁;德国大诗人歌德创作长诗《普罗米修斯》时,也只有25岁;至于我国“五四”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出版《女神》时,也不到30岁。以上都说明,写诗需要激情,而青年人最富有激情,所以诗人及其鸿篇佳作大多出自青年时代。有人说:青年人写诗主要靠激情(内在的自我感情的喷发),中老年人写诗主要靠智慧(外在技巧的掌握),这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慰怀虽然还算不上大诗人,还不能跟上面提到的大诗人相提并论,但读了他的诗篇后感到,称他为我国八十年代涌现的“新生代诗人”中较有希望的一位,则是不过份的。他写诗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刻苦、努力、勤奋,孜孜不倦地追求,使得作品既富有青年人的激情,又兼有一定的技巧,这是从《花草帽》中随手都可拈得到的。
这本诗集的一个明显特色是:既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国八十年代的“新生代诗人”中,热衷于追求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者不乏其人,且已成为一种时髦。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大弊端,是将自我幽禁于“沙龙”里沉迷、陶醉、孤芳自赏,最终成为“沙龙”的装饰和点缀而不能走向社会。他们不是致力于将现代主义艺术融汇到社会的广大群体生活中去,而是把广大的群体生活与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对立起来,以致完全脱离了广大的群体生活,因此得不到广大读者的普遍理解。当然,在“新生代诗人”中,也有众多的校园诗人和类似冷慰怀这样的诗人并非如此,他们的诗篇洋溢着时代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经受劫难后的反思,即使是某些爱情诗,也不能不被看作是当今社会群体生活的一种折射。这些“新生代诗人”无疑将代表着我国新诗发展的未来。
什么是好诗跟什么是美一样,是难以论定的。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或是现代主义诗歌,首先都应该是诗,这一点是不能违背的。诗不能脱离时代,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民,但诗毕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且不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用诗来表现的。我们不妨读读这个集子中的《孕育》、《跋涉》、《找寻》等诗,就可悟出一些诗人对写诗的体味。
社会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但是如果我们撷取的生活素材中缺乏诗意,便不可能写出好诗。这里所说的诗意包括意境、意象、意蕴。当然,仅有诗意也还是不够的,一首好诗还必须有新颖的构思。构思,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构思一般,可使一首诗平庸;构思新颖,可以使一首诗焕发出光彩。最近,外国文学出版社编选出版了《献给妻子》、《献给妈妈》、《献给女友》三本诗集,我们从中可以读到许多外国著名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由于选材和构思的角度独特、新颖,而创作出的不同凡响的感人诗篇。《花草帽》中的许多诗,经过诗人自己的精选,都是够得上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的。
当然,诗意和构思也还仅仅是诗的基础,要创作出一首优秀的诗,它的内涵和语言以及表现方法、技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诗的语言必须精炼,否则便难以称其为“诗”。一首诗内涵深广,才能赋予它博大的容量,使人回味无穷。即使是同一个诗人,我认为也应当掌握多种表现方法,既可运用传统手法,也可运用现代手法,又可两者兼容互补;倘若墨守陈规,模式僵化,无异于作茧自缚。因为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五光十色的生活决定了诗人的创作也要异彩纷呈。如果用上述观点来衡量这本诗集,其中的《瑞雪》、《芦花飘飞》、《幼儿教师》、《周末潮》、《山乡野菊》等,都堪称上乘之作。另外,这本集子中的许多爱情诗,如《一条手帕》、《吻》、《失约》、《幽思》、《热恋》、《姐姐的心事》、《痴情》、《浴女》、《无弦琴》等,都以清新优雅的格调,给了我们以高尚的美的享受。好的爱情诗能使人的灵魂升华,能使人增添对生命的热爱,它的火花能迸发出难以估计的力量……
拉拉杂杂写下这些观感,但愿读者不认为我是在“饶舌”。
                                          
白崇义
                                       1989年5月,北京。

(——原载1990年《文艺报》)



白崇义:1931年出生,广西桂林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专业。历任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助理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当代文学编辑室及文艺理论编辑室编辑、副编审、编审。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冯雪峰研究学会特约研究员,《燕京大学文史资料》编委会编委。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em28]
1楼
读了白崇义老师写得序,再去品评冷老师的诗歌,感到更加走近了一步。
2楼
对一个诗人的了解,就是要通过不同的侧面。
3楼
喜欢《心醉天地》的这种新形式,加深了我们对诗人的了解,也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的收获。好!支持!
4楼
辛苦大雪一个,幸福大家一大帮。

[QUOTE][b]下面引用由[u]农民[/u]发表的内容:[/b]

喜欢《心醉天地》的这种新形式,加深了我们对诗人的了解,也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的收获。好!支持![/QUOTE]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农民[/u]发表的内容:[/b]

喜欢《心醉天地》的这种新形式,加深了我们对诗人的了解,也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的收获。好!支持![/QUOTE]
农民好兄弟!握手啦!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