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评]李兆阳谈红楼之九:大观园

楼主
[诗歌、诗评]李兆阳谈红楼之九:大观园
  《红楼梦》贾家由盛及衰的转折点,无疑是大观园海棠树在秋天离奇开花那一节。而大观园的转折点,恐怕是坠儿偷手镯那一幕。

  大观园的历史始于因元春省亲而建造大观园,而大观园真正的历史,则是从元春命贾宝玉和贾府的女儿们入住开始,到薛宝琴、李、邢诸姐妹投亲入住大观园而呈大盛,大观园也因达大盛而进入衰败。盛极而衰,无疑符合中国对人事物事的理解、也合易理。但为什么薛、李、邢的到来是大观园命运的转折点呢?

  这点要从大观园的本相谈起。

  拙作《李兆阳谈红楼》之一到八诸文中,谈到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关系。钗玉之间,是世外的关系,黛玉是宝玉的自我幻化,有很大程度的自恋成分,黛玉和宝玉的关系,注定与世界格格不入。而宝玉和宝钗之间则不同,宝钗是人间的女子,雪肌玉骨,但终究是人间的女子。而身居大观园的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大观园的变迁,无疑反映了林、贾、薛三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大观园前期,一尘不染,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世界。那时的林黛玉,孤、高、敏、远,虽说寄人篱下,但还能驱纵自如,也美丽得让人神远、惊魂摄魄。那时候的大观园,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大观园,也是大观园最美丽的时候。大观园后期,人世渗入,大观园再不是世外的仙境,林黛玉的生命便日见羸弱。林黛玉虽然同样孤、高、敏、远,但大观园已逐渐容不下林黛玉,此时的林黛玉,美丽依旧,行止却日渐窘局,病意不散。

  而薛宝钗的在大观园的经历和林黛玉正好相反。搬入大观园后,宝钗虽然行止得体,美丽照人,但在大观园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行止得体并不能让薛宝钗彰显自己的才德,美艳动人的山中高士终究被世外仙株比了下去。只有等到大观园的后期,园中人世气息渐浓,薛宝钗的才德才让自己在与林黛玉的对比中占上风。三春去后,大观园日渐萧条,薛宝钗成了贾家的准孙媳妇,并最终搬出了大观园。可见,大观园的兴衰与林黛玉的命运的兴衰同步,与薛宝钗的命运,却正好相反,大观园的衰亡,却是薛宝钗命运兴盛的机关。由此可见,林黛玉是世界之外的女子,薛宝钗是世界之中的女子,林、薛两个女子,虽然都很美丽,却彼此格格不入。这个图画也很清楚地揭示了那些所谓的“钗黛合一”的红学论调,是多么浅薄与无聊。

  而某个冬天的雪后,大观园中的美女们在雪地烤肉、嬉戏,平儿遗失手镯而引出的坠儿偷手镯的一幕,在大观园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界引入人世间肮脏的烟火气,大观园从此再不是没有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大观园以这个事件为分界点,走向衰败。


李兆阳 2011年1月20日

  后记:春节临近。忽然觉着天空温暖起来,带些许感伤。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因此在忙碌的行程之余,想到了《红楼梦》,并想到平儿遗失手镯、坠儿偷手镯这一幕:大观园由此由盛而衰,林黛玉的命运也由此走向衰亡。想到此,魂魄一惊。此记。
1楼
久违了。问候荒田及大家
2楼
问好兆阳博士!

你的这篇《大观园》真好,清晰、明了,易懂、易记,而且很有道理。
这最适合囫囵吞枣读红楼的我辈阅读了。品赏红楼,有时跟随着红学大师的引领走进黑暗,就如三更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共尾,得来的净是树立教授笔下所指的那种“零收获”,甚而越学越糊涂。呵呵。

盼望着〈李兆阳谈红楼之十〉或更多的出世,我们爱读。谢谢。

                                                                 文刀
                                                             2011年1月21日
3楼
我的天,我们的好朋友,名满天下的李四(兆阳)终于回来了!
4楼
荒田过誉了。谢谢鼓励。也谢谢文刀鼓励
5楼
读过几篇李兆阳谈红楼的大作,觉得李四分析贾、林、薛之间的关系颇有个人见解,而且较有深度,显然是细读《红楼梦》以后,经反复思考才落笔的作品,让我对大观园由盛而衰,林黛玉的命运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真诚希望兆阳兄把以前未在美华发表过的评红作品补发、续发在这里。让我得以进一步学习。谢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