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评介电影《朗读》

楼主
内疚:评介电影《朗读》
放心,我没有透露关键情节。

[B][ALIGN=CENTER]内疚:评介电影《朗读》

廖康[/ALIGN][/B]


如果在二战中你是德国关押犹太人集中营的守卫,你必须决定让一些人死,以便为新来的囚徒腾地方,你该怎么办?如果房屋着火了,囚徒锁在里面,打开房门,他们可能得救,也可能逃跑,你作为守卫,该怎么办?如果你知道一件事,讲出来就能够实现公道,但那意味着给一个纳粹罪犯减刑,你该怎么办?尤其是,这个罪犯曾在感情上伤害过你,还有一个痛恨纳粹的同学在指责你,你该怎么办?

这就是电影《朗读》The Reader里的男主角Michael曾听到和经历的选择。他选择的后果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内向,离群索居的人。电影一开始,我们看到,他与同床共寝的女人过分客气。后来,我们得知,甚至他自己的女儿也难以接近他。他虽然是成功的律师,却是失败的丈夫。他花了大量时间为朋友录音,为自己补过。内疚一直煎熬着他。

那个纳粹罪犯不像我在任何反战小说和电影里见过的秘密警察、冲锋队员、监狱看守那么可恨。而且这罪犯在电影中没有公开表现认罪和忏悔,甚至没有一丝内疚,而是强烈的自尊,强烈到宁肯因此而接受严重得多的惩罚。然而,在电影结尾时,我们才知道这罪犯心中有那么深的内疚,坐牢二十年都没有赎净。

电影的主要表现手法是闪回。雨天,Michael回想起自己15岁时,因猩红热而呕吐,一位中年妇女Hanna帮助了他。病好后,他去感谢Hanna,遂被诱上床去,受教成人。之后,两人肉体互需,有不少床上镜头。但吸引这36岁女人的不仅仅是性,她还喜欢听Michael朗读文学作品,而且对经典名著有天然的热爱。Michael对她的依恋渐深,那怕被别人当作母子,他也不在乎。突然,Hanna 走了;没有向他做出任何解释,留下他一个人在空屋彷徨。

几年后,Michael成为法学院学生。教授告诉他们,在法庭上,道德的对错无关紧要,关键要看是否违法。而且,违法是指违背当时的法律。应用到具体实例上,也就是说,执行上级的命令,无论这命令现在看来多残酷,并非违法。德国有上千人从事集中营工作,但受到法律惩治的,只有18人。Michael和同学们一起去见识法庭审理,他看到受审者推诿罪责。他本来可以站出来作证,但他的个人名声和前途会因此毁掉。

这部影片是根据Bernhard Schlink的小说Der Vorleser改编的。小说有至少两个中译本:皇冠出版社的《我愿意為妳朗讀》和译林出版社的《生死朗读》。小说曾引起德国人反思一代人的行为,或不如说一代人的无为,唤醒了很多人的良心。

让我们深思的,还不仅是Michael和那个罪犯的所作所为。他们的错误和罪行放大了,难道不是大多数德国人对纳粹屠杀、迫害犹太人的默许吗?他们的错误和罪行放大了,难道不是许多美国人曾经对歧视黑人和少数族裔的默许吗?他们的错误和罪行放大了,难道不是当今一些人对屠杀伊拉克人和巴勒斯坦人的默许吗?他们为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内疚了,忏悔了,付出了或监外、或狱内、或心灵、或肉体的20年徒刑,而那些推诿罪责的人呢?那些默许罪恶的人呢?在道德的法庭上,在良心的法庭上,他们,不,不仅是他们,也许还有我们自己,又将如何申辩?

如此沉重的主题,由于有Kate Winslet精湛的主演,有Ralph Fiennes老道的配戏,使观众能够轻易深入角色的内心和生活,感到他们的呼吸和心跳,感到他们的内疚和忏悔,关怀他们的命运。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电影引起的讨论和思考,可能会远远超过两个小时。

2009年2月1日
1楼
谢谢廖先生的介绍。
在两难的情况下做选择,是很难。
如果法和理相违的话,那么理应该胜出。在法庭上,法是胜出。但最终,理应当胜出。因为理是纲,法是目。法是可以改变的,是为理服务的。当然,我没有看影片,只是盲目地说说,不是评价电影中的情节。
这是一部主题深刻的影片,是新片吗?英文名是什么?
2楼
前几天刚刚看到The Reader的一则消息呢!那时候没有太在意,因为我不太喜欢看关于战争的影片,心理上很辛苦。不过,读您的评论,倒觉得这部影片很值得一看!谢谢您的分享!
3楼
说得好,理大于法。人最终还是要在道德的法庭上,在良心的法庭上受审。电影也表现了这一点,想让观众自己欣赏,没有透露那情节。希望依林看了不感到压抑,而是灵魂涤净后的轻松。
4楼
理大于法!
多对啊!!!
5楼
希望这个电影很快会在中国看到。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