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画家南亭

楼主
[评论] 画家南亭
                               画家南亭


     南亭虽然也画油画,但他是一个十足的国画家。他的水墨风景给人印象最深。传统的中国画家,往往也是文人,每以山水寄情言志。关于南亭的山水意境,已有好多篇文章分析赞赏,这里不再班门弄斧。

     作为画家,还有一种永恒的追求,那就是笔墨趣味。一个人的志是有限的,通过一两幅画也就得到表达。但画家还要不停地画,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客体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朝晴暮雨、春兰秋菊,外界总有新鲜事物感染画家。作为主体的画家则有思想和情绪的波动。时悲时喜、或醉或醒,不同心境下,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迥然不同。画家或触景生情,或心有所悟,就有了以笔墨来表达的冲动。二是笔墨本身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其魅力常常超过画的内容。而笔墨技巧的提高完善是一个既激动人心又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于写实的画家,这两个原因可能都起作用。

     南亭的画在广义上仍属于写实一类,因为我们不难辨认画中的形象。但南亭画中的形象已经概念化和程式化了。他动笔画画,大多不是为了捕捉外景,而是脑中有了某一构思,心中酝酿了某种情绪,要在纸上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才觉得痛快。所以他画的山水不是特定的山水,而是抽象的山水,是他胸中的山水。山水是他的语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然,这抽象还没有达到符号化的地步。而且,这抽象也并不妨碍变化。但变化的主要源泉不是外界和客体,而是画家个人的意念和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亭的画又不是写实的,即不写外景,而写内心。所谓“心”,除了文人的那种情和志,更多的是关于布局、势态、气韵、风格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绘画手段、材料、技巧、及其效果的那份迷恋和专心。

     这种迷恋是不动手的人难以体会的,而一个国画家最醉心的就是笔墨,就象一个地道的文人看重的是文字而不是故事,一个京剧票友陶醉的是唱腔而不是台词。画家笔下一景一物,可能因其本身的形状、色彩、份量、质地、姿势、情态、氛围等等而具有审美价值,也可能只是被画家用来作为其笔墨的载体。即使在前一种情况下,笔墨韵味也是必不可缺的,否则摄影就可以取而代之。所以说,笔墨是中心,画家玩的和讲究的首先就是笔墨。而且,物本身的美与绘画效果的美,性质实际上是相近的。只不过前者由自然创造,后者由人所为,说到底,都属于视觉上的形式美。依我之见,南亭追求的主要是形式美,尤其是绘画效果的美,包括用笔、用水、用墨、用色,造型、构图、以及气氛的营造等等。而他的画在笔墨上已有了很深的功力。

     功力这东西对于南亭十分重要。因为他的画风,属于拙而不是巧一类。在此,“拙”指的是拙朴而非拙劣;而“巧”指的是工和秀,而不是“大巧若拙”或“大巧不工”的巧(后者与这儿所说的功力倒是一回事)。相对而言,巧偏于漂亮,拙比较古朴;巧多一些人工刻削之痕,拙更显自然原始本性;巧常常借助机智,拙更多依靠实力;巧的美溢于表层形象;拙的美藏于笔墨之间。一般来说,巧易取悦于大众,拙常见赏于文人。取巧的人,功底不足仍可能博得公众喝彩。求拙的人,功力不足便只剩下幼稚和粗劣。工巧加上功力,可收雅俗共赏之效。画风拙朴,往往曲高和寡。但一旦品出味道,其醇厚则回味无穷。此外,巧可繁可简,拙更倾向于斫雕为朴、由博返约。而要达到简约,须有对事物精义的感悟、不拘泥细节的自信、概括提炼的能力、随意豁达的性格、以及古朴典雅的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拙比巧属于更高的境界,对画家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也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文仅就南亭绘画中的基本取向发表几句议论。对他具体画作的赏析,则需专文讨论。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七日
1楼
张兄,我帮你移动到理论专栏去?
2楼
好啊.谢谢!
3楼
问候张兄!
4楼
谢谢曾宁! 这几天把你忙坏了吧?
5楼
我倒没什么,明玉的儿子贝贝忙坏了,通宵达旦工作,刚睡了没几个小时就被妈妈起来继续操劳。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