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7220
    • 经验4436
    • 文章48
    • 注册2005-03-09
    [散文]《月光光,照地堂》

    
    冯老师要在我们单位会议室搞一个新书发行仪式,大概因为麻烦我不好意思,主动送来他写的两本书。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在办公室,我漫不经心地翻着装帧有点寒酸的书,冯老师说都是自费出的,不敢铺张。说实话,这些文字和我们喜欢阅读的,似乎远隔万水千山,就像它的装帧一样。翻着,到了最后几页,“传统儿歌一辑”,几个小小的字,躲在纸页间一闪而过。儿歌?莫不是“月光光,照地堂”“落雨大,水浸街”?忙往回翻,果然,第一首就是“月光光”。
    见我专心看,冯老师叹了一口气,说这些再不搜集记录下来,以后恐怕没人记起来了。其实,我也忘了好多,岁月不饶人,没精力咯。那个早上,我烤着取暖器读这些儿歌,不时情不自禁唱几句。有同事进来,也跟着哼,然后说忘了词抢去我手上的书,看一眼又哼起来。我不甘示弱,对歌般唱着,“煮饭仔仔先落米,风炉透火柴对齐,千其(千万)唔好咁拿西(慌乱),我哋係,细蚊仔(小孩子)。”
    细蚊仔?我俩望定彼此眼角的光芒,哈哈大笑。待嗅到一股橡胶味,才发现皮鞋底被烤化。少有的兴趣盎然,专心致志。心底似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慢慢堆积,高高的背影堵住视线,于是,向前的时光在这个没有阳光的大楼里,倏然后退。
    那时我几岁呢?三岁?五岁?总之不到七岁,七岁后就离开那个小村子了。是外婆的村子,夏天或者秋天的晚上,细蚊仔伯爷公伯爷婆端着矮凳仔,齐齐聚集地堂,边乘凉边聊天。有小孩扯着喉咙大声唱,“黐塘尾(蜻蜓),塘尾飞,飞到菜田基,田基有条蛇,吓亲你两仔爷。”系吓亲你两仔爷!你两仔爷!小孩子争吵起来,继而动手,闹成一团。大人烦了,拍着葵扇笑骂,去去去,一边吵去。那两仔爷一个高一个矮,一个前面追一个后面赶,快接近蜻蜓,他们蹑手蹑脚,刚要伸手,“哧溜”,小花蛇从菜地钻出,两仔爷齐齐弹起,那惊愕,那慌乱,那情景确非常可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仔,有趣,好奇,家家都有两仔爷,究竟吓坏谁呢?
    从此,跟着那些小孩,学唱了好多,“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媳妇)真系难”,才几岁,哪知道什么叫做人新抱,滋滋有味唱着,完全忽略其中的苦涩辛酸,脸上唱成一朵花。村里有个放牛的独居老汉,人人叫长公,偏偏我不买帐,叫他名字。他恼了,抓住我肩膀,非要叫他长公不可。叫我名,就要做我新抱仔!他瞪着牛眼睛恐吓。我慌了,一扭身逃脱,飞一般跑过几个地堂,边跑边求饶般大叫长公长公。做人新抱就要担水煮饭,我才不干。恐吓或许是假象,是大人、或者是那种粗野老人发泄戏谑的方式,他并不知道,这种呼啸而来的恐惧,让我在三十年后,仍然记得那个微凉的傍晚,有蜻蜓在菜园子里打架,而我却慌得几天都害怕走过菜园子,菜园子在长公家旁。没心没肺的儿歌从那个蜻蜓打架的傍晚开始,过早地让我知道,“新抱”在各种身份的人中,也许真有非同一般的艰难。
    真做人新抱了,这首儿歌却不轻易哼出,甚至,差点就忘了词。或许,你走进去,就会融入,就会熟视无睹,就会麻木,就会不知庐山真面目。换一个说法, 你或者认命了,难与不难,又如何呢?
      外婆的阁楼有个长长的小窗,下雨天,外婆严禁我出去,总坐在窗前出神,公路对面的大小榕树历历可见。有很多声音钻入耳膜,鸡们的打闹,放牛仔有节奏吆喝,突而其来咳嗽,内心似乎有很多涌动,又不会表达。那时我在外婆家养病,小小年纪患了肺炎。先在城里做了大约半年治疗,天天到医院扎两针,其中一种针剂叫了哥王,是中药制剂,皮下注射很疼,和我一般大的小孩都哭,而我从来不。医生打完针,总拍拍我的脸说,这小姑娘,营养不良啊。我的心就一坠, 觉得自己和别的小孩真不一样。从家里到医院有段距离,父母都忙,去熟了,常常一个人独自来回,手里还拿着针剂。在那条路上,肯定发生过什么,可我全忘了,只疑惑,那时肺炎很难治疗吗?
      屋外的小孩大声唱,“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落地着花鞋……”他们故意唱得兴高采烈,在巷子来回奔跑,歌声很诱惑。不断如缕的雨丝,西西呖呖的雨声,雨幕中的村庄及那棵高大的榕树,在模糊的视野中变得难辨,遥远。落雨大,水浸街,说不清的意绪,打湿童年的天空。
      有时,突然强烈怀念给我唱过儿歌的人,他们都集中在外婆的村子里。可都面目模糊了。那条叫锦昌的村子,前几年回去过,外婆的竹园差不多徒有其名,以前在园子里看到满世界绿莹莹的竹叶竹子,现在一抬头整个蓝天在眼前,都让人砍光拔光。在竹园子里,我学会了“竹树开花根连根,西瓜结子子成群”的儿歌,后面的词忘了,但记得教我唱歌的阿娟,比我小,却很老练,下鱼塘她会告诉我哪里深哪里浅,山上的野果她能分辨好吃和有毒,让我羡慕。后来听说漂洋过海去美国,再后来就没了消息。何止阿娟,那时认识的人,几乎都走了,大多移民美国。家乡有出国的风俗,我想,假如我不是外出求学,可能也和他们一样,到另一个国度,过另一种生活吧?
      通彻,单纯,简单以及宛转摇曳,自是锦昌村给我最初的体验。
    也许不能用“唱” 来定义儿歌从嘴里跑出来的动作,唱,应该有腔调,有旋律,有节奏。那些儿歌,经常有腔没调,甚至腔也没有,不管什么声音和嗓子,能把字念出来就行。我怀疑,即便有旋律的儿歌,也是人们随意加进去的,并没有严格规定,你喜欢怎么唱都可以。它的随意通俗,总是人们爱唱的理由。《月光光》的旋律非常优美,舒缓,宁静,深情,音域起伏不大,易记易唱。“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听朝(明天)阿妈要捕鱼虾啰,阿爷看牛要上山坡。阿仔你快高长大啰,帮手阿爷去看牛羊。哦哦哦.....”月光水一般倾泻在简陋的舞台上,这是乡村地堂的临时舞台,两根木柱撑起白色的幕布,几盏挂在木柱上的鼎钨灯在月色下黯然失色。舞台上,小女孩乖巧地依着外婆膝盖,“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在月光和歌声的抚慰下,慢慢进入梦乡。台下掌声欢呼声四响。小女孩就是我,关于音乐的启蒙也许就这样开始,音乐渐渐开启心上美丽的春天。当同龄人对着简谱要用数字和手指来完成一个音阶时,我却可以拿起陌生歌谱一口气唱出来。
    多年后,我在女儿的摇篮前,也唱起这首儿歌。可这个时候,基本看不到皎洁的月亮。城市的天空总像洗不干净,月亮含羞答答,难得出来打照面。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好像肩负什么重任,匆匆出来亮个相,唿地一下卸装走人,留下你满腹尚未吟诵出来的平平仄仄和无限惆怅。我们的下一代,是在流行歌曲和歌星的循循善诱下,开始了他们的音乐之旅。儿歌似乎成为下里巴人的n次方,不够格登大雅之堂。
    冯老师在新书仪式后给我打来电话,说那天看到我专心看他的书,很开心。他说,知道这样的文字已没什么人愿意读,可是——他的语气迟滞起来——儿歌呀,文化史迹呀,地方风情民俗呀,这有关文化传承的事情总得有人做,要不,可能就断代了。我无言。
    即便做了又怎样呢?李老师的书卖不动,只好送人。又有几个人,能安静读读这些文字?
    儿歌儿歌,人长大,不是儿童的儿了,不唱儿歌,似也无可非议。儿歌的单纯,透明,朴素,毫无心机,确实不适合成年人。何况现在有很多选择,流行的,抒情的,美声花腔,古典蓝调……我不知道突然眷恋儿歌,是否属于矫情?我总让人认为矫情。一个短促的句子,发音平常的单词,不期而遇的声音,夕阳河水,小草石头,都可以令我流泪。我用自己的方式,保存着这种单纯和感动,它让生命呈现丝一般的柔软水一般清澈。
      与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见面,是社交场合,很多人尤其女人舒展浑身工夫,因为有大人物在场。我把自己藏在一片喧哗后面,默默看着各人献媚。朋友说,你怎么不去打个招呼?我给你介绍。我摇头,后退。曲意,逢迎,作态,全不懂。朋友后来说,你的眼神,是犹豫,是寂寞,是倔强,还有一丝惊恐。我愣住,这样的文学语言,怎担当得起?然而,却是,他懂得。
      太复杂,太暧昧,太隐晦,都不适合我。老大不小了,常被人斥“大唔透(没长大)”。我想冯老师也是寂寞的,他说得没错,那些活鲜鲜曾滋润过一代或几代人的东西,如今,都躲在时光的帷幕后面,难得露一把脸。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着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来自东北的奶奶教出生在珠三角的孙子,祖孙两人边唱边乐。女婿不乐意了,这是什么歌?粗俗!他阴沉着脸,认为丈母娘没文化。围绕着怎么教育孩子,温馨的家开始一轮又一轮混战。最后,女儿只好婉转地把母亲劝回老家。老人非常不解,抹着眼泪说,小时侯,你们不也是听着妈妈的儿歌长大吗?你们都大学毕业了呢。同事无奈地说她的家事,我又想起冯老师,七十多岁的人,那天天气很冷,下小雨,潮湿,阴冷,南方最可怕的冬季。他穿羽绒大衣,整个人缩在大衣里,步态蹒跚,坚持来我办公室,拿着几本书。他话不多,有点忧郁,脸上老年斑特别刺眼。我想,他该好好休息。到电梯间,将要关门一刻,他突然说,谢谢。
       悲哀在这一刻光临,电梯缓缓下降,似乎砸在心上。然而,我知道自己终究无能为力。那年跟外婆一块探望小姨,村子的人围着我,要求城里来的小孩表演节目。我落落大方地拉着裙子,在他们中间边舞边唱,“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他们轰然大笑。那个中午,我不停地唱,不停地跳,看见太阳下自己的影子一忽儿拉长,一忽儿变小,看见旁边的禾管堆上有鸟儿匆匆飞过,看见人们的笑脸。还听见伯爷公敲着水烟筒说,这女仔好福气,看她的鼻子长得多好。我不顾不管,投入自己的臆想和舞蹈中。倏忽间,岁月将这些忘情和无邪剥蚀得支离破碎,虽作顽强的抵御,却是,我明白,一切徒劳。
      “三八”节晚上,和同事在西樵山别墅区歌厅唱歌,他们唱着梅艳芳、谢霆锋的歌,跳迪斯科。微弱射灯下,翻开被很多人抚摩过的歌本,看到“月光光”三字, 手指轻轻停留在上面,沉吟半天,抬头看舞池里疯狂的身影,将“月光光”写在纸片上,交给服务小姐。直到午夜时分,月光光并没有倾泻下来。问打碟的先生,他说找不到歌碟。
      没有伴奏,没有听众,却还是要唱。跑出歌厅,月光下草坪一个小小身影,抬头看月,月正望我,凝神屏息,预备——唱:月光光……
    [em37][em37][em37][em37][em37][em37][em37][em37][em37][em37][em37]
    [ 这个贴子最后由Zengning在11/3/2005 7:02:13 PM从 美华论坛 转移过来 ]
    http://yejieyi.tianyablog.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53470
      • 经验106624
      • 文章767
      • 注册2004-11-27
      当对视灼热时歌声能否从身体流出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烟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blog/1045549793
      烟子文心文集:http://wenxinshe.landaishu.com/home/blog.asp?id=129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5760
        • 经验4315
        • 文章41
        • 注册2005-02-03
        儿歌的确快消失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了。
        欢迎访问《陇南文学》杂志论坛:http://cq.netsh.com/eden/bbs/747762/tree_index.htm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00
          • 经验897
          • 文章8
          • 注册2004-12-01
          巧笑呀?问好问好!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仿佛耳边正在响起那些熟悉的儿歌,Re:[散文]《当对视灼热时歌声能否从身体流出》
            倍感亲切。

            儿歌的式微,又多多少少有种与时俱进的无奈。让我挖点类似题材的东东出来和芳芳共鸣一下。

            另外,标题似乎很长,有点绕口:))

            请看信箱。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9460
              • 经验8169
              • 文章18
              • 注册2005-02-27
              题目就叫“月光光,照地堂,”结尾句也用它,可好? 很温馨的散文。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读《当对视灼热时歌声能否从身体流出》,何其亲切啊!我又回到了童年。
                读了芳芳的作品,我的欣喜多了一层:家乡多了一位如此出色的作家。我常常为了老家的文才凋零而叹息,好在还有一些,活跃在海内外。我们坛子里就有艾华、文刀,云云,以及一来就让全坛惊艳的芳芳。芳芳的语言优雅,文思委婉,思想深隽,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7220
                  • 经验4436
                  • 文章48
                  • 注册2005-03-09
                  问楼上各位好:)
                  非常感谢爱华的编辑和修改。
                  荒田老师,你这样说让我感动,对家乡的拳拳之心,使你对我褒奖有加,其实我很一般,以后请你多多指导。
                  现在的创作主要以珠三角地域风情为主,这组散文计划十万字左右,涉及历史文化古建筑风俗饮食等,希望荒田老师关注和批评。谢谢你。
                  http://yejieyi.tianyablog.com/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7220
                    • 经验4436
                    • 文章48
                    • 注册2005-03-09
                    一毛,题目想了很久,本来叫唱吧唱月光光,后又觉得平实了些。没想到现在吃力不讨好:)
                    你的提议很好,哪位斑竹有空帮忙改一下:)
                    谢谢~
                    http://yejieyi.tianyablog.com/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芳芳,标题改为《月光光,照地堂》非常贴切,望题生义,知道和儿歌有关。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芳芳[/u]发表的内容:[/b]

                        非常感谢爱华的编辑和修改。
                        荒田老师,你这样说让我感动,对家乡的拳拳之心,使你对我褒奖有加,其实我很一般,以后请你多多指导。
                        现在的创作主要以珠三角地域风情为主,这组散文计划十万字左右,涉及历史文化古建筑风俗饮食等,希望荒田老师关注和批评。谢谢你。...[/QUOTE]

                        芳芳这样说就见外了。

                        前不久在穗曾经参观了陈家祠,对里面的泥塑木塑印象深刻,另外从里面的展览也看得出家乡的父老对发扬光大岭南文化不遗余力,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像记录方言歌谣好像就是这方面的工作之一。

                        谢谢芳芳和其他家乡父老的努力。
                        [em28][em30]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