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沁园春 云压数峰
                              沁  园  春
     
        云压数峰,迷惘世界,伟业(1)叹形。奈心胸耿介,龚生(2)节气,草间求活,忠节难成。喷鼻(3)浮瓜,灸艾三年,儿女妻奴毁节程。明遗老,仕清深懊悔,名节葵倾。

        时穷节乃垂青。萨都刺(4)惆怅。长安匹马(5)。微官一线(6),少日虚名。华夏圣君,文王尧舜(7),夷狄之仙兴国魂。沧浪水,濯足缨由我,审势时评。

        1,伟业:吴伟业为明末大名仕,明亡隐居故里。顺治十年被迫应召仕清。三年后,因母丧弃官归故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古人非常重视名节,吴伟业,因种种原因,身仕二朝,深感懊悔,并写下《贺新郎》一词,概叹自己的遭遇。
        2,龚生:《汉书*龚生传》龚胜,是西汉哀帝官光禄大夫,王莽篡位后,龚胜拒王莽征召,不仕新朝,绝食而死。
        3,喷鼻:《隋书*麦铁仗传》辽东之役,(铁仗)请为前锋,顾谓医者吴景贤曰:“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额,瓜蒂喷鼻,治黄不差,而饿死儿女手中乎?”
        4,萨都刺:萨都刺是元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学家。
        5,长安匹马:刘敏中在元代,也是一名清风峻骨的名臣。他来到当时的京师,应朝廷的征召,任御史台都事,过卢沟桥时,写下《木兰花慢》一词。他看到长安雄伟的景色,写下:“葱葱佳气,东海西山。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
        6,微官一线:元好问,别号遗山。是金代中国文学的著名作家。他远绍东坡,近袭稼轩,以苏辛之风,写家国破亡之感,使豪放一派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发展,立下了辉煌的成就。元好问39岁时应宏词科中选,曾任国史院编修,内乡,镇平,南阳县令,做司都事等职,直到金亡(45岁)都没有实现它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他在《南乡子》词中写到:“少日负虚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7,尧舜文王:康熙的老师,伍次友,在被吴三桂追铺后,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辅助满清?他说:“舜尧文王,都是夷狄之人,可他们都是华夏的圣君。”

        在云压数峰,迷茫世界里,吴伟业本是明朝遗老,顺治十年被迫应召仕清。古人非常重视名节,吴伟业身仕二朝而深感惭愧。他哀叹自己虽有耿介的心胸,龚胜的节气,他不像晋书中周凯正色:“吾被位大臣,朝廷衰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耶?”他也没有,武帝那样,“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孥犹如脱屣耳”的气概。他更不像麦铁仗那样,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额,瓜蒂喷鼻,治黄不差,而饿死儿女手中乎?为了妻奴儿女,养家糊口,经过痛苦的思考,衡量过实际情况,他不得不草间求活,身仕二朝。虽然他感到十分懊悔,为自己丧失名节,虽有华佗名医,三年老艾,瓜蒂喷鼻,都不能治好自己心里的伤痛。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中国文人杰士所陈守的格言。但是,萨都刺,元朝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在《满江红》词中写道:“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在金陵怀古词中,他只是哀叹人类曾经创造出来的繁华业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的一瞬间的事情罢了。
    刘敏中在元代,是一名清风峻骨的名臣。他是元朝的臣子。他来到当时的京师,应朝廷的征召,任御史台都事,过卢沟桥时,写下《木兰花慢》一词。他看到长安雄伟的景色,写下:“葱葱佳气,东海西山。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他的清风峻骨,是批评元朝的腐败,他敢于直言规谏,是表现他对元朝的腐败不满,一心想纠正这腐败的现象,这是历代华夏精神的表现。
        元好问,别号遗山。是金代中国文学的著名作家。他远绍东坡,近袭稼轩,以苏辛之风,写家国破亡之感,使豪放一派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发展,立下了辉煌的成就。元好问39岁时应宏词科中选,曾任国史院编修,内乡,镇平,南阳县令,做司都事等职,直到金亡(45岁)都没有实现它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他在《南乡子》词中写到:“少日负虚名……一线微官误半生。他效忠的是金朝,少数民族统治的华夏,但他说的却是华夏精神。
        文天祥正气凛然,视死如归,但是人们细想一下,他效忠的一个没落的南宋儿皇帝。但是人们称赞文天祥的正气是华夏精神。可是,历代外族的统治者,都没有用他自己民族传统来消灭或侵蚀华夏文化,无论是元朝,清朝,他们都是应用汉语,发扬光大华夏文明。所以,康熙的老师,伍次友,本人是明朝的举人,江南有名的才子。家族中多人是朝中的大官。他在被吴三桂追铺后,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辅助满清?他说:“舜尧文王,都是夷狄之人,可他们都是华夏的圣君。
        热烘烘的历史长河,就像一个舞台,你唱完了我登场的交替,信守忠孝,只不过是文人志士信守的格言。俗语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一个弱质的文人,他只能依附一帮势力,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正如姜太公不遇上周文王,管仲不遇上齐桓公小白,魏征不遇上唐太宗李世民,他们能成为杰出的人物吗?谁和自己的意愿相投的,你也愿意为他献身,那尽忠的就是你自己的意愿。如果意味不相投,又不愿意为他服务,那就像阮籍穷途之哭,或像严子陵那样隐居起来,不管怎么的邀请也不出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是他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择,穷途潦倒,他也甘心情愿地接受。放开情怀,遨游山水,在广漠的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这就是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风尚。
    自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