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杨超
在线情况
  • 2016-08-20 11:44:52
  • 阅读:804次
  • 回复
楼主
  • 头像
  • 级别
      《北疆拾贝》 游记连载之五
      游记连载之五

                                       三、喀纳斯风情

          据说,新疆的自然景观,首推喀纳斯,其中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喀纳斯湖和喀纳斯河,说它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当然也就成为我们北疆行的重头戏。
          打开卫星图,我清晰地看到了新疆的全貌,将视角往新疆版图的西北角聚焦,喀纳斯湖的形状似一弯扭动的蛾眉月,被镶嵌在广袤的崇山之中。这个20万年前后就形成的“堰塞湖”,造就了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她深藏于阿尔泰丛山之间,被蒙古人称之为“圣洁的水”,是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精华,是大自然的点睛之笔。湖的东北方有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还有那孕育了喀纳斯湖和喀纳斯河的奎屯雪峰。

                                         1、流动的琼脂

          我们是沿着一条峻峭而妖媚的盘山路进山的。我们虽然百分之百地信任司机,但心里在赞叹美景之余还小存点紧张。从山上回头看这条路,它就像一道扭动的编带、一条曲腰攀树的长蛇,以相当大的坡度向上延伸,其惊人之美,让人窒息,只可惜因为路窄,无法停下来拍照,我只能趁车在拐弯速度减慢时,抢拍了几张照片。作为一种记录,其效果还差强人意。当我们进入峡谷里,山路变得的平缓,路左边的喀纳斯河立即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喀納斯河是景区的主要河流,它在开阔的峡谷里,沿着山峦迂回延伸,绕出了无数道湾。卧龙湾就是我们停留的第一站。喀纳斯河来到这里突然膨宽了四五倍,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河湾,中间凸起一个不规整的长型小岛,一边为弓弧状,另一边裂成两个小“河湾”。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把它想象成龙的形状,卧龙湾便因此得名。山上笔直茂密的桦树林像一层翠绿的绒毯,顶端的叶子已经染上一丝橘黄,依然保持盛夏时的葱绿风姿。我看过喀纳斯深秋的照片,那是另一番壮美——满坡金黄。置身于美景当中,令我心动的不是山,也不是树,而是这里的水。
          喀纳斯河水的很特别,它带着一种洁净、温润的情貌,绝无浊污,但完全不是一些文章所说的“澄澈见底”,而是乳白中透着淡淡的翠蓝,就像一川流淌着的琼乳、涌动的羊脂玉液,美得沁人心脾,让人一见钟情。
          喀纳斯河水来自喀纳斯湖,它的源头就是奎屯雪峰的雪水。按常理,高山的雪水是最洁净的,怎么会有颜色呢?
          我没有看过专门研究喀纳斯河水的资料,不知道这水里有什么成分。但我读过一篇文章提到,以喀纳斯湖的进、出水量作对比发现,湖周围融进湖内的雪水量,远比从湖里流出去的水量少,为此,人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湖底还有暗河。这种推断给我的疑惑提供了依据,以印证有关河水颜色来由的猜想。
          带颜色的水,都是因为水里有不透明的漂浮物。大而重的颗粒容易沉淀,小而轻的颗粒就会的水中保持漂浮状,特别是在流动的水中。这些漂浮物有可能是微生物,更有可能是来自岩石或矿物的溶解物。高寒之地,微生物的种类少和衍生的速度都应该十分缓慢,这些带蓝色的漂浮物很可能就是由湖底的暗河带来的,而这部分水,说不定已经在岩石缝隙里穿流了相当时日,千回百折中把岩石里的微粒融入并带了出来,在阳光下生成了我们看到的,非常特别的含翠之彩。
          天工造物,因地而异,这才有了我们这个缤纷世界。喀纳斯的水,就是大自然的一件杰作。
          离开卧龙湾,我们很快来到了月亮湾。还没有下车,我们的目光已经被一处婉婉河湾所吸引。在这里,两岸高大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夹拥着的喀纳斯河,有如秀骨姗姗的仙女腰间牵着的一条玉带,温柔飘逸,横落在我们脚下,然后河身向左右一摆,又急旋旋地望下游飘去。我站在河岸陡坡的边缘,看着这优美的河岸曲线,心神豁然舒展。拐弯处的一隅浅滩有两处凸起的“草垫子”,形状极像脚印,它们会随水位的升高而消失,故被神化为“神仙脚印”,但官方的铭牌上记载了它的正名:“成吉思汗足印”,大概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的大军曾经涉足此地而定名。
          美景当前,照相机一点都没有闲着。当今,在数码摄影器材的高度平民化的时代,用视频、照片来写日记,再也不是一种奢华的享受。
         领略了喀纳斯景区中段的美景,我的心已经飞向了这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山河的源头——喀纳斯湖。


                                           2、 凌空观鱼

          喀纳斯湖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有人撰文赞美它是有名的“变色湖”,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湖色:晴天深蓝绿色;阴雨天暗灰绿色;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湖水会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我们选择初秋到来,天气不冷不热特别舒适,已经够幸运的了,我相信,我们所看到的,也一定是最美的。
          喀纳斯湖西侧有一座独特的山峰,是观赏这里湖光山色的最佳地方。它远离周围的山峦,独立在湖边,整座山呈扁三角体,东、西侧陡峭,南、北为漫坡,形状极像“驼峰”而得名。“驼峰”上、悬崖之巅建有一亭,叫“观鱼亭”,离湖面的高度近700米,有凌空出世之威,加上亭顶建了一阁楼,像头盔似的阁顶支起三张大鹏翅膀,更有展翅高飞之壮观,故名为“大鹏阁”。
          我们的车虽然已驶达半山,可抬头上望,才知我们还得攀爬1100级台阶方可登顶,有人开始犹豫,但很快,我们都被前方的美景所吸引,疑虑渐消。
          台阶是沿着山脊,准确地说是沿湖边的峭壁铺设,真的让人望而生畏。所幸的是,这些以木板、石块分段交错铺设的台阶,高度适中,而且阶面特别宽,登踏时很舒适。途中还设有好几个“观景台”和座椅供游客歇脚。我们歇息的同时,可以在不同高度和角度俯瞰众山环抱的喀纳斯湖。可谓是步步皆景致,处处现惊奇。我一直专注于拍照、欣赏远近的景物,早已忘记计算已经走了多少级台阶,也完全忘记了畏惧。
          脚下的灰蓝色的石阶引起我的注意。它的表面平整没有太多人工雕凿的痕迹,看起来和路边的山石一模一样,原来是就地取材。据说,这些石头还是一种“地质古董”,有六亿岁了,它属于震旦系至寒武系的砂岩。据路边的景点铭牌介绍,在远古,这里曾是海洋,泥沙分批次、不断堆叠,再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层累的岩片,是属于海相沉积的致密砂岩。由于地壳运动,它们被拱起成为山峰,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故此,这里被也称为“地质公园”。
          我们踏着亿年的尘屑,终于登上了“观鱼亭”。凭栏于悬崖绝顶,极目舒心,确有与众山比高之感。不禁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描述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望着身边的游云,眼下的喀纳斯湖区如仙境一般,绿山碧水相互辉映,湖面上投下的朵朵云影,在风的推送下缓缓移动,正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真实写照。人,也像大鹏一样要展开翅膀,随着浮云滑翔起来。俯瞰湖面,刚好有游船划过,带起一道道白浪,如蛟龙戏水,但有人说是“鱼怪兴浪”……白雪皑皑的远山,雄美峻拔,显露出令人屏息的圣洁,清润的凉风,沁入肺腑,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虽然手中只有瓶“矿泉水”,没能“把酒临风”,心,却早已飘飘意远,“其喜洋洋”。
          在中华民俗传说里,总是把高山上的湖泊和王母娘娘联系在一起。传说这里之所以成了一个花木葱灵、鸟吟鱼戏的人间仙境,是一个为王母娘娘掌管奇葩异卉的仙女将花卉种子撒落在湖边,造就了这个人间天堂。
          欣赏美景之时,心中已有绝句,便独自吟诵:  
       
          “登梯百丈抚云裳,俯瞰千波泛滟光。湖怪鹤仙闲暇处,驼峰鹏阁近天堂。”

          高处之美,语言无法尽表,但对“观鱼亭”一名,总觉有点费解,细想之下,确实有点“滑稽”。
          有诗云:“登高远看山色翠,临池近观鱼影欢”。离湖面700米高的山峰,就像一座两百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从顶上往下看湖面,莫说“观鱼”,就是真有蛟龙,看上去也只剩泥鳅般大小。不如改叫“观云亭”、“倚云亭”更为贴切。
          我将目光沿着蜿蜒的湖岸向北移去,只见湖面的习习鳞波渐渐模糊,湖面上升起一堵薄雾似的水幕遮住了湖拐弯处的杉木林,那里已经是“边防禁区”了。湖面消失之处,有一堵终年白雪盖顶的山峦环抱,可谓环山高耸见湖小,喀纳斯湖就像巨人怀中的娇小女人,百媚婀娜,集千宠于一身,安卧万年。
          阿尔泰群峰之中,“友谊峰”是主峰。尽管有厚雪覆盖着它,却无法掩盖它那副峭拔嶙峋、倔犟不甘的模样。取名“友谊峰”,想必只是一种无奈的期许,或许是对被屈辱的史实的自我安抚。在我心里,“友谊峰”是北疆国防卫士,是一座见证了中华大地受列强宰割的“耻辱碑”。
          据记载,历史上阿尔泰山本为中国的内山,属当年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1864年俄国割去阿尔泰山西段,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当时,阿尔泰山东段仍为中国内山。到了1921年,在当时的苏联政府的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第三次独立,成立了“大蒙古国”,中国又失去了阿尔泰山的部分东段,仅剩下阿尔泰山中段南坡(包括“友谊峰”)的领土。这座“友谊峰”,差一点也成为蒙古国的领地。所幸的是,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东北边陲的巨峰,“友谊峰”像一座烽火台、一块无字的界碑、一个忠实的卫士,永远守护着中华疆土。
          驼峰西侧下山的路呈之字迂回,走起来轻松多了。回望“观鱼亭”,忽然有了和上山时不同的感觉,它看上去变得有点头重脚轻。细究一番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六菱形的“观鱼亭”上层外挑的游廊,是一个完整的六面全环,而下层的游廊只建了一面。由于视角不同,产生了错觉。在山前,可以看到横出的下层游廊,亭身两层看似同宽,在山后看,它“不见了”,因为我们的视线正对着下层游廊,而上层看起来就宽多了,当然就有“头重脚轻”的观感。我联想起一篇互联网上的日记谈到过“观鱼亭”,文中毫不客气地给这座亭阁以恶评:设计庸俗,构建粗劣。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将它拆掉重建……而我的想法是,乐见其成。
          小路穿过一片草坡,放眼望去,绿中泛黄,已显露出秋气。走近才发现,在斜伏的莽草中间,藏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卉,有银白色的金盏花,娇黄的山菊,淡灰色的野葱花球,也有带着毛球的蒲公英,和像芝麻一样节节叠高的豆荚串,最特别的是,在一朵像棒球大小的紫色绒球花上,同时趴着一只蜜蜂和一只带黄、黑斑点的白蝴蝶,细看之下,让我十分惊讶,它们和我见到过的同类昆虫有明显的区别:它们身上都披着长长的绒毛,一定和这里的高寒气候有关。我记得,蛾的身上一般是有绒毛的,而我看到的应该是蝴蝶无疑,因为,它具有区别于蛾的两大特征:棍槌状的触角;停栖时翅膀摺合竖立。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北疆之美,有机会一定去感觉一下。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