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80
    • 经验2800
    • 文章415
    • 注册2010-04-03
    [原创]清明忆母亲
    清明忆母亲

    泣血成《清明祭母》诗:
    断魂残泪又清明,香烛纸钱呼唤轻;
    天也怜儿啼血尽,霏霏细雨净亲茔。
    在母亲五周年忌日时我曾题一联,来抒发心中的眷念:
    “病笃尚怜儿,痛苦独忍之,慈母恩重见微末;
    祈求有来生,欢乐承膝下,天伦情厚写春秋。”

    又是清明时节,思念像钱塘潮一样汹涌彭湃。
    端详着相册里母亲,想起她坎坷的一生里遭际的世人难以想象的辛酸苦辣,多少艰难的挣扎、多少屈辱的打击、多少疾病的折磨,虽然她是在九十高龄时、带着享受四世同堂的欢欣平静地离去。但一想起母亲,我的心仍就是无比的哀痛。

    母亲名朱光洁,字春娬。
    外公名朱传经,民国初任金陵海关监督公署税务科长。
    家谱里记载的始祖叫紫山公,居住在苏州枫林桥。
    四世祖朱墉、鹿岗公,文武兼备,游学教学不仕,著《毛诗春秋通论》、《武经七子注》、《广百将论》等书。
    五世祖朱元英1709年康熙乙丑年二甲一名进士,翰林院编修。
    八世祖朱绍曾曾任山西按察使、湖南巡抚,授太常寺卿。
    九世祖朱桂桢1799年、嘉庆四年中三甲念七名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甘肃、山东布政使,山西巡抚等职。
    十一世祖朱和钧1895年任台南知府,台湾割让给日本时告假内迁南京。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五世祖朱元英重孙朱澜,朱澜进士及第曾任天津知府、按察使等职。1792年朱澜集资在南京鱼市街处购房重建,共建成住房百余间,东临居安里为前门,西墙临鱼市街;三排十进,三进大厅中央悬挂御赐匾额《金殿传胪》,下悬《春雨堂》匾,当时南经市人称之为朱御史府。
    老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仅存居安里一处两三间房,由朱亦松后人居住外,朱御史府第已全部改建为高楼民宅。

    母亲便是在这豪门深宅里长大,外公最喜欢母亲,在那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不送儿子读书,而让母亲念完初中实在是件背道离经的事了。
    母亲善良豁达、知书达理,我们的幼年、童年,就是在母亲讲授的“孔融让梨”、“铁杵磨成针”、“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岳母刺字”、以及二十四孝、三字经的故事中长大的。她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做到:宽容、诚实、厚道、忠孝。
    母亲好读书,凡是我们借回来的书,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书,还是直、横排版的书,她都会仔仔细细地读;她记忆力特好,到八十八岁时,还能一字不差地为孙女背诵“木兰辞”。我在1971年那个大灭封资修书籍的时代里,借了本《魏汉六朝诗选》,花了三个晚上,把它全部抄写了下来,带回家后,母亲照例是细细的读,后来我有了这本书,就翻出抄写本准备付之一炬,无意中看到母亲为我添加上遗漏“木兰辞”里的四句诗。我为母亲这种读书的认真态度而震撼,尽管纸张黄暗粗陋,我书写的字又东倒西歪有点不堪入目,我还是把它珍藏了起来,我是珍藏着母亲的精神、母亲的教诲。

    五十五年前,那无端的灾祸从天而降,是体弱多病而无比刚强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独自抚养十二岁至两岁的五个儿女。
    面对穷困和饥饿,她清高和坚韧;面对歧视和屈辱,她坦然而孤傲;面对疾病和苦痛,她豁达而乐观。
    1960年,在举国吃不饱的日子里,我家还要把少得可怜的口粮卖掉一部风,来换取能买回其他粮食的钱以维持一家六口的生命。
    母亲在这样的状态下,风湿病复发,手和脚的关节全部变形,人瘫痪了。因疼痛日夜难入睡,极度的营养不良使她又患上水肿病,全身浮肿,看到她的人都说母亲难逃此劫。
    对此我们惊恐万状,母亲却说:“我不会死,也不能死,我是盆箍,这个家就像木盆,我一倒盆就散架了。”
    母亲就凭着这个坚定信念,无畏地直面疾病和死亡。说来难以置信,母亲在没有看过一次病、没有吃过任何药的情形下,活了下来,还活到了二十一世纪。

    母亲的不凡,体现在她的博爱和同情心上。
    她对邻居的孩子亲切、慈爱,讲故事、教生字,孩童的稚语她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因此,天马山下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永远充满着笑声,永远是那十多家孩子的天堂。
    曾经常来我家聚会的同事对妈妈说:“李妈妈,您家太温馨了,就是屋小了点!”母亲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令他们肃然起敬。四十年后我们多次聚会时,他们总还是念念不忘,赞叹不已!
    母亲的话是:“屋宽不如心宽”。
    母亲的同情心特别丰富,她见不得可怜的人,见到穷困的人,必定解囊相助,尽管我们是有上顿无下顿的家境;见到不平的事她一定会去说,不管对方是怎么强霸的人;见到邻居打孩子,她必定去制止,孩子哭,她也哭。
    母亲热情真诚,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十几年来替邻里读信写信,排忧解难,不厌其烦耐心细心地尽力完成之。因此常有十里外的人来找她。

    母亲认为“人可以无钱,绝不可以没有知识。”
    所以无论生计怎么艰难,坚持送我们上学读书,要不是那个读书论成份的年代,我们何至于把读书的心愿赋予我们的第三代,可以告慰母亲的是,第三代全都读完了大学或研究生。
    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我轻轻翻动着那本小时候由老大传到老五、业已破旧不堪的新华字典,这本小字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母亲置放在她的枕边。
    我曾经问她:家里辞源辞海都有了,您还留着它做什么?
    她说:你的几个弟弟都在异乡,有它,我就能嗅到他们的气息。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八年过去了,母亲的音容相貌总萦绕在我的梦里,从来没离开过我。每当想到母亲的坚强和宽容,我的心就能平静如水,然而一想到母亲遭受的精神和身体的折磨和煎熬,我又在梦中哭醒。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纸钱明烛漫天烧的日子,让我的思念化着缕缕青烟,萦绕在母亲身边。
    愿母亲的精神和博爱永远与我同在!
      愿母亲以她的宽容、诚实、厚道、忠孝去净化另一个空间!
     心宽天地阔,华发亦风流。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79
      • 经验30899
      • 文章5767
      • 注册2009-02-11
      一个令人起敬的母亲!
      “我是盆箍,这个家就像木盆。”
      “屋宽不如心宽。”
      “人可以无钱,绝不可以没有知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积分60910
        • 经验18446
        • 文章1002
        • 注册2010-05-30
        “病笃尚怜儿,痛苦独忍之,慈母恩重见微末;
        祈求有来生,欢乐承膝下,天伦情厚写春秋。”

        慈母孝子!

        深深祝愿天下父母都安康!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450
          • 经验10244
          • 文章391
          • 注册2007-06-17
          对母亲的怀念,刻骨铭心!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600
            • 经验1107
            • 文章97
            • 注册2012-02-13
            官宦书香家庭的惠贤女子。
            睿知、善良、坚韧、助人的伟大母亲。
            “人可以无钱,绝不可以没有知识。”
            “我是盆箍,这个家就像木盆。”
            “屋宽不如心宽。”
            赏读。这样的母亲,是后辈人无尽的荣耀。
            问好剑兰探春,祝福!

            爱我民族 见贤思齐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