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沈西城:《何日君再来》考
    沈西城:《何日君再来》考
    2011年01月09日


    五十年代中期,我家来了一个客人,姓刘名达良,五十来岁,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办歌舞团,声名之盛,仅次「明月歌舞团」的黎锦晖、锦光兄弟。
    刘达良是家父在上海时的旧识,香港举目无亲,就暂栖住我家。刘伯伯很落魄,行箧简单,身边两个破烂皮匣子,除了应用的几袭旧衣服外,满是照像和黑胶唱片。照像里的人物,有周璇、白虹、徐来、胡蝶、黎莉莉……,我年少,不识荆,刘伯伯就一一为我介绍。他最推崇周璇,说她是歌后中的歌后,言毕,顺手就在客厅的留声机放上了她的唱片,于是,我听到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幽怨凄迷,如泣如诉。这是我第一趟听到《何日君再来》,自此如中魔咒,几十年来,听了千百遍犹未厌。
    《何日君再来》的作曲者是刘雪庵。刘雪庵,名晏如,四川铜梁人,一九○五年生,幼娴乐器,尤精吹箫奏琴。一九二五年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习画之余,旁及昆曲,启发了他作曲的兴致。三○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翌年转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修读理论作曲,师事萧友梅、黄自等大师,三六年毕业。
    一九三七年,导演方沛霖为宣传国产「三星牌牙膏」,开拍由「金嗓子」周璇和关宏达合演的电影《三星伴月》,《何日君再来》成为了电影中的插曲,周璇演出外,还获邀主唱此曲。电影上映,卖座平平,却唱红了《何日君再来》。
    当年,里衖大街、舞榭歌台,都在竞唱《何日君再来》,流行程度几近疯狂,不少红歌星争相翻唱此曲,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莫如李香兰的版本(在「满映」一九三九年拍摄的电影《白兰之歌》里,李香兰便和男主角长谷川一夫一起唱出了国语版本的《何日君再来》),因而不少人向来误以为李香兰便是此曲的原唱者。
    日本音乐界,听了《何日君再来》,惊喜交集,以此曲为天籁,人间罕有,立马绍介到日本去。日本版的《何日君再来》由长男恒男译词,红歌星渡边(原姓加藤)滨子主唱,一时之间,东京、大阪一带的酒家、会所,一俟华灯初上,「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歌声便如流水般的响奏起来。
    《何日君再来》,可说是第一首国语时代曲,引起了外国的响应和重视。(此后相继是《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夜来香》和《第二春》。)自来有关《何日君再来》创作的缘起,版本有二。
    其一是刘雪庵三六年为送别同学而作的钢琴协曲,旋律为探戈音乐。越一年(三七年)才由贝林(黄嘉谟)填上歌词,用作《三星伴月》的插曲。
    黄嘉谟是三十年代著名编剧,作品有《凤还巢》、《满园春色》等。他旧学根底扎实,用词幽怨典雅,配上《何日君再来》的悲情曲调,正好起了红花绿叶之妙。
    其二是刘雪庵跟电影音乐创作人「抬杠」,因而写出了此曲。
    一九三六年,刚毕业的刘雪庵,跟随朋友到电影公司参观,听了电影中的插曲,不由皱眉说:「这样的曲子太简单容易了,我一天就可以写三四首。」年少抓狂,惹起在场电影公司音乐部门人员的不满,要他写一首歌来看看。刘雪庵二话不说,就谱出了千古名曲《何日君再来》。(刘雪庵的名曲,为人熟悉的还有《红豆词》、《长城谣》和处男作《飘零的落花》。)
    以词察意,二者当以第一条版本较可入信。
    因为李香兰唱红了《何日君再来》,有不少人误以为此曲是日本歌谣,此乃大谬。故友中[!8CB6]英助(日本著名间谍小说兼传记文学作家)八十年代中期,着有《何日君再来物语》一书(河出书房新社),几经访查,清楚述明《何日君再来》之曲出自刘雪庵手,词则为黄嘉谟杰作。
    不过,说《何日君再来》跟日本人一点关系也没有,那却又说不过去。此曲的编曲者园广昭,正是日本人。我们不妨细细听,《何日君再来》隐隐约约真的是带点儿东洋演歌味道!
    《何日君再来》唱遍大江南北,多少年来,为众多唱片公司老板、男女歌星带来名利,讽刺的是,刘雪庵却无半文好处,他的一生,可以「坎坷潦倒」概括。大陆解放后,他没随好友姚敏、李厚襄等人南下香港,选择栖留大陆,继续音乐创作。六四年出任中国音乐学校教授,可谓他一生中最辉煌璀璨的时刻。
    六六年「文革」迸发,刘雪庵被指为「反革命」、「汉奸」。《何日君再来》(为诬蔑刘雪庵,有人刻意把《何日君再来》改了两字,变成「贺日军再来」)也被批为媚日辱华的靡靡之音。刘雪庵被投入牛棚,长达十余年,多番折磨,导致双目失明。八○年,他的老朋友全国政协委员谢孝思到北京探望刘老,但见陋室破旧,四壁萧条,而刘老非但病目,且罹中风痼疾,双腿瘫痪,行动不便。重逢故友,刘老泪流满面,长久默然无语。八二年,刘雪庵终获平反,可一代音乐大师早已宛同废人,完全失去了创作的意志,蛰居斗室,等待死神。一九八五年,刘老终于如愿以偿,驾鹤西归,享年八十整。
    沈西城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一首时代名曲,几个动听动人的故事,读此文长了不少见识。谢谢小土豆的转帖。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讀到沈西城考《何日君再來》,我倒想起居港時知道的沈西城。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