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090
    • 经验1471
    • 文章59
    • 注册2010-02-25
    [原创]赶海的甜、苦回忆···
        去赶过海的人一定有过挖蛤蜊的经历,实际上蛤蜊是沙滩中的贝壳动物,用一把小铁铲在沙子里一挖,“哗啦啦”、“嗑嚓嚓”···一堆一堆的就浮现在你的脚下,当然这是30年前的事了,如今资源都在逐渐耗尽,生态也在逐年破坏,很难有那种“哗啦啦”、“嗑嚓嚓”的收获了。

        我9岁前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小渔村里生活,我们村三面环海,物产丰富,大人们经常去深水里赶海,抓鱼捕虾,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能等潮水退去以后,在浅水里挖蛤蜊,挖蛏子、摸石蟹,偶尔还能抓只章鱼,蛤蜊多数是“蝖子”、文蛤,我不知道“蝖子”的学名是什么,形状象椭圆形,贝壳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就象人的指纹一样,没有2只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地方称它为“花蛤”。“蝖子”肉质鲜美,文蛤壳皮较厚,肉质也更厚实、鲜美,在锅里放上一点水,加一点点盐,把“蝖子”、文蛤煮熟后满锅都是奶白色的鲜汤,那个美啊——想起来就会流口水!一个人能吃一大碗,“蝖子”是最好挖的蛤蜊,也是最多的,有经验的人找准它的“眼”,一挖就是一大堆,尽管我年纪小,已经有很多次的赶海经验,找蛤蜊“眼”已经是很有经验了,找不准的话一场海赶下来,收获就不大。

        比“蝖子”难挖的是蛏子,则是必须能看懂它的“眼”,要不很难找准地方,这个活一般是很有经验的大人去干的,再难点就是抓石蟹了,说它难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力气够大能搬动石头,不怕被石蟹的大钳子夹手,有窍门按住它抓住就成,因为退潮以后它就躲在大石头底下,只要掀开石头,速度够快、胆子够大,绝对行!无奈我胆子小,有过多次血的教训,很少再去招惹它们,尽管石蟹的味道绝对美过“蝖子”!

        章鱼是很狡猾的,八条带吸盘的腿会粘住你的胳膊,很不好受,而且特粘滑,一不小心就出溜一下溜到浑浊的海水里,再去抓它就难了。它躲在沙泥中,上面至少有4、5个“眼”,其实是一个个洞穴,而且章鱼会与人玩捉迷藏的游戏,必须把它其他的洞都用海泥堵上,只留下2个洞,然后从一个洞对它发动进攻,它会从另外一只洞里逃匿,同时泼出一股浓黑的墨汁,企图逃之夭夭,有经验的人眼明手快一把擒住,大功告成!由于要看中“眼”、选对“眼”,还要出手快,颇费功夫,小孩子一般不去抓章鱼,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退潮时间,回家时别人篮筐里满满当当都是收获,自己的则盖不住筐底,会被人笑话的!我每每看到别人的筐子缝隙中一条条章鱼腿儿垂下来,就会很佩服人家,这才是“赶海高手”呐!

        赶海有时是白天有时是夜晚,要看潮水涨退,还要看大潮、小潮,所谓“大潮”就是海水退得较远,露出更多的海滩,不用说海滩里掩藏的海鲜就多一些,每遇“大潮”海里人山人海,每个人腰上缠一根绳子,一侧绑着鞋子,一侧绑着干粮,浩浩荡荡,每人手臂上都挽着一只柳条筐子(我们那里不产竹子,是用柳树条编筐子),十里八村的人都赶来凑热闹了,那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还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海洋、海滩都是“公家”的,不允许个人去“偷”公家的财产,所以经常有各大队、公社招呼在一起的、带红袖章的干部几十人、上百人一群 ,阻止公家的财产落入个人口袋,所以我们赶海是偷偷摸摸的,是家里人嘴馋的时候才去的,并不是为了去市集卖钱。那会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妹妹小我2岁,弟弟小我5岁,母亲要在家里看管妹妹弟弟,我是家里的“大姐大”,赶海的任务多数由我来完成。我已记不得第一次赶海是几岁了,但是牢牢记得母亲将我托付给后院的“哑巴大姐”,跟着她第一次去赶海。“哑巴大姐”30多岁了还没有婚嫁,我只记得她很凶的样子,眼睛蹬着、斜视着,指手划脚,嘴里还哇啦、哇啦大叫着,她也只能哇啦几句,其他的什么也说不出来。哑巴大姐是个心灵手巧之人,绣花十里八村有名,哪户人家结婚,远近各村都会慕名找上门来请她绣“鸳鸯枕头”、“百子被面”什么的,人家当然免不了给些“喜钱”,她赶海则是“章鱼高手”,且只抓章鱼,一场海赶下来多则几十只,少则十几只,而且她的战利品是拿到集市去卖钱的,因此哑巴大姐家在我们村算很富裕的一户人家了,她辛苦赚来的钱都作为兄弟“讨媳妇”的花销了,因此几个兄弟特怕哑巴大姐,谁惹她不高兴,老远就能听到她“呜哇”“呜哇”大骂,我们在家里也能听到她的叫声。

        白天有时我会和小伙伴一起去赶海,但是晚上则必须跟着“哑巴大姐”去,涨潮以后哪个先上来就在回村的必经陆路——堤坝口上等着,然后二人一起回家。走陆路的前提是没有“红袖章”半路拦截,如果前面早些上来的人不幸被拦截,就会发出哭喊、哀求声,希望得到红袖章们的恩准,把辛苦赶海一场得来的收获带回家,被放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有那么多赶海的人,他们要“执法严格”,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机逃跑,谁的“兔儿腿”快,谁就是赢家,这一场赶海的“胜利果实”就保住了,那些“兔儿腿”慢的,被追上以后,海货就统统被“充公”了···最后那些“红袖章”们用拖拉机拉着“革命”来的一麻袋一麻袋的海鲜,唱着“革命”歌曲,凯旋而归~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和“哑巴大姐”遭遇了一次“洗劫”,那是我平生最恐惧的时刻,不知多少次恶梦连连,总在跑啊、跑啊,身后是日本鬼子追啊、追啊~

        那是一次大潮,赶海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那天沙滩里的“宝贝”似乎特多,我借着海水的粼粼闪光,用小铁铲挖着蛤蜊,没多久柳条筐已经满满当当了,于是我早早到了堤坝下面,坐在石头上穿上了鞋子,等着哑巴大姐上来,凉凉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庞,身上渐渐有了寒意,一个晚上弯腰低头也挺累,有点迷糊了,但是我不能提早一个人回家,晚上两人一起回家是铁打的规矩,否则她要揪我的耳朵~突然之间,人群骚动了起来···“快跑啊,他们来收海货了~”有人大声喊了起来,我立马清醒了过来,挎起柳条筐就飞奔下堤坝,这会不能等大姐了,遇上这事她也不会揪我耳朵的。我知道从哪里走可以躲过红袖章,那是一条宽宽的大河,河面很宽,但是在干旱季节河水并不深,如果在雨季那是万万不可淌河的,这会还能走,如果不顺河走就只能钻芦苇丛了,高我很多的芦苇丛淹没在水中,一不小心可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人和我的选择一样,他们顾不得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在河水里蹦跳着,我人小个矮,没过大人腿肚子的河水已经没过我的腰了,我把柳条筐淹没在水中借助浮力拖着走,一次次被脚底的石头、乱草绊倒,喝了很多很多口河水,爬起来继续跑啊、跑啊···过了不知多长时间,我看到有人上了岸,也跟着爬上去,大家几个一伙在高高的麦地里跑着,直到跑不动了,停下一会喘口气再跑。我满满的一筐蛤蜊已经剩下半筐,心里顾不上可惜,只顾逃跑、逃跑···早点回家,不知谁喊了一声“娘唉~这里还有人···”然后大家又开始了四散逃跑,一时间叫骂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我已经吓得不敢哭了,在麦地里跑着、爬着,磕倒了站起来再跑,胳膊上始终挎着那个越来越轻的柳条筐,经历着我平生最大的恐惧,我的腿发软,越来越跑不动了,曾经看过日本鬼子进村的电影,我的脑海里尽是被鬼子追的画面···身旁有个叔叔跑过来,“孩子,把筐子扔了吧!快跑!”他的话提醒了我,我看了看手臂上的筐子,里面的蛤蜊已经所剩无几,盖不住筐子底部了,这时,我突然放松了下来:我不用跑了,我的筐里没有蛤蜊给他们“充公”了,而且我也实在跑不动了,我找了一处浓密的麦丛蹲了下来,静静地听着别人叫喊着···奔跑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浑身湿透的衣服加之深夜的凉气始终让我保持清醒,我哆嗦着、等待着···我的四周逐渐归于平静,我知道已经没有人来追赶了,跑得快的人已经回家了,跑得慢的肯定也回家了,只不过他们是空着手回家。我从麦地里站起来,两腿再度有了力气,走出麦地,找到了回家的路,一个人一路小跑着往家赶,我依然害怕,不过不是怕红袖章,而是怕山上的野兽,大人经常说起附近山上经常有野兽下山来,尽管从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后脖颈处一阵阵的凉意让我加快了脚步,脸上是湿湿的泪水,嘴里品尝着咸涩的滋味,我抑制着自己不哭出声来,怕惊动野兽,那时并不明白野兽是靠嗅觉捕猎···

        我一口气跑回村口,母亲和哑巴大姐也急匆匆地跑过来,大姐早到了家,到我家里把今晚的遭遇告诉了母亲,她们一起出村来寻找我,我远远地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挎着柳条筐扑了上来~“哇···”我大哭了起来,把所有的恐惧都释放了出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在晚上去赶海。

    [ 这个贴子最后由牡丹在3/23/2010 3:19:03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牡丹的文章故事性强,很有趣味的往事在她流畅的文字里变得生活了,故事的镜头也自然拉近,令我感觉亲切,摸蛤蜊也变得充满了趣味,那年我在美国也玩了几次呢。呵呵,回忆,生活又似乎重复了一次……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7
          • 经验248837
          • 文章10204
          • 注册2009-05-21
          很生动的场景,把读者拉回到赶海的事宜里,一起追述往事!好笔力!喜欢读!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99018
            • 经验53429
            • 文章1298
            • 注册2007-07-24
            我们家离海边不远,“赶海”的经历我们也知道一点,但是象牡丹这种奇特的“赶海”经历很是吸引眼球。如果再加点情节,可以写成一篇小说了。

            问好牡丹!

                                                         南国杜鹃3-22
            [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国杜鹃在3/22/2010 10:56:57 P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蕭振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赶海高手”好文,上篇趣致,尤其抓章鱼描写。
                下篇让人想起哪个荒唐的年代,“脸上是湿湿的泪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090
                  • 经验1471
                  • 文章59
                  • 注册2010-02-25
                  谢谢各位老师褒奖,赶海的趣事真是终生难忘,喜悦远远多于悲伤,所以我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挖蛤蜊、抓章鱼的情节,88年春节回老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我也坚持要去海边看看,因为海水太冷,陪我去的堂姐坚决不让我下海,说是没有保暖的衣裤,冬天下水会得关节炎,我只能穿着鞋子踩上硬硬的沙滩,用手在沙里挖了几下,却连一只“蝖子”也没挖到,好生遗憾!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再读牡丹此文,感受赶海的甜,赶海的苦,特意找回以前的旧作【摸蚬】贴到这里为牡丹助兴。希望牡丹喜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牡丹的赶海真吸引人,越到后来越好看。“蝖子”、章鱼、“哑巴大姐”、红袖章⋯⋯每有亲身参与的人绝对写不出来。好!好!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090
                        • 经验1471
                        • 文章59
                        • 注册2010-02-25
                        回秋叶老师,我非常喜欢呢!只是我没有“入木三分”的雕刻技术,每次看您的【摸蚬】都好生嘴馋!呵呵~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090
                          • 经验1471
                          • 文章59
                          • 注册2010-02-25
                          回邓治老师:这些绝对是我的亲身感受唉!只是时过多年,加之年幼,那些“红袖章”叫什么也记不得了,呵呵~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