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有兩個意思,一是要樂於做好人好事,另一個意思是,幫了人,自己也會高興.但最近發現,有這兩個意義的助人為樂還不夠,還不徹底。
看美國ABC電視廣播,美國一個小鎮的故事.那裡有一戶居民,一家四口和鎮上其他居民一樣,有著平靜幸福的生活。天有不測風雲,父親突然中風,經醫院的全力搶救,終於轉危為安,但從此站不起來了,只能以輪椅代步,妻子和孩子倒是能夠接受父親的現實的狀況,只要全家還能在一起生活,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可是問題來了,這一家四口的家,比較狹窄而且有樓梯,沒有空間可以給輪椅活動,所以父親沒辦法在家生活,只能居住在醫院。消息傳到了小鎮其他居民的耳朵裡,他們馬上聚集開會,決定伸出援手提出要「讓父親回家」這個口號,大家紛紛響應,出錢出力把房子推倒重蓋,充分考慮了父親身體狀況的需要,臥室,起居室還有廚房,都設計得能讓坐在輪椅上的父親不但出入沒有問題,生活自理,而且還可以為家人煮食做些輕便的家務。
當做父親推開了兩個孩子的臥室時,他哭了,原來這裡面的裝修和佈置都是他曾經答應過孩子但卻永遠無法做到的;小鎮的居民不僅考慮了他的身體之需,也幫他實現了自己對孩子的許諾, 讓他從此沒有遺憾。
還有一則感人的小故事, 雖無從查證真實性, 但一樣頗受啟發。一個寒冷的冬夜,一位拄著雙拐的年輕人上了公車,公車上滿是人,坐在門口的一位婆婆讓了自己的位子給年輕人,年輕人略有猶豫,老人說,我正好下一站要下車。年輕人聽她這樣一說,就坐下了,老人到了下一站也下了車,但卻在寒風中繼續在站台上等下一班公車,很明顯,這一站並不是她的目的地。在站台上其他等車的人非常奇怪,就問她︰為什麼你要下車,婆婆慈祥地答到︰如果我不下車,而站在年輕人的身邊,他會難過的。我想讓他坐的舒服,心裡也舒服,覺得我讓他坐是理所當然的。在做好事的同時,考慮被幫助的人的切身感受,,給與他們尊嚴,這是一種多崇高的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