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4151
    • 经验22985
    • 文章1049
    • 注册2007-04-13
    余秋雨大师得罪谁啦?(转贴)
       从文革写作组到假捐款门 余秋雨是是非非三十载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为“文化人不该上电视”。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关己”的言论和最近的捐款质疑无疑将这种争议面又一次扩大了,这次,无关文学,落在人品。
     
      历年争议事件一览

      “文化口红”批判
      1999年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用不以为然的口气称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是“历史利用文学获得‘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他讲述了在上海文化圈流传很广的一件趣事: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方从某妓女的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朱大可认为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文化苦旅》与口红、避孕套一样是“日用消费品”,余秋雨的作品就是点缀生活的“文化口红”,并且还是规避道德病毒的“文化避孕套”。
     
      “石一歌”写作组
      1999 年 12 月,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杰发表《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声称据一个“当年同事”的揭发,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过一个叫“石一歌”的写作组,写过几十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因此是“文革余孽”、“文化流氓”。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全国轰动,多数媒体作了报道。
     
      “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
      2000年第2期《书屋》杂志刊登了肖夏林所写的针对余秋雨的文化批评文章《文化中的文化》,里面写有“他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的文字。2000年8月,这篇文章又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余秋雨现象再批判》一书,随着书的出版批判随着而来。
     
      石破天惊逗秋雨
      2003年7月,书海出版社出版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辩》一书,指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中存在的差错多达126个,其中“时、地、书、名”差错30个;职官旧制差错3个;“文词音韵”差错 61个,另有由于误书和排校疏漏等所造成的差错16个。这些差错的具体分布是:《文化苦旅》65个,《山居笔记》56个,《霜冷长河》4个,《智者的声音》1个。
     
      “首富”事件
      2006年12月20日余秋雨在博客上贴出《我对“全国作家财富榜”的回复》对“中国作家富豪榜”做出回应。他认为1400万元的版税错把伪书和盗版书收益计算在内,但这也证明了自己拥有强大的购买号召力。此举遭到作家郑渊洁的抨击,认为余秋雨“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赚钱最少、书又卖得最好的作家”,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虚伪。


      是非青歌赛
      2006年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作为评委的余秋雨因将“仁者乐山”中的“乐”“yao”字读成“le”音,将“杯水车薪”的“车”(che)误读成“ju”,遭到观众的短信挑错。
      2008年网友总结了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三大口误。
      (1)“鲁国太弱小,所以不属于战国七雄”——针对 “哪个不属于战国七雄”的选择题,余秋雨在点评时对“鲁国”这个答案的解释是“它太弱小”。 随后有观众在网上纠正说:“鲁国之所以未列战国七雄,不是因为弱小,而是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
      (2)“孔子是战国后期人”——— 在点评一个流行组合的回答时,余秋雨评委发出一连串提问:“孔子,字什么?名什么?”答题者没答出孔子字仲尼,是儒家创始人,余秋雨在点评时突然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随后,有观众在网上发帖纠正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3)“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余秋雨问一位选手:“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选手答“但丁”。余秋雨却认为不对。有观众立即在网上留言说:“余秋雨对选手回答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感到惊讶,这使我也很惊讶,恩格斯早就说过,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显然他应该是文艺复兴的最早代表。”

       “故居门”
      2008年9月上旬,一则“慈溪为余秋雨老宅申报文保单位”的消息见诸于省外几家媒体。报道说,余秋雨在慈溪的老屋,也就是慈溪桥头镇“2层7间房的老宅”已经重新修葺,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而当地文化站也正在努力,争取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一时间“余秋雨故居有可能成为文物”的言论快速传播开来,网上口水四溅,来自民间、媒体、网络的各路评论员纷纷发表评论。

      “大师”事件
      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设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此后,“余秋雨有没有资格称大师”成为文化圈内一大焦点话题。

      地震博文引争议
      5•12汶川地震后,余秋雨在博客发表题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文章,希冀通过自己含泪苦劝的悲情态度,让灾区民众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倒掉一两座学校而成为外界反华的口实。此文一出,顿时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认同者认为他语重心长,极具责任感;反对者认为他是站在“死者身上跳舞”。

      “私通”美女作家
      2009年“五一”期间,一份号称是马兰撰写的《我的声明》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份声明中,“马兰”称因余秋雨与某美女作家私通,“她”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这份流传的声明中,号称是马兰的人写道:“因为我的丈夫余秋雨与某美女作家私通,本人掌握了确凿证据,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该声明在网上出现后立即引来网友议论纷纷。对此,余秋雨予以否认,称“美女作家”就是马兰。

      假捐款
      近日,余秋雨老冤家萧夏林的博文《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被国内著名博客网“博客中国”置顶,在这篇数万字的博文中,作者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捐款属于“虚拟虚构捐款”,并指责余秋雨借国难炒作自己。这篇博文被多家论坛及博客网站转载。

        [em36][em54]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近二十年中国文化肯定出了大问题,人们弄不清啥是真善美了。只认流行,从而把咱中国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近代文化传统淋漓得尽致。

      余秋雨现象,很令人难解。应该是咱中国从道理开始讲软硬开始的吧。到我在美国开始想念点中文书时,就是从念余秋雨开始。只到念过余的五六本,到他的《借我一生》,看到他太过自贴金于自身,且言之无物,我便从此不读他的书了,手头有的几本,当学生作文给 “改改”(讨厌别人自贴金但自己也爱自贴金,哈哈)。也还兴趣盎然。

      江南问:余秋雨大师得罪谁啦?当然是得罪也想“自己给自己贴金的人”了,不过大师有多些名不符实。记的前年网上看过篇评余秋雨的评论,写得真好。

      朱大可思想很犀利,文笔也很个性,我喜欢。他的《红色记忆》,很反映我们这代人的悲哀。余杰的文章也写得好。我认为他俩都是用真心在写文章。怎么都是活一生,确确实实,人该活得真。

      谢江南。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江南和心之初所贴,发人深省。
        余秋雨现象,可能反映出海派文化的优劣:高度的才气,可读性,趋时,以及把现实功利捞尽的心机。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4151
          • 经验22985
          • 文章1049
          • 注册2007-04-13
          荒田兄一语中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刘先生所说极是,一语切中要害。

            余秋雨的东西肯定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妓女们(万一是大学生呢)喜读,还是有人搜索出几百个错,都不能完全诋毁他的成就。他让人倒胃的就是他的那种捞尽功利的贪婪,又要名又要利,已经名噪一时了还给自己贴金。我和心之初一样,自从看了他的“借我一生”,他封了笔,我戒了读他的书。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凛子[/u]发表的内容:[/b]

              刘先生所说极是,一语切中要害。

              余秋雨的东西肯定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妓女们(万一是大学生呢)喜读,还是有人搜索出几百个错,都不能完全诋毁他的成就。他让人倒胃的就是他的那种捞尽功利的贪婪,又要名又要...[/QUOTE]

              从排列文字上讲,余秋雨先生还是真不错的,但我读人的东西是,作者想说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想让我们联想什么?好多次,我合上书,脑袋里居然是空白。作者在行文中太吹嘘自己,实在是很没劲。算了。
              [em58][em58][em58][em58][em58][em58]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