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ed]
《王季玉老师》 (调寄 【满庭芳】)
一点冰心 铿然傲骨 黉宫犹染余香
革新风气 奔走为谁忙
募筹何妨叫化 清贫守 布履荆裳
育苗圃 讲坛羸影 尽显女儿强
兴邦
蕲竹节 宁教玉碎 国耻休忘
四十年如昨 不懈分光
赢得春风软雨 神州地 遍植芬芳
平生意 只锺桃李 何患独无郎[/COLOR]
王季玉(1885~1967),为王鏊之后裔,王谢长达之女。毕业于景海女师,后去日本补习英语及数理,再去美国麻省蒙特豪里尤克学院专修文学。毕业后,又考入伊利诺大学,改攻生物学,获理科生物学硕士。
归国后,为继承母志,婉辞各大学之聘,致力于办女子学校,她各方奔走,筹集经费,聘请教师,为创办振华女子中学竭尽全力。当年风气未开,振华女中,仅有五名学生,尚有一人中途辍学,但她办学意志毫不松懈。学生始逐年增加。由于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中有去欧美留学者,且因校风淳朴,故校誉远扬,负笈来学之女学生,络绎不绝。费孝通虽为男生,亦争取入振华女中,被破格录取。
振华校址原设于十全街,后因学生日多,学校规模渐大,由季玉先生迁至严衙前,聘请名师,都慕名而来,不计报酬。季玉先生本人每月仅领取生活费二三十元,大部分工资存放学校,作为学校扩建及资助教职员工的生活困难之用。平时生活俭朴,其卧室仅可容膝,陈设简陋,服饰则布衣布鞋,甚至一补再补,挚友戏称其为“叫花子校长”。
1937年,苏州沦陷,振华女中为拒绝敌伪接收而停办。当时季玉先生将图书80余箱运至东山,藏在农家复壁内。本人避居东山,易姓改名,始终未领“良民证”。抗日战争胜利后,即筹备复校,奔走募款,得以修缮校舍,并扩建科学馆。
1949年,季玉去美国参加母校蒙特豪里尤克学院校庆,并领取名誉奖学金。会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听教育学,时已年逾花甲。
当年4月,苏州解放,季玉先生立即启程归国,旅途中历尽艰难,绕道东北,返回苏州。
回校后,鼓励学生参干、参军,支持抗美援朝,组织学生下乡治螟。各项活动,振华女中无不站在最前哨。又创办高级技术工读班,以解决贫寒学生生活、学费的困难。
1958年,因年事过高,先后改在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杭州药物试验所工作,并担任江苏师范学院附中(即原振华女中)名誉校长。
1967年3月14日,病逝于杭州。她终身未嫁,全心献身于教育事业。 据吴学昭先生的《听杨绛谈往事》一书, 季玉先生在1963年以七十八高龄偷偷回苏州, 最后一次「望望振华」, 有人看见她抚着校门的石狮子潸然泪下. 四年后, 她就在杭州去世.
王老师能不慕荣华, 终身走在教育最前哨, 且言教以外 更为难得是她的身教: 安贫, 无私, 爱国, 热忱. 有言: 古之君子,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王老师当之无愧. 今日执教鞭辈, 能如此者, 又有几人?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02/08/065420.jpg[/im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