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札记(三)文人眼中的钢琴
作者:老憨(乐只)
文科生和理科生,谁更适合学钢琴呢?如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乐理的理解、推理、和声的演算、转换……擅长抽象思维的理科生无疑具有优势,钢琴原理跟几何、三角、代数的推理很相似,著名的音乐理论“十二平均律”,就是明朝的朱载育(1536——1611年)用珠算给算出来的,比巴赫早了一百多年;有一位广西中学数学老师韦石仑,自学钢琴成才,目前正在全国巡回演出,这在文科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艺术的鉴赏,艺术的天赋,艺术的敏感性,擅长形象思维的文科生、尤其是文学特长生,占尽先机。
除了少数通才,一般人天生是有所侧重的。以本人为例,学生时代,特别擅长形象思维,文史、尤其是语文出奇的拔尖,从小学一年级念到高中,鲜有对手。数理化则平庸得多,天生就不擅长抽象思维,直到现在,奔五的人了,对数字也不敏感。记得初中的几何三角,高中数学的函数、概率等等让我学得很痛苦。但是,天性要强的性格,迫使我不甘人后,顽强超越自我。笨鸟先飞,我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数理化,一点点的进行推理演算,慢慢的把数理原理搞清楚,总算没有拉下太多。假如当年高考,我报考理工科,上个普通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抽象思维的突破,好像大脑开发了另一半,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应对问题更加敏捷,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孩子以后念书,从一年级到高中的文史和数理化,我进行课外辅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文史会比学校的老师强。
所有这些,首先建立在艰苦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是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人的大脑,是个丰富的宝藏,据说只开发了10%,还有90%有待挖掘。种种原因,一般人浅学辄止,让大脑大部分细胞沉睡,让情商代替智商;也有人持之以恒开发智力,提高智商,显得鹤立鸡群。我想起了佛教禅语“莫向外求”,是不是也有这个意思呢?
回到钢琴音乐。音乐,一直是我所爱,敲击心弦,拨动情弦,沉溺其中,很有感觉,只不过,是糊里糊涂的爱。大学时代也自学吉它,可惜,躁动的心,让我无法平静下来,连五线谱也不敢碰,白白浪费了四年宝贵时光。机缘巧合,鬼使神差,想不到45岁这年,狂热的爱上了钢琴。之前,连钢琴也没有触摸过。从零开始,在繁重的家务之余,完全自学,进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之难之苦,超出想象。音乐理论暂且不提,就技术来说,钢琴无非是锻炼十个手指,让左右手达到平衡,右手能办到的,左手也一样能办到。这是个艰巨的任务,想一想用筷子吧,多数人只能用一只手动筷子,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耐心锻炼另一只手,而我在7岁左右,就自觉的把左手(左撇子)换成了右手,两只手力量、协调、功能完全一致;再想一想写字,多数人只能用右手写字,而我可以用左手写字;再想一想电脑键盘,一开始我就自觉的学习盲打,让十个手指充分活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我的朴素理论是——造物主给人十个手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没想到,以前对手指的朴素认识,长期对十个手指的锻炼,给我学习钢琴极大的方便,减少了难度。虽然奔五了,我的手指柔韧性、协调性非常好。假如我现在开始接受老师严格的钢琴指法训练(不是自学),我敢说没有“年龄大了,手指僵硬,没有可塑性”的说法,成年人学习钢琴的手指障碍,我是不存在的。
大凡艺术,必须经过长期就严格的训练,轻易就能掌握的技术,人人都会的东西,跟艺术无关,钢琴这个号称世界上最难学的乐器之王,更能耗尽人一辈子精力。那些以钢琴表演为事业钢琴家,应该获得掌声和鲜花,最值得年轻人追星。
2013年2月24日,周日,下午12时4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