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平水韵及其他

楼主
[原创] 平水韵及其他

                       平水韵及其他
                   --关于拙作复文东问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七律)》  钟克煌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度僵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画(滑)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平水韵及其他

  关于平水韵
  南宋山西临汾平水人刘渊与官员王文郁同期各自刊行的韵书,将原来的二百多种韵归纳成106种,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做“诗韵”。探讨的是唐人写诗用韵的规律,这规律通过科举考试的功利作用成为了规定,其中规定作近体诗时,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不能错用。由于它根据的是唐人主要又是杜甫诗的用韵,这条铁律就是对于唐代也未能以偏概全,而语音又是定会逐渐改变的。唐初本就有人在律诗首句入韵时借用邻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这到了宋代甚至成为了风气;原来那条不许邻韵通押的死规定也因而被冲决。
  其实诗词的韵律都是追随当时的语音的,诗词自古是要吟诵的,有些如古诗中的清平调和竹枝词和所有的古词是还得歌唱的,那时吟唱起来和谐动听的诗词如今再念起来有的就可能很不协调很不悦耳。比如你所提出的四支韵,既有支、知、迟、悲、时、吹、遗等,还有涯,当时自然是协韵好听的。信手翻翻我手头这本从1957年就一直跟着我的《唐诗三百首详析》,那么如今试试念念这首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念到最后感觉如何?不协调吧!
  于是宋代的苏东坡,趁着作词的功夫,一阕《大江东去》,韵脚横扫了入声的好几韵;于是清代的韵书中,有明确地记载一些韵是可以通用的;你创作古诗词,当然知道。
诗韵词韵都是这些韵,道理是相通的。
  在语音大有变化的今天,却要让有意创作古诗词的人,必须仿照唐代诗人那样,恪守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音韵戒律不能越雷池一步,是不是有些滑稽?
  不妨遵从这种戒律写古诗。如今人何等聪明,年纪轻轻就能严格地按照这种戒律写出漂亮的古诗者数不胜数,不难做到;特别是使用字数多的宽韵作韵脚。顺便翻开今天的新浪博客,就见到大成博客的如下诗作:
            闻刘氏兄弟伏法作(2015-03-10 16:17)        
   湛湛苍天不可欺  未曾起意命先移  登临恰似金栖木  堕落何如酒泄池
   鱼肉存亡犹未卜  刀锋利钝又谁知  只怜善恶终须报  待到报时已太迟
  其中韵脚就全是四支韵,一韵到底,很好呀!这只是作者四支韵到底的律诗之一。还可见到这位四十八岁上海作者的其它意蕴高峻、乃至古意醺然的其他新、旧诗作。这只是一个例子!
  所要说的是,不必被这样的戒律约束住自己或他人。作诗的优劣同样不在皮相;古诗词既已称作古,如果只在形式上下功夫,仿古再真,也是赝品,价值有限的。
  或许以为壁垒森严才显得等次分明;愿者上钩,有他的自由!只是平水韵中这种过时的戒律分明已经不能作为评价今人律诗好坏的标准更何谈唯一标准了。
  不合时宜的清规戒律多是只为划地称王的;不搞五湖四海,其结果是孤家寡人;这是一般的道理。
  所以主编《古代汉语》这部让有志者大为受益的当代经典的王力先生极力主张:“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堪称中国语言学权威的王力先生无权无势,更谈不上钦定。但是他说得有道理,而且一些律诗创作者早就这样做了,相关的律诗也早就流行了,早就被读者认可或称颂了。
  规矩是要遵守的,但是刻意地强调某种明知不合理的规矩实在不必。
  关于古诗词与当下的古诗词创作,可以有许多的话说。节奏韵律大好的古诗词用来消遣取乐、记事切磋乃至承传国粹都是蛮好的;但想必也得开放一些,自在一些,何必固步自封,好多一点新的东西。中国古体诗词近若干年的普及乃至拔高到像是国奖却几乎让类顺口溜得奖的结果,有它的时代特殊性或者说时代残疾与一些人的需要,都懂的;不是我一个老人要说的话。何况我诸病在身,精力实在有限,就不多扯它了。

  以上我的意思只是说明,着眼于唐代的平水韵不足为训!
  回答几个问题:

  1、我偶发兴致给大家凑趣的这首诗,就是按照前人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这个教训凑韵脚的。这未必不可以吧?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  (七律)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度僵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画(滑)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其中的韵脚:飞、微(五微),痴、为(四支)以及回(十灰)。
  因为当年那无休无歇的歌颂铭心刻骨,忽而就蹦出来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写的标明“七律”的《答友人》。其中凑巧有我诗中的四支韵和五微韵,并不是一韵到底。想必他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用甚么中华新韵的。
  请看: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其中的韵脚是:飞、微、衣、晖(五微韵),诗(四支韵)。
  2、第五句已经不是三仄尾了
  我在发表后随即发现并随后在你看到之前就改过了,已经不是三仄尾了。那句“应喜娇儿雪为偶”的‘为’字是‘成为’的‘为’,读上平声,是在你提到的上平声四支韵里后面还有括号注明是(施为)的为;不是‘为什么’的那个表示行为对象目的的属于去声四寘的‘为’。
  3、诗里用了三个不字不可以?
  古人七律八句中用上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不是稀奇事。同样的字出现大于三次的都有的,比如北宋终生只愿当老百姓的邵雍的七律:
                            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其中就有四个花字。四个花字可以共存于七律的八句之中,三个不字应该也可以的了。除非专门关于不字有特定的让人信服的规矩,是哪家的规矩,拜托提供,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也巧!邵雍的这首七律也并不买所谓一韵到底的账,它的韵脚卮、枝、时属于四支韵,而菲、归属于微韵。而并不求功利的这位邵雍(1011—1077)的这首诗居然传下来有了一千年了。一个老百姓嘛,歌颂歌颂安于现状无可厚非,它不是也算还好的吧!

  倒是文东的关怀提醒了我再注视这个第五句,改一下是并不难的。却发现随便一改其意境也许更好一些,于是成为了如今这个样子: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  (七律)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度僵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画(滑)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狂飙难度僵黄鹤’说的是在这个占地很大的城市,往往是江北大雨雪,江南雨雪却小乃至不下。这据我的观察,或是江北空旷,江上黄鹤矶与龟山高峙,山势连绵,风吹过来遇阻的结果。原来那句“曛日不沾冷翠微”是说如今冬天日落的早,并不附着在泛青的山坡上一起沉入漫漫黑夜,是泛泛而谈。改后的这句“曛日偏钟冷翠微”就是说任你狂风怎么吹,那昏黄的日头偏要出来伴着被吹冷的山。我觉得这要比原来的好。
  谢谢文东!
  问好!                                            2015-3-11

  老病诸杂事迁延,几天前发表的原诗已不能修改,只得在这里呈现。谢谢大家!




[B][/B][U][/U][B][/B]
1楼
堪怜老父滑成痴...如親睹其事, 忍唆不禁.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土豆[/u]发表的内容:[/b]

堪怜老父滑成痴...如親睹其事, 忍唆不禁.[/QUOTE]-------------------

^_^!又见小土豆,高兴!看过你的那篇《侠女》还是《女侠》,很好的。你很聪明,创作小说是一条很好的路。
3楼
謝謝鐘先生. 是"俠女"  塗鴉之作, 見笑了
4楼
讀《平水韵及其他 --关于拙作复文东问》,我讀到鐘先生一片赤忱,更讀到他的人品。

5楼
回答得真好,谢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