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俄罗斯笔记之三》谈判风云

楼主
[随笔]《俄罗斯笔记之三》谈判风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八十年代末,中国民用航空的飞机基本上靠进口,而且主要进口苏制飞机。五六十年代进口了一批伊尔-18,七十年代初,进口了5架伊尔-62 和一批安-24客机。八十年代中期又进口了一批图-154、伊尔-86和雅克-42客机。之所以进口苏制飞机,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俄贸易有顺差,二是苏制飞机比英美法飞机便宜。
    我作为翻译,主要有三项任务:技术考察和合同谈判;空地勤人员培训和飞机技术验收;翻译技术资料和飞机维护手册。
    前苏联有三大民用航空飞机设计局:伊柳申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和安东诺夫设计局。技术谈判就和这三大设计局打交道,合同谈判则和苏联航空出口公司以及航空备件出口公司打交道。
    技术谈判比较简单,主要由设计局的设计师和专家介绍飞机的技术性能,各大系统的结构和新设备的使用特点。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申戈尔特常常亲自出马,介绍飞机的结构和特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说真的对方并不保守,很快作出解答,有时还提供书面资料,这对中国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比较喜欢做这种场合的翻译,因为气氛比较友好。
    最棘手的是合同谈判,一走进谈判室,气氛就开始紧张起来,尤其在价格上争吵不休,有时候甚至闹得不欢而散。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问题,国际贸易和市场买卖一样,讨价还价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卖方总想多挣点儿,而买方总想便宜点儿。可是在“反修防修”的岁月,一切都提到与苏修斗争的高度。把谈判桌比作阵地,口号是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寸利必争,寸步不让。所以小小的谈判桌上,往往是风云突变,硝烟弥漫,充满着火药味。
    截至九十年代初,中苏之间的贸易航空占两国贸易的最大比重,所以使馆商务处对谈判工作非常重视,往往亲自挂帅,直接参与谈判。
    商务谈判比较艰苦,老毛子的态度也非常强硬。原因有两个,其一老毛子具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军和经互会的掌门。那时的欧共体,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法国的空客公司还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气候。所以苏制飞机傲视群雄,在世界航空博览会上独占鳌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捷克、南斯拉夫、东德、罗马尼亚等国,以及中国、朝鲜、古巴都购买苏制飞机,没有更多选择。其二老毛子摸准了我们的软肋,中国自己生产不了中远程大型客机,而买英美的飞机价格昂贵,所以基本上购买它的飞机,由此拿你一把。
    在苏联航空出口公司也有强硬派,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负责飞机出口的涅斯捷尔,一个是负责飞机大修的斯图切夫斯基,和他们两人谈判最艰苦,争吵得最激烈,有时甚至拍桌子。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合同条款,称为外围战。这比较容易,因为条款都是固定的格式,主要是确定培训时间、飞机交付日期和付款方式。第二阶段是确定飞机和零备件价格,这个阶段最难,花的时间最长,称为攻坚战。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时双方僵持不下,我们就撤回国内。我们也摸准了老毛子的软肋,因为对于苏联来说,中国是最大的买主,最大的买方市场,中国不买则已,一买就是几十架。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以老毛子主动邀请我们回去谈判、主动降价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而告终。



       [em36][em36][em36][em36][em36][em36][em36][em36][em36][em36]
1楼
谈判是阁老的拿手好戏
2楼
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干了一辈子航空,没有坐上我们自己国产的中远程大型客机。
那时我们能做就是怎样为国家节省一点宝贵的外汇。
据说现在航空工业部门正在研制大型客机,但愿早日实现。
3楼
没有硝烟的战场!

还在读书时,突然有一天,政治老师就在“时事政治”加上了某年某月某日苏联正式解体,曾经繁荣强大的同志及对手,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有时不禁在想,如果苏联没有解体,今天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4楼
前苏联的霸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家长作风,早已引起东欧集团的不满,所以经互会的分崩离析是早晚的事。试想有哪一个主权国家甘愿对苏联俯首帖耳,围着他的指挥棒转?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先后脱离苏联,罗马尼亚的激变是导致东欧集团瓦解和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从现在来看,苏联解体并不完全是坏事。
5楼
80-90年代,曾到过几个东欧国家。
在罗马尼亚,带的5块美元两天都花不出去,哪有东西可买?
在波兰,人们排长队购买鸡蛋大小的青苹果。
在苏联,买火车票时,要递上几个美元,否则永远是没位子。
在蒙古,破烂的蒙古包前跑着衣衫褴褛的孩子。
捷克和匈牙利就好多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