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铃木小姐的缘》

楼主
《我和铃木小姐的缘》
《我和铃木小姐的缘》




日前收到一份来自芙桑国的礼物——汉诗集《玉笋抄》。这是我的日本朋友铃木京子花了八年时间学习汉诗,书写汉诗的文字结晶,是她花了无数心血的诗学成果。诗集的扉页用浓浓的香墨写了唐诗《春山夜月》的佳句:“弄花香满衣”五个汉字。字体圆熟清秀,透着淡淡的丽人气息,令人隐隐感觉到诗集主人的高雅清丽。读着铃木京子分别用英文,日文写来的信柬,我回想起初次和她见面的那个夜晚。似乎每一个镜头都是那么清晰,就如眼前。




那年女儿作为美国交换学生留学日本,有幸结识了铃木小姐,并随她学习茶道和花道。也许是她们之间的缘分,也许是铃木小姐的中国情结,她们彼此投缘,结下友谊,情如挚交。适逢我有缘访日,友人矢山先生在枚方家中设宴款待,特邀擅长茶道的铃木小姐表演茶技,亦令我有缘结识小姐。




记得当晚身穿湖色和服的铃木小姐,淡妆素衣,高雅清奇,四十开外的年纪却如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婀罗多姿。在惊羡中,铃木小姐玉步轻移,款款来到我的面前,只见她弯腰俯身向我鞠躬行礼,状极恭敬。我和她握手相致,盈盈礼毕。突见她在我的面前双膝下跪,神情严肃地说:她代表她个人,她强调是她个人,向中国人民反省致歉。对过去的那段战争日本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致以深深的歉意。说罢,她再向我深深鞠躬。看到她那真诚的眼睛,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动。内心原来长久隐藏着的对日本人的恨意和敌意竟然瞬间烟消云散。我个人在毫无思想准备下作答:历史是无法改写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的那段历史,但是中国人不会永远记恨日本人。愿日本政府和人民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并为中日两国的永久和平而努力。因为无论战争因何发起,人类都不能承受战争的代价。并由衷感谢她个人的真诚致歉。言毕,我和她再次握手致意。




我随矢山先生步入茶室。他介绍:日本茶室为茶道所建的建筑。大于四叠半榻榻米的称作“广间”,反之称“小间”。此茶室略小于四叠故为“小间”。我注意到“小间”墙上挂了一幅仕女图,图下摆了一株绿色植物和一套茶具:墨黑的茶罐和茶杓,带有彩花的陶瓷古茶碗,圆筒状的竹刷—茶筅。一眼看去,图景物自然和谐,显得清静简雅。趁铃木小姐烧水,女儿用中文向我介绍了日本的茶道四规:和,茶人要心平气和,彼此和睦;清,茶人要洁身清心,茶室具要素净清洁;寂,茶人要凝神泡饮,茶室要高雅清静。那刻我见矢山夫妇都神情专注的跪在榻榻米上,我亦入乡随俗,学着跪在榻榻米上欣赏茶道。




铃木小姐先用绸巾擦拭茶具茶杓,又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然后五指轻笼,用茶杓从茶罐里取出二三勺绿色粉状的抹茶放进茶碗里,再倒进沸水,并用茶筅轻轻搅拌,直至茶汤泛起泡沫为止。我看小姐全神贯注的样子,我知道她一定把心也融进去了,也许茶对她有情吧!尤其令我难忘的是:铃木小姐特意用自己采集的樱花瓣制作的浅红色小饼和茶末制作的淡绿色小饼。品赏过后,樱花香,茶末香,香留齿频,泛泛心间,我已然半醉。接着小姐边说边示范的给我介绍了献茶的礼仪:茶主人跪着,轻轻把茶碗转两下,将茶碗的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两圈,将碗上花纹转向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以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茶,每次要顺时针转动茶碗,即三转茶碗轻嘬慢品。饮茶时嘴里要发出啧啧声,表示对茶的欣赏。饮毕,客人常要拿起茶碗把玩一番并说一些赞赏的话以示感谢主人的款待。最后我亦亲自体验了献茶,接茶,饮茶的全程,其乐自在心中。


茶毕,铃木小姐令我意外的展示了她书写的汉诗墨札,并温言请我指教。原来她闻说我在日前写了一首七绝送给矢山先生,谓我为方家,故特意随身带了诗札以作交流。我捧读其作,只觉清新似春风,流畅如秋水,水平显在我之上。其汉字书法亦是甚佳,字体不仅圆熟自然,更如其人一样端庄清丽。我惊讶之余,才得知她已随汉学大家习诗习字多年,每篇诗作皆得老师点评修改,日子有功,逐渐登高,步入雅境。札中一首五绝《题花道》:“寒中雅友亲,花道一倾神,常好交君子,梅香自诱春”。诗意清新,用字淡雅,更充满感情地道出作者的高洁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令我倾爱不已,只觉相识片刻,神交已久。唯当日时晚,未能长谈。我即求矢山先生代为复印墨札,随身带回美国学习。


春秋已五载,时日竞流失。唯我和京子鸿雁交往不断,友谊日深。今日再读京子诗札来函,不仅为京子诗词造诣日精而欣喜,亦为其语言间流露的真挚友情而开心,更令我高兴不已的是:她和丈夫以及矢山夫妇将要专程来美访我。人间友情如旧酒,日子越久,酒越纯,情越纯。我相信时隔五年再相聚,一定是我们畅饮旧酒,畅叙新谊的美好时光。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更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1楼
大哥,这么好的文章也试试投稿吧
2楼
投到哪里? 侨报?
3楼
受益非浅,谢谢好文!
4楼
老兄,在這裡再讀您這篇隨筆,感動依然親切。接受老總建議,投稿。必心想事成。
5楼
哈哈。缘份不浅吗。下次来篇"我和珍尼佛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