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刘荒田随笔《空空如也》读后

楼主
随笔:刘荒田随笔《空空如也》读后
    刘荒田在《空空如也》中,提及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索居山上多年,以孤独和思考为乐,有一天忽然改变了主意”要“下山去”云云。此文发人深省。
空空如也是大智慧。世界空空如也却又无所不有。人生如幻,无与有本也不必执着,倒是“下山”一说,犹如棒喝,让我不得不重新省思修行的方式,究竟应该独善其身,还是兼善众生?如果内心足够慈悲,是不是就不该太怜惜自己的羽毛?在人间寒冷的当下,可以舍弃羽毛为众生做一件取暖的冬衣?
   一向宁可偏安一隅,也不愿染耳山下的繁华和喧嚣。总以为作为平常的个体,因为不足够强大,能够慎独已经尽了公民的本分,可以努力减少对世界的伤害,努力不给世界增添麻烦,便心安理得躲到安静角落独乐乐了。
    一直对仓央嘉措的那句诗心有戚戚焉:要怎样躲藏,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
至于兼济天下,总想着那是英雄和王者的使命,不敢也不愿抱有救世的情怀。未能渡己,何以渡人?弱小如我,苟活于世,在孤清和无所为里自得其乐,胸无一志,就像一只小小蚂蚁,只求不被恰巧踩到。
    众人狂欢,我却爱孤单。前些时候读到叔本华的《关于孤独》,如逢知己。地上到处都有六个便士,但我愿意抬起头看看月光。
    太爱自由,以至于不愿意负重和受缚。多得多累,多情多累,多思多累。一直深谙此理,所以一直努力让自己习惯“空空如也”,不愿执着、不愿依赖、不愿牵挂。我努力让自己轻盈起来,尽可能不给自己的身心增加一点点负担,放下能放下的,即便于人世行走所必备的细软和盘缠也恨不能一再轻减,把生命中不可承受不愿承受的重与轻都一一放下,只携着这个无法挣脱的躯壳和挥之不去的影子,以便在某个合适的时候不被察觉的出走。
    在月亮的微笑里一遍一遍盘算如何在黑夜里潜行,或在日间若无其事不辞而别。像盘算越狱的囚徒,日夜苦思冥想,终不敢轻举妄动。
    想着哲人大概因为向往天空,所以住在山上。虽然忘记了怎么飞翔,仍然爱惜身上的羽毛,不时仰望天空。如果遇上饥寒交迫奄奄一息的人在寒风中瑟缩,是等更强大者拯救他们,还是取下羽毛让他们取暖?足够慈悲时是否可以放弃飞翔的念想?或者舍弃才是达至自由的途径?舍弃,直到空空如也?
    当羽毛一根一根掉落时身心也渐次轻盈了?若能够把飞翔的念想也舍弃,会在最后一根羽毛掉落的时刻像羽毛一般轻盈飞起?
    空空如也。空空如也是最初的寂然,也是最后的释然。
    诗人离去前说:终于回来了。在寒冷冬日,她轻盈飞起,空空如也。

附刘荒田原文:
                         空空如也
                       
                                         刘荒田
 (注,此文原载于《羊城晚报》《大家小品》,2013年10月9日《人民日报》转载时改题目为《空了才能容纳》)
    读尼采的《快乐的科学》,它的一节引发我的思考。大意是:扎拉图斯特拉索居山上多年,以孤独和思考为乐,有一天忽然改变了主意。那是朝霞满天的时分,他为伟大的太阳假设了两重厌倦:第一重,“若是你的光辉不照临人们,你又有何幸福可言呢?”第二重,十年来,“倘若没有我,没有我的鹰和蛇,你大概早就厌倦你的光辉和你来我处的这条路了。”尼采的言外之意是,蛰居10年以后,哲人觉醒,必须“落”下,下山,到人群中去。“正如每日傍晚降落在海的背面,并给另一个世界送去光明”。
   他到人群中去,干什么呢?“我亟需人们那一双双伸开的手,好把我的智慧馈赠、奉献给他们。”原来,他一直像“聚敛了大量蜜汁”的蜂儿,给一肚皮的智慧撑着,早已厌腻了。以下一段,把智慧转移的过程渲染得无比瑰丽:“祝福这只将要溢出的杯子吧,水将泛金地从杯中流泻,载着你那狂喜的余辉流向各处!”
   往下,是我琢磨不透的问题:哲人如此这般把“智慧财产权”毫无保留地转让之后,他这“杯子”“又将空空如也”,哲人因智慧“送光”而变得愚蠢。撇开象征和譬喻,这一陈述是远于事实的,智慧这种形上之物,一如爱,献出越多,自己的囤积越是丰厚。除非你患了老人痴呆症,记忆中近于空白,每一天都是从头开始,新鲜得像思维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婴儿。但这种病人,发病时表现出来的是呆钝,忘三丢四,连自己名字也懵懂,回家的路找不到,只好被好心的给路人领到警察局。老成这样,还指望他锦心绣口,张口就是格言,下笔就是警句?
    不过,到了老年,让填满伤痕、仇怨的记忆,塞满世俗功利、小聪明的脑袋重新变得空空如也,是极端必要的。空了才能容纳。尽管一次过的倾倒没有实行的可能,也没一劳永逸这等便宜买卖。我们能利用的只有遗忘机制,特别是“选择性遗忘”,或“强迫性遗忘”,通过和渐进、浸润类似但方向相反的方式,更新脑海里的库存。
    欲教脑袋重新空空如也,途径有三。一是和孩童交朋友。忘年之交,使老人年轻。和牙牙学语的孙辈交,岂能不抛弃老奸巨猾,做换位思考?不再慈祥而扮演灰太郎和小狗狗,而忘却运筹帷幄。不知不觉地,变为“老顽童”。二是和大自然交朋友。植物不会思考,但能展示。山川之气能荡涤尘念。种菊东篱,栽豆南山,不是逃离尘世,而是借此调整观照尘寰,应对人事的方式。第三,建立信仰。人固然不能从生老病死中解脱,不能破解生命全部谜团,但生命力愈是衰微,愈需要神来替我们解释世界,解释命运。无助的心,需要导航。神,不管你认为是可见还是不可见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我们都需要。它就是人的完美化,神圣化。
    通过这三条途径,我们将找回“愚蠢”。这不是童蒙时代的混沌,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的明哲,是清空内心以后的和谐,爽利,此时,胸次有如旭日行将升起之际的群山。
1楼
[随笔]是题非题,内容却发人深省!
荒田先生的《空空如也》未曾拜读,听秋水介绍后我非读不可了。
2楼
秋水的“《空空如也》读后“读后
秋水读了我的随笔《空空如也》,发挥出一篇既具有高度思想含金量又切入个人心灵痛处的佳作。我的拙文,仅仅提供一块平地,秋水作为一个以思考为人生要务的哲人,却自此起飞,翱翔在多难的人间和宁静的天国之间,质问自己:“在人间寒冷的当下,可以舍弃羽毛为众生做一件取暖的冬衣?”独善和兼济的“两难”,其实构成了一对羽翼。
此文的诗意,和哲思的深度一般,散发着魅力,教我品读时赞叹不已。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是题非题,内容却发人深省!
荒田先生的《空空如也》未曾拜读,听秋水介绍后我非读不可了。[/QUOTE]

谢谢肖老师!我从荒田老师文章里盗得灵感,连题目也盗来了。惭愧得很,惭愧得很。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秋水读了我的随笔《空空如也》,发挥出一篇既具有高度思想含金量又切入个人心灵痛处的佳作。我的拙文,仅仅提供一块平地,秋水作为一个以思考为人生要务的哲人,却自此起飞,翱翔在多难的人间和宁静的天国之间,质问...[/QUOTE]



荒田老师评语每每让我无地自容。感谢包涵我盗窃灵感和窃题之举。
5楼
荒田是“空了才能容纳”;
秋水无尘是“都一一放下”,让“她轻盈飞起”。

均好。两篇诗样文章,都具哲思的深度,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谢谢。

                                                                文刀
                                                            2013年12月10日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15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