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实践出真知乎

楼主
随笔 实践出真知乎
                           实 践 出 真 知 乎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话一时被视为金石良言,乍看起来,的确是的,不管你说的天花乱絮,实践中做不出来,怎么能说你的话是正确的呢。但是只要你细细想想,做不出来的事情,果真就是谬误的吗?道尔顿时期,科技水平没有现在的发达,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在当时这是真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认为这是错误的。
  其实此话,和人们认识论有关,目前流行阿里士多德的思维方法,即以主体人的认识为出发点,并始终坚持一个统一的认识方向和标准,在既定性的原则下,通过对比,得出意义确定的概念化的理性结论,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实践,是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金刚经》说过:“凡是所有的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看到各种身相并不是真实的相状,那你就见到了如来的真正体性了。”这也就是说,无论任何的存在,一旦以任何认识形式来把握时,就会扭曲它,也就是说,存在的本质,不是语言所以能把握的。世界上任何的事和物,都是在运动中,只有动态的平衡,而没有固定的静止和完全的重复。在同一个花园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苏轼《前赤壁赋》说:“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此话就是说,天地间的万物,都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所以人们认识事物,是不能只从物质的形象来认识事物,而是应该从事物变化的规律来认识事物,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性。同样,人们认识事物,更不能认为,做出同样形态的事物,来辨别事物的真伪。“辨叶认枝真髓误,早梅傲雪惊春妒。”苏轼《红梅》诗,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石延年曾写过一首《红梅》诗,诗中有两句,“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争辩说:“只从绿叶和青枝着眼,未免将红梅和桃杏混同起来,而忽略了红梅的品格。”
  儒家的本体就是“克己复礼”,也就是说,千方百计地把纷乱的世界,恢复到周代的纲纪。虽然在复礼的过程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但是归根结底,儒家的研究,不是研究事物的运行规律,而道家,才是深入地研究事物内部的运行规律,所以说,道家认识世界,和儒家的认识世界,是有根本的差异。孔老二三次过秦而不入,孔老二认为秦是野蛮之邦。其实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发家大行其道,使秦国由弱变强,最后灭六国,大统中华。当孔子和老聃相遇谈道的时候,孔子惊叹说:“丘之道也,其由醯鸡与!微(没有)夫子(老聃)之发吾覆也。”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长期躲在醋瓮中,怎么知道天地之大呢!只有打开了醋瓮的盖子,醯鸡才能看到天地是何等的宽广啊!王羲之《兰亭集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如此看来,孔老二的话,是不是值得今人的深思呢?
1楼
发家大行其道,使秦国由弱变强,最后灭六国    “法家”,是吗?可能敲错键了。
2楼
谢谢提醒,的确法家,实属笔误。
3楼
实践出真知,猪都懂;关键是如何检验实践出(的)真知.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