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险峻华山

楼主
登险峻华山
[ALIGN=CENTER]西安游记之四:登险峻华山
8月7日  星期日  晴[/ALIGN]
   上午九点左右,索道把我们送到了北峰。华山主要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组成,五峰如莲花花瓣微微蹙合,分别是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五峰间遍布悬崖绝壁幽壑鸣泉。石梯栈道蜿蜒,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小道明灭可见。山体为花岗岩,山上少有植被,远远望去,山上一片灰白,就像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
    北峰平台有好几个景点值得一看,顺着往北的台阶走到北峰顶,那是看“天外三峰”的绝佳部位,有长春石室、玉女窗、神土崖之类的景点,还有令狐冲、郭靖、杨过等华山论剑的地方。“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此何等大境界!当世有几人能当之?金庸的小说,庶几近之。读独孤求败刻于洞壁上的三行文字,可以长歌,可以短嗟,可以满饮三杯,痛浇我辈俗人心中抑郁难消之块垒……昔日大侠们论剑之处,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在摄影师的指点下,正挥舞长剑,其笨拙的姿态让我不禁莞尔。
    离开北峰,紧接着就是擦耳崖,一边是悬崖,你得贴着另一边走,可另一边的石壁呈倒倾斜状,一不小心,耳朵就被擦伤了,不过说起来这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再往上走,要爬一段云梯,这段比前面的险道还要陡,几乎90度,但是很短,不到20米,抓住铁链子倒也不难。要实在不敢爬,旁边有复道,拾梯信步即可登之。
    上了云梯,有两处风景,一是“日月岩”,相传当年武则天登华山,看到此处一大一小两块巨石相依,形如日月,遂生一念,愣造出一字“曌”,并以此给自己命名,日月当空,显其尊贵之极。第二处风景是“御道”,相传是汉武帝和唐玄宗曾到此留下御足而名。

    再往上就是苍龙岭了,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仅有一条530级的台阶石脊通达对岸,人行走其间,心惊肉跳。很难想象若没有两旁粗大的扶手,只身一人站在这峭壁之上是个什么样子!据传唐代文学家韩愈游完华山下山到此,畏惧险境竟坐地嚎哭,并写书投于岭下求救,后来山西一姓赵的老者百岁登山听得此事不禁放声大笑,有个好事者题诗曰:“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拿名人开涮,看样子是古今有之。同行的陈老师有恐高症,王老师充当了挑山工的角色,背上了陈老师两口子的“辎重”。我攀着铁链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陈老师的头正好在我的脚下。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爬着,终于到了一处较平坦的地方。我才发现,自己的腿肚子还在打颤!等了好久,才看到了面色发白,冷汗淋淋的陈老师,“哎呀,吓死了!”陈老师边擦汗边说,“还是戴老师在后面不断鼓劲呢!”王老师笑着对戴老师说,“你家老陈今天可装不了老大咯!”戴老师笑了笑说:“人老了,不中用了。”“太险了!但是不爬又不甘心。能爬多少是多少吧。”慈和的刘老师建议。大家吃了零食,喝了水,继续进发。
    金锁关是进入华山主峰区的必经之道,此处建一关门,关内关外,铁索上挂满金锁,累累串串,非常壮观。顺手举起看看,有祈福平安的,有祝寿健康的,有祈祷高升的,有祝愿高中的,黄色的金锁,红色的布带,十分夺目。“自古华山一条道”到此为止,过了金锁关,山路分为两条,一条先上东峰,再到南峰和西峰,另一条先到西峰和南峰,成一环形。先前有十四个同事爬山,如今只剩下一半,另一半在北峰不远处停歇下来了。稍作商议,我们决计先到西峰和南峰。
    在我的想像中,山中定然是烈日炎炎,不晒成奥巴马才怪。没曾想,爬西峰时,林荫时现,苍松翠柏随处扎根,倒是平添了不少景致。路旁一老人摘吃一丛野果,我很好奇,走过去一看,那灌木丛酷似我们家乡常见的插田苞,叶子是椭圆形,茎干上有细刺。果子只有玉米粒般大小,有黄有黑。我问老人:“这果子叫啥?”“扣巴”,“啥?”“扣巴”,老人说的是方言,我还是没明白,但不好意思再问,同事宝宝走过来,问老人:“这果子有啥药效?”“主治神经衰弱。”这次我总算听明白了。老人不说话了,手不停地采摘,吃得津津有味,我忍不住也摘了几颗,酸酸的,微甜,手指的螺母沾了紫红的汁水。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见过的一种野果——常长在坟上,黄豆样,熟透了的是黑色,轻轻一捏,也是流出紫红的汁水,那时,臭美的小女孩壮着胆子摘来涂指甲,大人看见后免不了呵斥一番,拉着孩子去洗手,可是那红色就是顽固得很,用肥皂洗过都不管用,浅浅的潮红,比刚染时还好看,大人泄气了,任由孩子玩去,孩子们怀着怯怯的欢喜又去捣那野果汁了,以致最后,花裙子上红迹斑斑,大家互相瞅瞅,忍不住格格大笑……“爬山咯!”同伴在前面催促,我赶紧加快了脚步。
    西峰最美。一整块巨石像一头巨鲸凌空悬在半空中。风力特大,人被吹得似乎摇摇欲坠。我蹲着身子,一手抓紧悬崖旁的铁链,一手按紧头上的的旅行帽。过了一会儿,风好像小了一点,我直起身子,拿出相机,想拍几张照片,“啊!我的帽子!”随着我的一声惊呼,我的帽子活生生被拽走,黄色的帽子在劲风中打了几个旋,还好,它落在我脚边的一个石隙处,被卡住了!我赶紧把帽子抢救回来,再也不敢往头上戴了。宝宝呢,还在“鲸尾”,她被风吹得直打趔趄,恐惧地大喊:“我怕,我上不去了!”“别怕,等风小一点儿你再上。”我大声喊,在大风中,如果你不喊,根本就听不见。在此,我慎重提醒欲登华山的朋友,爬之前称称体重,林黛玉型的切勿登西峰,一阵风把你吹走了,可不是好玩的!
    爬到“鲸头”,天蓝的不染纤尘,仿佛伸手就可触摸到。左边是万丈深渊,沟壑纵横,四面群山环绕。山间云蒸霞蔚。我感觉似乎是来到了布达拉宫,阿宝到这儿,定然会找到感觉,高歌一曲。顶上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就是斧劈石,此石高长皆有丈余,被一分为二,中间仅能容一人通过。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沉香劈山救母石。大家争先在那柄著名的斧子前照相留念。我们一直走到西峰的绝崖处,有一块石头一直向前伸出,下临深渊,人坐在上面,好像是乘着祥云在天空飘荡。
    南峰最高。峰顶尚远,就听到飒飒的风声。令人钦佩的是,在裸露的悬崖边迎风处,经常可看到咬定石缝的苍松。不经意间,刘桢的《赠从弟》诗浮上我的脑海:“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做人,要像松柏一样多不容易!
    长长的石级上去是南天门。听说南天门后就是华山三险之首—长空栈道。在石壁上以铁钎插入石中,上铺木板,木板下就是万丈深渊,一失手便成千古恨。可惜我们急赶时间,只在南天门前拍了几张相就离开了,无缘一睹栈道奇险。
    我们来到了南峰绝顶,这是整个华山的最高处,上面有个石碑,上写着华山极顶2160米。旁边有个“仰天池”,据说常年不涸,实际上也就是一汪脏水而已,里面还飘着几十张面额不大的人民币。登上华山极顶,顿觉天近咫尺,举目四望,雾茫茫中隐约可见山峰低绕。立于峰顶,真有“山林绝顶我为峰”的豪情!云气从谷底冉冉升腾,飘渺、盘旋、积聚、弥散,一会儿,云就在我们的脚底,一瞬间,云雾挂上了树梢,再过一阵,它已与苍穹融为一体。我不敢像登上西峰顶那样兴奋地大叫,而是屏息凝神,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风被云雾托起,渺渺然不知所终。同游的只剩下我、丽丽、宝宝和刘老师四个人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以此观之,信然。
    早已下山的同伴催促得厉害,无奈,我们放弃了东峰,打道回府。下山时,不时遇到上山的人流,还有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大多穿着印有“华山挑山工”字样的汗衫,年龄应该在三四十岁之间。他们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向上爬。换肩时,他们身子斜到石级右侧,整个担子随身子倾斜到四十五度左右,然后,一只手把担子快捷一抬,担子稳稳当当地移到了另一只肩膀上,刚刚承受过重压的结茧的红肿肩膀,突然显露在路人眼前,让人辛酸。也许是长年累月的重压,风吹日晒,他们大多驼背,皮肤黝黑,瘦骨嶙峋。我与一位挑山工搭讪了几句:“你是从哪出发的?”“北峰”“挑到哪?”“南峰”“老板给你多少工资?”“20元”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北峰到南峰,少说也有20多里,而且悬崖峭壁那么多,空手上山尚且体力透支,何况还要挑着那么沉重的担子呢!一趟辛苦下来,获得的回报竟然那么微薄!然而,就是这些生活最底层的人,这些用自己的血汗养家糊口的挑山工,把各种各样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上山,才有了游人的便利,才有了华山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
    到北峰后,我们仍乘坐索道下山。很快,我们与等候已久的同伴们会合了。坐在出山的旅游车上,一会儿,我就沉入了梦乡。梦里,灰白的山峰、飘荡的云朵、如织的游人,穿着黄色汗衫的挑山工,攀着铁链,艰难地爬着……







1楼
梅瓶的游记,都以翔实生动著称,《登险峻华山》让读者从中快意卧游。
2楼
在青花梅瓶笔下,险峻华山也是美丽华山
真是枉为陕西人,竟然没有攀登过华山。
3楼
人识山,山识人,互得气韵,互为风景。梅瓶以俊俏的文字写出山之峻峭,乐见她在文学旅途上节节登高。
4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5楼
谢谢小红!梅瓶改过来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7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