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如风筝

楼主
[随笔]生如风筝
    昨晚十二点多看中央台“吴冠中《我负丹青》”的重播,看毕颇为感慨。一直喜欢他的画,虽然并不懂,也不执迷,但他画里某种独特的气质深深打动我,而他盛名之下的质朴和他对艺术的虔敬态度更是让我敬重。

 

    他谈“美”与“像”:如果艺术所追求的“美”是风筝的话,那么“像”就是联系风筝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线,可以很细,却不能断。

 

    “美”与“像”大概也是他践行始终的艺术主张吧。在艺术的天空里,他宁愿做一只风筝,而不是鸟儿,他热爱天空,同时又深深执著着一种乡土情结,他在遨游天空的同时束缚着自己,用那根细细的线保持着与大地之间若即若离、若远若近的联系。回忆当年离开巴黎的衷由,他说他选择乡土艺术,而不是怀乡艺术。

 

    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那一代艺术家身上总有某种厚重或沉重感,但吴冠中的画却有一种轻盈感,一种超然于现实的空灵意境,有其厚实质朴,却也有其“薄”,有其“华”。超然于大地,也牵系着大地。

 

    仰望星空不由心生惭愧,深陷浮华俗世,一无所长也一无所好,没有方向也没有追求,只是随波逐流,在浮名浮利中维持一点卑琐的体面,内心早已先于年华而老去。因为背负着太多赘物,心灵已经丧失了飞翔的能力。

 

    想起小时候写的一首关于风筝的诗:剪断长长的思念/把你的美丽/留在空中...也许风不再记起/那些细碎的童年/一只/断线的风筝...

 

    年月久远,已经记不真切,但那时的自己,究竟是一只被误为风筝而被绑缚的小鸟,还是一只自以为是小鸟的风筝呢?想来不禁失笑。

1楼
读《生如风筝》,秋水无尘的散文,在女性的温婉绵密之外,有一十分显著的特长,那就是思辩的深度。
一般而言,女性长于直觉而拙于思考,工于感性而短于理性。秋水却罕见地兼有二者之长,每发一文,我读了都要深深思考。以风筝论,她在限制和自由二者的关系上作了纵深的发掘,这一过程绝无生硬的说教,一路舒畅从容。读秋水之文,一如秋日临水湄,风行水上,涟漪就是她睿智的脉搏。
2楼
生如风筝死如风,"命"悬一线把生死牵。

真是好文章。谢了。
3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4楼
由吴冠中的艺术联想到风筝,再到自我和人生,笔触轻灵、细腻,思想深沉,是一篇让人品味的好文章。
5楼
精品。
祝贺秋水无尘!
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教授说了,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
轻灵、细腻、深沉,《人生如风筝》有创造性的想象。学习了。谢谢。

                                                          文刀
                                                      2010年7月6日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41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