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说说咱们老家的过年

楼主
[随笔] 说说咱们老家的过年

    快过年了,自然想起儿时家乡的过年。
    儿时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
    咱老家在苏北农村,过年从腊月初八就开始。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八粥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是用糯米、高粱米、小米、粘玉米、赤豆、红枣、熬成粥。咸的是用糯米、咸肉、芋头、慈姑、荠菜熬成粥。
    腊月初八以后,就是准备年货,把糯米、粘玉米、高粱米、小米分别磨成粉,准备蒸年糕、做元宵。这个活儿从浸泡到磨成粉面得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接着就是做花生糖、芝麻糖和米花糖,先把花生炒熟碾碎,大米爆成米花,然后锅里倒上油,等油热了倒进糖,用筷子搅动,等到糖融化变稠能拉出丝来,再倒入花生,芝麻或米花,使劲搅拌,出锅乘热压成长方形,稍凉用刀切成小片。或者搓成条儿切成“粽子糖”。富裕的人家还会炸麻花、油扇子、巧果。
    再以后,就是爆玉米花、地瓜干、蚕豆。

    忙完这些以后,就到腊月23,送灶王爷上天了。傍晚时分,在灶王爷面前点上香烛,放上一盘元宵,撒上白糖。左右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放三个二踢脚,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送灶以后,离过年没几天了,那是最忙的时候,先是蒸年糕,做元宵,每家每户都要蒸上几笼年糕。这蒸年糕是技术活儿,和面要匀,干湿适度,特别是撒面的时候动作一定要麻利,而且要撒得均匀,否则把气眼堵死了这年糕就不熟。我们老家一般不蒸糖年糕,以便保存,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得吃到二月二龙抬头。
    元宵用糯米粉、粘玉米粉和高粱粉三种,馅儿有豆沙的、红枣的、芝麻的、荠菜鲜肉的多种,而且用筷子压成寿桃、棉花等各种形状,或者不放馅儿做成小鸡小鸭、小猪小羊,象征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蒸完年糕,乘热锅热灶炒花生和蚕豆。
    腊月24,我们称为小年,这天晚上一定要吃赤豆米饭,不能吃荤菜,所以通常是油菜心百叶结。接着就是除尘,大白话就是打扫卫生。室内室外、宅前宅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离过年还有两天的时候开始宰鸡鸭猪羊,捕鱼(最好是草鱼和鲫鱼,鲤鱼和鲢鱼在我们老家是上不了桌面的,更不能待客),乘新鲜马上做白斩鸡、八宝鸭、白切羊肉、红烧肉、冰糖肘子、蛋饺、狮子头、爆鱼片、糟鲫鱼。

    那时我是长子,也是母亲最得力的助手,现在我能做得一手好菜,会做元宵、蒸年糕,完全得益于过年。

    大年三十,下午准备祭祖,太阳西下时分,堂屋中间摆上八仙桌,正面系上绣有龙凤的彩帷,点上香烛,放上碗筷,中间是“四盘六碗”(即四个凉菜和六个大菜,富裕人家是四盘八碗)。

    然后全家按辈份站立两旁,约半小时以后,从长到幼依次跪在蒲团上向老祖宗三磕头。
    祭祖完毕,吃团圆年夜饭,小辈向长辈敬酒。
    吃完年夜饭就是守岁,大人们搓麻将,我们小孩子就是放鞭炮。等到子夜,男人们带上我们这些小孩儿到院子里放二踢脚。女人们则做酒酿元宵。

    放完鞭炮吃完元宵,睡觉。
    可是我们哪儿能睡得着,眼巴巴等着天亮,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出去疯玩。
    但是还没有坚持等到天亮我们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八杆子高,母亲已经把新衣服放在枕头旁边,压岁钱塞在枕头下面了。

    俗话说年饱年饱,不吃都饱了。再说光惦记着玩,哪有心思吃饭?
    穿上新衣服,揣上压岁钱,兜里装满花生蚕豆糖果,一声唿哨,左右邻居的孩子全部集中,浩浩荡荡向离家六里地的集镇开发。
    老家的风俗大年初一不扫地、不泼水、不动刀子切菜,再淘气的孩子,大人也不能打骂,所以这是最自由自在的一天。
    正月十五以内都是年,也是农闲时节,过了初一,走亲访友,相互串门。
    正月十五元宵节,别的地方都是吃元宵,可是我们老家早上吃元宵,晚上一定得吃馄饨。因为馄饨像元宝,寓意财源滚滚。
    晚上看花灯,家家户户的孩子手里都提着铜鼓形的、星形的灯笼,或是拖着兔子灯。
    过完元宵节,这年就算过完了,该干嘛就干嘛去。
    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

    [em21][em21][em21]
1楼
昔日农村过年,着实比城里生动活泼得多。现在北京如何?
2楼
美华论坛,从冰云开始,翎翅接着,我跟上,罢了紧随,现在添上江南都说“过年”,气氛也逐渐上来了,各地过年的特色正在陆续展现,希望更多朋友接上来,真正把过年写红。

“然后全家按辈份站立两旁,约半小时以后,从长到幼依次跪在蒲团上向老祖宗三磕头。
    祭祖完毕,吃团圆年夜饭,小辈向长辈敬酒。”读江南此段描写,颇有大户人家的气氛。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风中秋叶[/u]发表的内容:[/b]

美华论坛,从冰云开始,翎翅接着,我跟上,罢了紧随,现在添上江南都说“过年”,气氛也逐渐上来了,各地过年的特色正在陆续展现,希望更多朋友接上来,真正把过年写红。

“然后全家按辈份站立两旁,约半小时...[/QUOTE]

哈哈,我们家人多,年夜饭得两桌。
鸡鸭猪羊自己家养,鱼在自家池塘,蔬菜自己种,酒自己酿的米酒。
我现在还会酿米酒,可是我滴酒不沾。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昔日农村过年,着实比城里生动活泼得多。现在北京如何?[/QUOTE]

现在北京的过年跟平时差不多。大年三十在饭店吃。
7天长假外出旅游,不旅游在家搓麻,喝茶侃大山。
正月十五看地坛庙会。
5楼
哈哈!江南小时候是一个活脱脱的孩子王,很形象地描绘了苏北老家的过年景象。好!过瘾!这样的文字篇章,秋叶啊,把他集合了,名称《过年》。充满着风土人情味的美华论坛的文字年会!!!

 穿上新衣服,揣上压岁钱,兜里装满花生蚕豆糖果,一声唿哨,左右邻居的孩子全部集中,浩浩荡荡向离家六里地的集镇开发。
    老家的风俗大年初一不扫地、不泼水、不动刀子切菜,再淘气的孩子,大人也不能打骂,所以这是最自由自在的一天。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