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截耳朵听见声音的鱼

楼主
用半截耳朵听见声音的鱼
                          
    【生物随笔】

                             用半截耳朵听见声音的鱼
   
        
                                    树    立


                       
                        一个完整的耳朵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

   
    不论是硬骨鱼或软骨鱼,也不论是生活在淡水里或海水里的鱼,它们都没有完整的耳朵,充其量只有个“残缺不全”的半截耳朵。但它们也都能够听见声音,而且有些鱼不但能听见声音,还能说话 (发声) 呢!
   
    在生物进化阶梯已经走进“高层”的人类和其它高等动物,他 (它) 们都拥有一双可以感受到外界声音的耳朵。在解剖学上,-个结构完整耳朵,它可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也叫迷路) 这三个部分。
   
    外耳用来接收外界的声音,它是由“耳廓”和“外耳道”这两部分组成的。耳廓是耳朵祼露于外界的一个躯壳,它就像一个喇叭的开口部分,这个地方的空间比较大。耳朵在与外界环境接壤之处,设立了一个这么宽敞的窗口,无疑是为了 “广开听路”,更好地收集四面八方传来的种种声音。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许多动物的耳廓比人耳更为发达,杂食的猪与反刍的牛羊的耳廓都是既大又宽,有些品种的猪耳廓特别硕大。肉食动物的耳廓大小不定,猫特别小。马科动物很怪异,有亲密血缘的驴、马和骡子,耳廓的大小长短,却相差甚远: 驴耳又长又大,马小而且短,骡居中等。

    动物的耳廓,它的表面都复盖着皮肤组织,皮肤上生长着被毛。耳廓的皮下含有作为支架筑构的软骨。不少动物的耳廓里还有发达的横纹肌组织,有的竟拥有多至10条的横纹肌。因此有些动物的耳廓可以自由灵活地运动,在惊慌、警觉、愤怒的时候,两只耳朵就竖立起来。
   
    耳廓的内面至外耳的终末这一路段,从头到尾并不平整,而是到处坑坑洼洼,迂回曲折,崎岖难行。愈向里走,路道愈更狭窄,最后终于来到与中耳相接的边界,这里有一道由三种不同组织构成的鼓膜 ( 即通常人们所称的耳膜 ) 将它隔开。鼓膜的形状+分奇特,它很像个有尖顶的斗笠,尖顶向内面凸起,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声浪,就冲集到这里,引起鼓膜的震动。这是声音传递入耳内承前启后的笫一步。
   
    中耳是咽鼓室 鼓室等结构的所在部位,它与鼻咽腔成相连的通道。中耳的顶端有与鼓膜的凸起部分相衔接的听骨 (共有三块,按分布前后顺序为锤骨、砧骨和蹬骨),鼓膜在受到声波的冲击时,会发生震动。感受到鼓膜震动的三块听骨,通过连接的协作运动,将鼓膜震动发生的声浪传进内耳。

    作为听觉最重要分析器的耳蜗 ( 以及调控身体运动平衝的前庭与半规管 ) ,则深藏在内耳里面。拥有完整耳朵的人与动物,藉助于内耳的耳蜗组织中的听觉感受器,专门接收来自中耳的声浪。感受器与位于大脑的第八对脑神经─ 听神经 (n. acusticus ) 相接,当声浪的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内的听觉中枢时,就产生听觉的反应了。       
     
                              
                              缺少外耳和中耳的鱼
   
   
    说鱼的耳“残缺不全”,是拿它与人或牛马猪狗这个完整的耳比较而言的。已知所有的鱼耳都没有外耳,也没有中耳,只有内耳。而且这个内耳的结构,与哺乳动物并不一样,其听觉功能的发生机理也不完全相同。但鱼耳确实是能够听到声音的。
   
    鱼的内耳位于头骨之内。内耳是个腔状结构,腔内充满淋巴液; 腔壁上生长着许多由感觉细胞形成的听斑 (Maculae acustica) 与听嵴 (Crista acustica )。这些感觉装置中的神经末稍也与大脑的第八对脑神经相连接。当外界的声浪冲击至内耳所在的相隣头骨时,声浪即引起内耳腔中淋巴液的动盪,感受到动盪的神经末稍就通过反射途径,把声浪传递至大脑,听觉反应由此而生。
   
    在某些鱼类 ( 如石首鱼科、带鱼科及鲐属等鱼类 ),它的内耳除了拥有听觉功能外,还兼作为调节运动平衡的器官。因其内耳腔中除充满淋巴液外,还有由某些分泌物形成的耳石 ( 耳石的主要成分为石灰质,其表面有珐琅质复盖,很像石子,故名 )。当鱼游动的体位改变时,耳石的位置也就发生变动,连带引起淋巴液液压的变动而出现动盪,由动盪而起的声浪信号即由感受器传递至大脑,引起有关的肌肉群的运动,鱼的游动方向和位置借此得到调整。

                              
                               鱼儿能听见什么声音

   
    自然界里的所有江河、大海、涧流和池塘,都不是静悄悄的。这里也像人类居住的陆地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发生。
   
    水体里经常发生的声音,有朝夕不停的潺潺水流的声音,有波涛浪潮起伏击搏的声音,有水中各种动物活动的声音,还有人类侵入水域进行各种活动产生的声音,等等。
   
    生活在不同水体里的鱼类,通过它的内耳听觉装置,都能够感受到这些声音。声音对于魚类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刺激物,能够听见声音的鱼对它会作出种种反应。鱼类在觅食、聚集、求偶、寻求庇护、逃避敌害或恐吓对方等活动中,凭藉听觉感受声音,互相传递信息,随时调整它们的动作和游动方位,维护正常的生理活动。
   
    不同种类的鱼对声音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多数鱼类可以感受频率为5~25赫兹 (Hz) 的声的振动; 少数鱼类能感受的频率的幅度很宽,为16~7000赫兹的振动。
有资料指出: 鲤形目鱼类对声波频率的幅度和不同的音调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但非鲤形目鱼类对每秒种高于2000~3000赫兹振动的声波却沒有反应 (据上海水产学院等)。

                        
                         有些鱼类不但有听觉,还能发声

   
    某些鱼类如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ea)、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 、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和海鲂 (Zeus japonicus ) 等,不但有听觉器官,还有发声能力。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发现有一些在繁殖期中的鱼,常常游到水面“谈情说爱”。发出 “呜呜”、 “咯咯” 和 “沙沙” 一类的喁喁私语。

    鱼发出的声音,有的是来自鳍条与肩带骨骼的活动; 有的声音是由咽喉和牙齿的震动产生的;  还有一些声音,是通过鱼鳔周围的鼓肌的运动,使鱼鳔收缩而出现的。此外还有记载称: 鲶鱼和鲤科、鲱科鱼类的鳔,也与其内耳有连接的通道,并以此协同听觉活动。
   
                    
                      利用声音控制鱼群活动,为人类增加财富

     
    聪明睿智的人类,自从发现了鱼能够听见声音和 (某些种类的鱼) 能发出声音以后,通过不断的试验研究,巳经找到可以利用声音来控制鱼群活动的科学方法,诸如在捕捞作业中以声音吸引鱼群,增加渔获; 在人工养殖业中,以声音作为条件反射信号,对鱼类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等等,让渔业为人类增加财富。


                 
   







1楼
分析透彻的耳系文章,大开眼界!谢谢树立教授!天气热,注意休息哦!保重哦!
2楼
同感冰云君!
保重!
3楼
世界真奇妙,教授特渊博。感谢您的分享!
4楼
敬谢冰云、萧振和山鹰诸位赐读小文和鼓励。谨致夏安!
5楼
真希望树立教授好写篇文章讲“人耳”。我的耳今年出了问题,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找了美国大夫,不知道他在干啥,花了很多冤枉钱,后来我“二百五”,我是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耳朵不好,自己耳朵自己治,嘿嘿,还给弄好了。不过。。。我不喜欢胡来。

谢谢树立教授,我知道了些鱼耳。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387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