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洋服青年拜佛”》

6楼
回秋叶君的留言。
中庸,是一种处世之道,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但是,得在和谐平衡的环境中才能有其存在的可能。
五四时期,是破旧立新的年代,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阴霾,被科学民主的光芒穿透。白话文的笔锋如剑,直刺旧道德,旧文化。中庸之道,可以缓行。
矫枉必先过正。
7楼
荒田先生的“洋服青年拜佛” 文,以“鲁迅的杂文所以犀利,要诀之一是:抓住具个性的矛盾特征,以简练的语言予以凸现。” 提点大家写作的要诀。

文中重点,更在议论“洋服青年拜佛”和“道学先生发怒” 中坦诚真知。

楼上各位才高八斗,洋洋洒洒讲出很多高论,我基本同意,不再冗言。只想说一点感觉,就是想起荒田先生说过:


“我愿我有一个具备沉思能力的晚年,然后,愿在家乡星月下,有一张藤椅,一把葵扇,面前有一小几,上置紫砂壶与两个小杯。旁边有一相交50年以上的朋友,各自闭目,俄而我睁开浑浊的眼睛,问:“我和你在七星岩的山路上摔跤,连带摔坏一瓶酒,是哪一年……”他微笑答我,随即相顾大笑,桀桀如猫头鷹。”

荒田先生其時﹐“旁边有一相交50年以上的朋友,各自闭目,俄而我睁开浑浊的眼睛”,很有可能问:洋服青年和道学先生別來無恙﹖“随即相顾大笑,桀桀如猫头鷹。”


8楼
荒田的《洋服青年拜佛》锐在
插中了“凡是”的要害,扯起了“人祸”的本根。
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呵呵,我看这个世界也并非这么简单。
穿洋服就不好拜佛,讲道学就不准发怒。见人分类,遇事分堆,爱走极端,总想斗争,进而,人祸也就由此而生。最终,受苦的还是我们百姓。和和。

                                                                文刀
                                                            2009年7月7日
9楼
萧振此帖的结尾,妙至毫颠,可归入“今年最佳语录”。
10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11楼
科学家信教,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方面的。追求实证的部分有科学,追求精神寄托的方面取宗教。很少有只有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体系,毫无矛盾的人。只是有的人想用宗教与科学比较高下,把两种学说打起仗来,最后弄得难以自圆其说。科学与宗教,同属意识形态,但它们各自的基点却是截然不用。

小红关于宗教方面的观点,涉及宗教,历史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我觉得她讲的有些道理,但这些问题深究起来很难说清。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