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物 皆 备 于 我 矣 说
孟子的一句名言,万物皆备于我矣。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已经为我准备好了,只要我忠诚地发挥善良的本心,我就能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顺理而行的,就是正命。反之不顺理的,就是不正命的了。这就是儒家基本的认识观。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不是为我所准备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我认识了,知道了,那就成为了我的知识。我不认识它,不知道它,那就不是我的知识。世界上的事物,不因为我不知道它,不认识它,它就不存在的。它的存在,不是取决于我的认识和不认识。这就是儒家认识论的根本弱点——本末倒置。在儒家的眼里,天命是人类最理想的境界,只要努力畚斗,正义的事业终将会到来,由此就造就了儒家的悲壮。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在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事情。英雄的岳飞,以为怀着精忠报国的精神,就可以直捣黄龙,雪洗靖康之耻。殊不知宋高宗害怕接回徽宗、钦宗二帝回来,他高宗就没有皇帝做,出于私利,就勾结秦桧,演出了风波亭岳飞儒忠的凄美。撇开元王朝该不该校忠不谈,文天祥死保着没落的南宋皇帝,那只能演出杀身成仁,悲壮的正气。其实,世界上最高理想的境界是没有的,世界上的事物,也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只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人们在儒家的认识论支配下,以为经过努力,定能找到人的本性——天道,他们认为他自己就是实行天命之人,所以深得历代帝王的欣赏,被历代帝王所利用,由汉武帝废拙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思想就在哲学思想界独家绽放,影响极深。可是,现实是和儒家的思想是有很大的距离的,真正的“天道”是不能寻找得到的,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是没有衡量对错的绝对标准,所谓的“对”和“错”是相互参照的,试想,没有“西”的存在,你能说出“东”吗?只有人为地确立了“西”,才能说出“东”的存在。世界上任何的事物,只有平衡和不平衡的区别,所谓静止和儒家的中庸,只是动态平衡的罢了。只有认真地去研究自然规律,掌握矛盾平衡的条件,顺应自然,利用条件,创造条件,才能达到“理想”动态平衡的境界。回到现实的“蜗居”电视剧来说,海萍如果没有宋思明的资助,她不可能开办汉语学校,也不可能成为老板。
当然,宋思明和海藻的做法(海萍接受宋思明的恩惠,海澡就用肉来偿还),在儒家的立场上来看,这是不正命的。但是,审度时势,海藻的道路,也不是十恶不赦的。是好是坏,任君选择吧。
[em58][em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