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然
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我打开那破旧的收音机,它的天线是用一条电线做成的,其调台的旋钮都已经断掉,所以不能调台,只能固定一个“香港电台”的频率。在文革前,深圳虽然和香港是一河之隔,可不能收听香港的节目,否则被视为叛国投敌。现在有幸打开收音机,听到香港电台的“大城小事”节目,今天是星期五,一付柔润的女中音,说出了动听的故事。节目主持人——吴瑞卿,按英国人的习惯,结了婚的女人,应该在自己的名字的前头,冠以丈夫的姓氏,她没有,想是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吧,可是她没有老处女的怪癖,她的节目,落落大方,娓娓动听。她说的内容非常平凡,可富有哲理,她不像某些人那样婆婆妈妈,也没有某些人那样,摆起学者的摸样而道貌岸然。反正她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感觉到她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
从她的节目中,我以为她是香港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于是大胆地向香港大学历史系发了一封电邮去索取他的电邮信箱。可是得到香港大学的回音,说她不是香港大学的教授,但是可以把我的电邮转给她。当时我心想,我的电邮可能是多此一举吧,可是等了不久的时间,居然得到她的回音,从此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交流,并且成为知交,(可能只是我单方的胡想)我写了一首“木兰花”词给她,并要求她给介绍一些海外的诗友,这一鲁莽之举,竟然得到她的回复,把我给介绍到“美华”,受到刘荒田热情的欢迎。从此我就加入了“美华”这个大家庭。
不经不觉来“美华”也有几个年头了,在“美华”的风风雨雨里,度过喜乐忧愁,曾经给批评滥用典故,也给红缨枪奚落,是因为把美国的独立战争误说成南北战争;也有批评我的诗词没有诗意,也有被封杀,也有疾病的困扰,也有种种的原因,可能被迫离开“美华”等等,这些都没有影响我坚持留在美华,是因为能够引起别人奚落,批评的,这对于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成功,只有批评才有进步,不怕奚落,才能锻炼性格。但是,在“美华”得到最多的不是批评和奚落,而是支持和鼓励,在我心情最忧郁的时候,“美华”给了一块抒发心情的园地,在这里可以吮吸刘荒田,小土豆等大手笔的营养,可以和有高度哲学修养的凛子讨论“老子”,当困难重重,要离开“美华”的时候,小土豆却伸出了有力的手给与扶持,其实,“美华”的网友,他们姓甚名谁,芳龄多少,家在何方,何方神圣,这一些我都完全不知道,但是,我也不想知道,只要保持网上的精神交流,我已经心满意足的了。。
在这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世界里,这种不谋利的事情,已经不是很多人愿意去做的了。“美华”的创始人黄运基仙逝了,幸好还有“名媛”们临危受命,非常钦佩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但愿“美华”能克服困难,永葆青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