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凛子的介绍.
就由我做”魔鬼的代言人”吧.
刚巧, 也去看了一九四二.
片子是不错的, 虽然剪接方面有不少瑕疵, 仍是难得的.
对于冯小刚, 致敬倒不必. 他的商业计算也是十分明显的, 不是商业计算是什么十恶不赦, 而是计算多了, 史诗式的电影就少了一份真实的悲天悯人, 而多了几分的煽情: 栓柱的死就是其中之一. 按常人之理, 他是不会不知道拒绝与日本军官把竹制玩具交换馒头的后果. 而那时亦不见得他非反抗不成, 只是失散了的女儿(也不是他亲生的)的玩具, 与民族大义沾不上边. 这是导演(或作者, 我没看过原著)杀人.
老东家的小妾死了, 大婆把她衣领拉下露出胸脯要给小孙子多吸一口奶也不合理, 即使有这情节也只须以对白交代一下而不必要女演员去为”艺术””牺牲色相”, 这是过份了.
神父如只能到那水平, 他就根本不会成为神父了. 他提出的问题只要念过主日学的学生也会回答(信不信是另一回事). 主教说: 你不能怀疑上帝. (这也错了, 他是天主教的, 天主教人不称上帝, 而称天主. 上帝是基督新教称的). 可见, 冯小刚(或刘先生)本身对天主教了解流于肤浅的程度(亦懒于求教)(如果這裡有誤, 小土豆希望得到指正)
冯小刚自己也对人说: 他一直担心两件事: 能否过检, 另外是能否收六亿以上, 否则投资人的二亿就不能回本了.
当然, 这也是一部进步的电影. 在不为人着眼的地方, 它突破了不少以前的禁忌: 蒋介石不太坏, 国军是抗战的(即使打败了), 不是所有的战斗都是八路的功劳, 日本人也有”恻隐之心”, (虽然这是有功利计算的心在内), 官方数字不可靠(官方数字是饿死了一千六百, 实际是三百万)…
这一切其实都有”潜台词”.
早十年这類电影不可能过检(也没有人敢拍), 早三十年, 导演可能进大牢, 早五十年, 恐怕这是要砍头的事.
值得致敬的导演是在三十年前的大环境下仍敢冒险拍这类片子的人. (要求五十年前拍是要人家作(反革命)烈士了, 这不近人情), 冯小刚要冒的风险其实极为有限, 反而他洞悉商机的眼光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相比之下, 《让子弹飞》更具颠覆性, 也更需要道德上的勇气.
一九四二年, 河南死了三百万人, 历史上却轻轻一笔抹过, 那么, 比这死数以倍计的那次大饥荒又要到哪时才可以拍成电影呢?
期待中.
ps: 荒田老師的評語我一向信服, 可是說這電影是中國直到現在為止最好的電影, 小土豆不敢苟同. 我個人認為, 陸川的(南京!南京!)比這套高出一線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