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读陆九渊《杂说》
                           读 陆 九 渊 《杂说》

        果敢地决断是非,准确判别善恶,这是人类文化事业历久常新的话题,也是道德生活始终不渝的追求。然而行为的是非趋向,语言的善恶影响,并不总是泾渭分明,昭然若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至善的道德理想,时常会受到愚蠢与傲慢的严峻挑战,也就是说至善的道德标准,与人性的现实的功利主义的挑战。尧舜堪称是千古圣王,道德恩泽饮誉四海,但是不能使“悔慢自若”的苗民开化。大禹迫不得已,兴师动众,受命讨伐。文王不愧为百世贤“修仁积德”于天下,可商民冥顽不化,不能洗心革面,所以周公无可奈何,率军东征,平定叛乱。由此可见,至善和不善是杂然相处,文明和黑暗交替出现。所以说人类告别野蛮的历史是漫长而又痛苦的。
        人的最大利益是自我保存,所以一开始就是“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但是战争状态却又威胁人的生命,所以必定希望和平。人类的共同生活方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和天赋与的自然能力,能使人类达到一些共同的认识,这些共同认识,就形成所谓的“普世价值”,人们就是要在这种普世价值中共同生活。识别人间的善恶,明辨天下的价值天平,就只能到人类规范人类活动的道德良心中设计,在改造天地的劳动实践中建构。
        只要道德良心尚未泯灭,意念和思虑活动的邪正善恶,就可以辨别出来。心灵这种知觉善恶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圣人、贤哲和普通的老百姓是一样的,他们都具有判别道德善恶的本性,只是程度,快慢、深浅之分。世界上任何的事和物,都是由两个相互对立而又依存的对立面组成,对立面的斗争史绝对的,没有条件的,他们的平衡时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此一来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平衡和不平衡的。天地之间,没有纯粹的完善,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圆满。所以孔孟的所谓天道,其实只是代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事物的全面,他们的“克己去私”“事亲孝,事兄弟乃物恕”“求仁得仁”“ 爱人利物”等等正统的儒家思想,只是站在一个特定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所谓的“克己去私”何为私?在你看来是私,可在对方来说可能是利。正如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认为喜欢的,对方可能认为是不喜欢的。你认为不要去做的事情,也许对方这正是认为应该去做的,所以评定善恶,是非的标准是很难统一的,那只有像《朱子类语•卷十五》所说的:若一件事民人皆以为是,便是天以为是,若人民皆归往之,便是天命之也。孟子《万章章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眼晴就是天的眼晴,百姓的耳朵就是天的耳朵)上述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是所谓的天命的,大多数老百姓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天命”的了。当然如此的“天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维系在共同信念中生活,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放弃和别人同样多的权利,因此同时也享受和别人一样多的权利,并把自己的权利委托给一个人或一群人来管理,管理者的任务就是保护委托人的权利。
    自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行为的是非趋向,语言的善恶影响,并不总是泾渭分明的。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平衡和不平衡的。此话是否正确?如此一来,社会要正常运作,又要依赖怎样的标准呢?请赐教。
      自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