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谈 佛 学 的 开 悟
南泉普愿禅师,以牧牛喻修持,郭庵在他的第九首牧牛诗中写道:“返本还原已费功,争如直下如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这就是佛学修持到最高的境界。所谓返本还原,就是“真空无相”。禅家中的真空无相,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真空内的有,返回到自然的本色。禅家语录中也有说:“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枯荣,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观坐成败”。也就是说,一切按照本色去观察,便能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你能把自己和自然等同起来,你自己只是自然物中的一份子。你和自然一起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 自然的本色是什么呢?为什么自然物有如此的千差万别呢?这是修持者没有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道家老子中寻找到答案。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说,世界的本源,就是由一团混沌状态的物质,按照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两者达到了动态平衡,就结合起来,生成了世界的万物。由混沌状态的,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就组成了氢气。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就组成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就组成过氧化氢。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生物,就是以氮,碳元素组成的氨基酸,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组成了能指导生物发育生长的基因。由基因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物体。这就是所谓的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万物中,都存在着两个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两个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而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到达激化的程度,对立面就会相互转化,形成了新的事物。按照上述的规律去看世界,就没有什么对与错,得与失,好与坏,成功和失败之分,而只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的了。伯夷为名死于首阳山,盗跖为利死于东陵,二人的死因不同,但在损伤本性这一点来说,是相同的。那能说伯夷是对,盗跖是错的呢。善慧大士的一首诗说:“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桥怎么会流动的呢?原因是人们常以桥做坐标,所以就感觉到水在流动,如果我们反过来,以水为坐标,那么不是桥在流的吗。所谓对错,好坏,就看你以什么为标准罢了。在你认为是对的,在他的反面,就可能是错的。舟曲的过度开发,建成了25坐水电站,在政府官员来看,定是好事,是因为它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当泥石流的冲击,做成莫大的损失,那当然是坏事的了。生和死,其本质上都是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能用上述的原则去看生死,看得失,你对自己得到的就不会沾沾自喜,是因为你在这里得到的,可能在另一处失去,或你得到的,是别人失去的,而且你的得到,是不会永远的得到,最终还是会失去的。你对自己的失败,也不会过于伤心,是因为这是矛盾运行的必然结果罢了。如果能用矛盾的法则去看一切,自然就是佛学中所说的“四大皆空”的了。 梁武帝问达摩说:“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摩回答说:“实无功德。”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达摩的话,后来,六祖惠能说:“佛向心中求”,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吃斋,念经,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重要的是把你的思维方法纠正过来,学会用辨证法来看世界,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无名尼的一首开悟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垄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说的是你要寻找佛性,不用到处去寻找,佛性就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把思想方法改变过来,用辩证法的法则,去看一切事和物,你就可以得道的了。 最后我们也来一首开悟诗吧:“柳眼桃腮爱日烘,花花世界始相同。瑞香梨白多姿态,万变千般天道中。六欲七情皆妄念,偏方执着失中庸。无何心性得清净,知晓平衡万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