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呼吸凝结成泪水--依林微型小说《约会》赏析[/ALIGN]
[ALIGN=CENTER][新加坡]怀鹰[/ALIGN]
初看题目,再读到男女主角约瑟夫和梅之间“感情纠葛”的细致描写,几乎要认定这是一个现代都会里男女的“幽会”故事,甚至还产生了错觉,以为两人之间有一段极其隐晦的暧昧的过去;两人都是结过婚的,约瑟夫的妻子和梅的丈夫却在一次车祸中双双丧命,又认读者产生了另一层的疑虑。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到约瑟夫和梅的“约会”蒙上令人期待的又扑朔迷离的色彩,就在“尘埃落定”的那一瞬间,世界突然引爆,或说,遽然停顿,噢,不,是我们的呼吸凝结成了泪水。
好有特色的一篇微型小说,犹如盘山公路,一个弯又一个弯,你始终在雾中,却又分明看见山里山外的风景,但等到你抵达,眼前突然豁朗--哈!你所看到的不是真的,是作者的故布疑阵,好让你一步一步的坠入五里雾中,让你暂时迷失,她才猛力掀开帷幕;这时你的感动和叹服,如同站在悬崖边往四下张望,无限风光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时空交错,曲笔,都不是新鲜的写法,但却很恰当的交集在一起,时间是缓慢的进行,空间是一张一弛,你的心情跟着人物的内心活动起伏。
这是一篇令人激赏的微型小说,不过得小心的看,慢慢的嘴嚼,才能品出独特的味道。
约瑟夫的妻子死了10年,在“二十年结婚纪念日,妻子精心为他挑选了这套西装,他穿得俊逸潇洒,妻子快乐地说:‘永远爱你!’”,由此推断,约瑟夫的年龄不小,该是个白发幡然的男人。自从“妻子去了,他独守半山腰上的老屋十年”。
梅的丈夫也死了10年,“四十岁的梅风韵犹丰。二十年前,这款晚礼把她年轻玲珑的曲线描摹得淋漓尽致,丈夫说:‘你简直美得像颗钻石!’”。她且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三个孩子三年陆续羽翼丰满离巢而去”,整个世界只剩下她独自一人。
一个孤独的老男人、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由于际遇相同,会很自然的走在一起。两人的年龄差距大概有20年吧,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两人之间的“恋情”不算太离谱,“约会”是正常的,但难以爆出浪漫的火花。但作者却给我们安排了一场既紧张又有一点浪漫气氛的约会。
“梅把新买的化妆包打开,花花绿绿的化妆品在梳妆镜前摆成长长的一列,这久违了的程序!梅握着睫毛夹的手微微颤抖了好一阵,她不得不停下许多次,用棉花棒拭去眼角的湿润。”
“约瑟夫细细致致地刮脸,小心翼翼地梳理银亮稀疏的白发,镜子里的人看上去格外陌生。反反复复地打着领带。”
约会之前,作者营造了两人各自“梳妆打扮”的小情节,细腻而不造作。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理反应”--借助外部的动作反射出内心的欣喜。如果我们回头看,就不难理解这种心理反应。
自从妻子死了后,约瑟夫的生活陷入了一种颓废的状态,作者这么形容他:“妻子不在的这许多年,他竟然没打过一次领带!他每天不修边幅的样子几近邋遢,他的日子里充斥着的都是懊恼疚怨,和麻木。”
梅也一样,备受心灵和肉体的煎熬。“十年的伤痛、疲惫和愤恨蚕食了她心房里曾经的柔软温暖,和浪漫。”
一个失去爱妻的男人,一个失去疼她的丈夫的女人,两人之间有着共同点:丧偶。既然如此,两人之间的“恋情”是合乎常理的,虽然年龄有所差距,但这不是问题,只要彼此真心相爱。
但有一条无形的绳子横在两人中间,那是一段看似“隐晦的往事”。“十年前的那个夜晚,约瑟夫不喝得伶仃大醉,丈夫也不会飞车去载她腹痛不止的妻子赶往医院,那个深夜山路转角处的车祸就不会发生,她就不会失去为她擎着满世界幸福的丈夫”。读到这儿,你几乎可以“断定”那是场不可原谅的“绮恋”,如果你真这么想,作者的“布局”就成功了!为了制造这个悬疑,作者还设计了一些细节,如约瑟夫送梅的礼物,梅送约瑟夫的礼物,借助这样在生活中普通的细节,加深读者对他们的感情的“误解”,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作者除了注重细节描写,也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如梅和约瑟夫分别出发赴约的一连串描写,一直到“约会”真实的摆在桌面上,作者都不放过任何的机会。我们所期待的“约会”终于出现了,然而爆出来的火花却是比男欢女爱更深沉、深刻的父女之爱!
最后的引爆确实威力惊人,令人有点措手不及,但又欣然开怀,非常的折服;我们的心在刹那间绽放出烟花似的璀璨夜空,那诗意一样的情久久回荡,久久回荡……
作者的文笔极好,极细,整个小说的铺排很有条理,时空场景不断的交叠变换,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的深化。作者还布置了许多错置的情节,虽然导引读者踏入“误区”,却全为了最后的那个主题:爱!
那是人世间最真诚的爱,超越一切的爱!
让我们真诚的祝贺依林,为我们的微型小说开创新的天地!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07/003141.jpg[/imga][/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