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80
    • 经验2800
    • 文章415
    • 注册2010-04-03
    [原创]史悟录(连载)十四、辛亥元勋——蒋翊武
    十四、辛亥元勋——蒋翊武

    “蒋翊武有传了。周星林功德无量!”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是这样的欢呼的。再一想,他有传了?那真是难得!我从小学四年级起到以后的三十年,每每游山在他的墓前听到的声音十之八九是:“蒋祥武墓”,“翊”读音为义还是祥,其实也不必太过追究,白字好像是国粹,早几天中央一台的电视“不如跳舞”里,那大名鼎鼎的张国立不是把“自怨自艾”说成了自怨自爱了吗!
    蒋翊武有传?在197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里没有,我还翻阅了许多史料,也没有读到他的正史记载,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七十一年了,也没有任何报道和通讯来表彰这个为推翻帝制、无私革命的年轻人的纸写笔载的声情并茂的文献,也许是他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也许他死得太早,也许是中国人人走茶凉的陋习,到如今还有几个人记得了他?
    蒋翊武(1884年12—1913年09月),湖南澧县蒋家庙人。原名保襄(湘),字伯夔。其父蒋皋南薄有产业,蒋翊武是长子,父节衣缩食送他读私塾,四个弟弟则先后出去当了学徒。蒋翊武经多年私塾,熟读诗书,能写古文词赋,他的“字迹俊逸,遒劲有力,深受乡党器重”。实有望经科举而入仕途,他却志在救国。
    1890年,蒋翊武在周宣生、晏开甲澧兰书屋门启蒙。
    1897年,维新运动在湖南兴起,“新学”广泛流传,蒋翊武“搜求披阅,胸襟为开”,深感“惟年幼应时,尚希深造”。
    1898年,蒋翊武转读安福(临澧县)梅溪桥私塾,后欲考湖南时务学堂,因戊戌变发失败,时务学堂被封,而蒋翊武也因“言论维新,颇遭世忌”,他只得“避世幽居,岁余未出门户,诗酒为乐,意效金人三缄其口矣”。
    1900年,蒋翊武继续在梅溪桥读书。与同学杨载雄参加湘军“劲字营”。
    1902年,蒋翊武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一班就读。在学校,无论寒暑他都是“履露足趾”。学制四年,蒋翊武三个学期通读了全部课程,提前毕业。那年,正值各府、州、县生员会试,考场设在澧州棚厂街。蒋翊武不去,遭父亲责怪,他说:“奴隶功名,要他何用?”
    1903年,蒋翊武考入常德湖南西路师范学堂。
    1904年秋,蒋翊武密读了《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黄帝魂》等书,立志推翻满清王朝。当他读了《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新湖南》等文章后,便与同学发起“新知书社”,成员达四五十人。
    湖南长沙华兴会的黄兴准备借西太后生辰庆典时在长沙起义,宋教仁也从湖北回到常德设西路联络总站。蒋翊武在这里认识了宋教仁,并加入了华兴会,他在学校集结力量,准备响应长沙起义。华兴会起义失败后,蒋翊武被开除学籍成为了职业革命家,在常德祗园寺与刘复基等设立华兴矿业有限公司湘西联络分站,联络沅江、湘西一带会党,以图再举。
    1905年,蒋翊武离乡到上海,想去日本留学,由于日本政府歧视中国留学生,留日学生纷纷回国,他未能如愿。
    1906年,蒋翊武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学习,中国公学里革命党人多,蒋翊武和同学们组织竞业学会,并由刘尧澄(复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0月28日与杨卓霖创办《竞业旬报》,宣传反满革命。
    1907年春,《竞业旬报》被迫停刊后,蒋翊武返回湖南。
    1909年春,蒋翊武与刘复基再赴上海。秋,随刘复基赴武汉协助詹大悲接办《商务报》。到汉口后,入新军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兵,参加群治学社。至武昌,任《商务报》编辑。清新军中有个以士兵为主体的“群治学社”的团体,为策动新军起义,蒋翊武等人加入学社,不久蒋翊武投军,入清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
    1910年9月,群治学社改为振武学社,初杨王鹏为社长,振武学社遭清政府查办,杨王鹏等被迫离去。蒋翊武则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将振武学社改称“文学社”。
    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同文学舍成立,蒋翊武被推为社长。
    文学社成立后,积极扩大组织,不久新军所属营队里都有文学社成员和基层组织。时武汉新军兵员共有1.5万人,文学社成员占五分之一以上。可见蒋翊武等人工作的成效。
    5月,清政府宣布将川汉粤铁路收归国有,以致引发川、鄂、湘、粤四省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9月14日,蒋翊武与共进会孙武在武昌楚雄楼十号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革命的秘密会议,会后派代表到上海向黄兴、宋教仁汇报。24日两团体在武昌胭脂巷密商起义方案,蒋翊武被推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
    10月9日,蒋翊武从湖南岳阳回武昌与刘复基、彭楚藩等商议起义的日期。中午孙武等在汉口宝善里制造炸药时,不慎火药爆炸事泄,孙武被炸伤。爆炸声惊动汉口租界的俄国巡捕,晚十时俄国巡捕会同清军警包围总指挥部,党人名册、印信、文件全被查抄,起义计划也暴露。蒋翊武脱走湖北新沟(监利)。清军准备在第二天按名册大肆抓捕新军中的革命分子,当晚十时三十分群龙无首的士兵在排长吴兆麟的率领下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枪。
    10月10日,武昌全城光复,因找不到革命团体的任何领导人,仓促起义的士兵们从床铺底下拖出了还在瑟瑟发抖的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让他任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大都督,他惊恐地说:“毋害我,毋害我。”最后还别人代他在安民告示上画一个黎字。时势开了个玩笑,神使鬼差地造了个英雄。
    12日,蒋翊武回武昌,出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联络使,蒋提议扩充民军,组建义勇军来保卫汉口、汉阳。
    11月3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帅北洋军出征武汉,27日,汉阳失守,黄兴离汉,蒋翊武接任总司令,不久去职,改任驻汉招抚使。南北议和后,在孙武主持的民国政府军务部任副部长。
    1912年2月,蒋翊武在武昌创办《民心报》,与《中华民国公报》相对抗,并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任国民党参议、汉口交通部部长。
    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委蒋翊武为高等军事顾问,授勋二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皆辞不受。蒋翊武在北京时曾向袁建议要“实行征兵、移民、殖边、统一币制,兴办实业等项政事,”袁虽莫不称善,而全都没有实行。因此他提醒同人:“袁氏野心,无意民事,恐其帝制自为,专横恣睢,宜早防止,免为民害。”
    8月16日,袁世凯密杀湖北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将校团团长方维。蒋翊武等人上总统府抗议杀害,要求颁发“免死劵”。
    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9人为理事,蒋翊武、柏文蔚、李烈钧、田桐等29人为参议。蒋翊武兼任汉口交通部部长,负责两湖及陕西三省党务。
    10月,蒋翊武回乡省亲,澧县人要改路、桥名为翊武,蒋翊武对乡人申明:自己“无功可纪,不得享此殊荣,将通衢要道冠以己名尤属不妥”。几天后蒋翊武回湖北,设立汉口交通部的各级机构。
    10月初,武昌起义周年纪念,为叙述武昌首义的真实,蒋翊武、蔡大辅等人以“前文学社同仁公启”名在10月7日、8日两天上海《民主报》连载《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之历史》:
    “记者足下:
    敬启者,武昌革命团体有二:一为刘公等所办之共进会,一即同人等所创之文学社。社员较众,实力亦充,去秋起义,颇著微劳。武汉人士,无不有文学社三字印于脑中。只以历史尚稽宣布,致海内同胞,多未识其真相。近闻沪上某报,竟张冠李戴,误称为某某所创办者,因将敝社大略,约述如下,请登大报,以供众览。
    鄂军革命团体,权兴于刘敬安(静庵)、朱子龙、胡瑛、季雨霖等所创之“日知会”,后被郭某侦泄,发起诸人均被逮,朱、刘瘐死,是为第一次之失败。丁未(1907年),杨王鹏、唐牺支、潘康时、蔡大辅、李抱良等复创一“群治学社”,并与何海鸣、詹大悲等办《商务报》于汉口,以为机关。以乙酉(1909年)冬月出版,大受社会欢迎。时刘复基、蒋翊武已来鄂,先后入伍,与闻其事,社务日形发达。庚戌(1910年)三月,湖南饥民起事,谋乘机响应,未成事泄。《商务报》亦相继反对粤汉铁路借款被封,团体因之破坏,是为第二次之失败。六月,杨王鹏、潘康时、唐牺支、蔡大辅、王守愚等复谋赓续进行,更名“振武学社”。未几,潘辞差出洋,施化龙代为队官,侦知其事,杨、李、蔡等被黜,团力膨胀,一日千里,大有不可遏抑之势。同人等预备举事,后派员赴各省运动,计当时派定者,上海杨王巽,江苏钟畸,安徽邹运猷,湖南杨王鹏,两广李抱良,山东、直隶刘九穗,云南胡乔(后因事未果行),东三省邓韬,此敝社组织时之大概情形也。
    川路事起,鄂省风声鹤唳,人心动摇。本社社员增至3000余人,同人等知时会已至,因谋与共进会联络一致进行。蒋翊武为正司令,刘复基副之,定于九月初旬大举。共进会经费,由刘公担任,本社经费除由李晓湘说汤化龙担任数十元外,概由社员聚集。瑞督以川路风潮日逼,侦探密布,防备极严,不许军人越雷池一步。讵知压力愈重,反动力愈大,社员磨砺以需,大有刻不能待之势。八月十八,汉口机关部破,事益急,同人等挺身而走险,急谋于下午十二时举事。正计议间,适运送炸弹之杨宏胜被执,巡警围逮刘复基、彭楚藩、蒋翊武等于武昌机关部。杨、刘、彭三烈士遇害,蒋翊武险出,而张廷辅又被执,名册入瑞督手。瑞督按册捕人,同人等人人自危。仍以蒋翊武为总司令,发布命令,为死里求生计,而十九日之义举成矣。当举义时,王文锦、彭纪麟、马得胜、谢用权、张喆夫、李重任、余凤斋、阙龙、胡培才、江光国、王万年、熊秉坤、马世忠、杨载雄、金兆龙等首体复散,是为第三次失败。经此三次失败,原有志士,非开除即假归,惊弓之鸟,军中谈革命者,落落如晨星矣。是年冬,杨、蔡等以我辈虽出军籍,而军中革命团体不可中断。乃商以其事属之蒋翊武。蒋鉴于屡次失败,欲求一完善保全之策,遂以研究文学为由,更名文学社。同时詹大悲、何海鸣办《大江报》于汉口,与为声援。辛亥(1911年)正月元日,蒋集同志于黄鹤楼,开讨论会,研究改组方法。时社员已有800余人,推蒋翊武为临时社长,詹大悲为起草员,编订设章。社中置正副社长各一人,下分参谋、总务两部,部分数科,各标各营均举一人为代表。二月十五,开成立大会于小东门内同文学舍,选举职员,举定蒋翊武为正社长,王宪章副之,参谋部长刘复基,参议员王华国、杨载雄,侦探科唐鼎甲,联络科王守愚、李擎甫,调查科龚霞初、陈磊,总务部长张廷辅,庶务科罗良骏、唐牺支,会计科邹毓琳,纠察科胡培才、蔡子胜,惩罚科胡玉珍。以外,蔡大辅任书记,詹大悲任汉口交涉联络事宜,胡瑛参预社中一切机要及各处联络事宜。各标营代表为:王文锦、曹子清、江光国、廖家骥、陈俊德、高尚志、张喆夫、单道康、叶振中、陈道行、黄驾白、李翌寰、黄继汉、余凤斋、晏柏青、刘斌一、钟继武等,又陆军中学代表为雷洪、席正铭、、卢华等。不数月,势先发难,夺炮掳子药库,黄驾白、单道康、费维汉、蔡汉卿、刘斌一、钟继武、陈国正、雷洪、席正铭、卢华、侯源英、谢代惇、等先后率同志入城攻督署,分占楚望台及蛇山,瑞督逃鼠,省垣克复。继是王宪章、胡玉珍、祝制六、戈承元、邱其斌、黄振中等克复汉阳,詹大悲、何海鸣、林翼支、赵承武、鄢树藩等克复汉口,遂树各省独立之风声。其他如恢复荆宜一带有唐牺支,荆襄郧安一带有季雨霖、阙龙、胡玉珍、章裕昆等,运动九江、镇江等处响应则有顾鸿等,此本社起义时之大概情形也。
    革命告成,目的已达,死者含笑九泉,生者宣力民国,虽不敢以功自诩,然以数千百人,数年蓄积,夏国保种之热忱,出生入死,艰难组成之团体,亦未忍听其久于淹没,致为他人所攘夺。如某报所云,未免张冠李戴,谬误殊甚。前以破坏告终,亟宜从建设着手,改组政党,因与同盟会宗旨相符,公议全体加入,将文学社名义取消。现六党合并国民党成,本社社员尽为国民党党员。虽起义时与共进会联络,然源流各别,两不相混,而与某某则尤为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某报何所据而云然。同人等恐久假不归,乌知非有,故略述颖末,正其谬妄。至详细事实,目下编辑未竣,俟脱稿后,奉上候教,余不白。”
    此“公启”是用集体名义发表的文学社文献,内容翔实,基本可信。
    12月初,蒋翊武在武汉法租界伟英里主办《民国日报》,该报的主张是“扬孙黄,抑袁黎”;真共和,反帝制。又与国民党石瑛等人商讨江汉大学筹建事宜。24日,蒋翊武与宋教仁、石瑛联名发表《江汉大学前途》一文,呼吁教育部、各省都督为江汉大学提供经费。
    1913年2月,蒋翊武奉宋教仁命,遍走长江上下游各地,与新选议员们磋商推行宋教仁的法效法、美“责任内阁”民主治国方略。
    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4月,蒋翊武嘱李达武、李岳崧运动湘军,争取谭延闿,6月25日,蒋翊武等策划的武装起义遭蔡汉卿等部伏击,200多人牺牲,起义流产,蒋翊武、熊秉坤等人被迫出走。蒋翊武潜回湖南。
    7月,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时蒋翊武正在澧县,他接友人电报,便向父母表示“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25日,湖南宣布独立,谭延闿委蒋翊武为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26日蒋翊武在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欢饮会上阐述讨袁方略:“先取荆襄,再捣武汉,进窥河南。”30日,率湘鄂联军第三军、湖南讨袁军第一军驻岳阳,发布讨袁檄文。
    《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蒋翊武布告》、一九一三年七月:
    “为布告事。概自满政不纲,以国家为私产,匹夫肆毒,际危运于元黄,郁郁中原,将沦异域,济济志士,尽膏斧铖。辛亥八月,爰举义旗,武汉三镇,同时光复,各省义师,景应从云集,未及百日,复我邦家。饮水思源,鄂省实筚路蓝缕之区;有谋未就,豫省经悉索赋之告。其时翊武以武口余生,与鄂省诸将士,艰难险阻,备历劳辛。溅血沾衣,野宿惊魂,饮冰伤骨。盖以天赋人权,责无旁贷。划帝制之淫威,建共和之基础,同胞敌忾,舍命不渝。洎夫南北统一,五族一家,民国告成。大愿斯慰,约法告成,我又何求?鄂豫诸将士,受社会之崇拜,执卫国之干戈,跄跄济济,炳炳麟麟。乃袁世凯以无赖之小人,握全国之政柄。国人方推诚相与,冀促进于共和。袁贼竟阴谋背叛,敢实行其专制,延引豺虎,吸我脂膏;取彼凶残,大施杀戮,明害张、方,复嫁罪于黎氏,擅定官制,视约法若赘旒;而且下伍流氓,戕贼元勋;私借巨款,弁髦国会。竭国民之生命财产,成一人之子孙帝王。逆迹显然,无可掩讳。诸将士昔年辛苦之所祈,尽属子虚;今日灿烂之民国,等诸梦想。人之欲善,谁不如我?仗义执言,敢忘初志?黎元洪以谨厚长者,为革命之先驱,苦口婆心,拯斯世于水火。近忽感于人言,顿改视听。群小乘机簸弄,袁贼肆行欺侮。请北兵本以卫商民,袁贼乃直逼江西,与赣督正解释猜嫌,李纯乃乘虚袭击,限于不仁之地。当知首祸之由,即黎氏抚躬自问,能不疚心?诸将士目击斯情,愈当湔洗。公道在人,是非立判。袁贼罪恶贯盈,神人共愤。浔阳鼙鼓,万众一心,沅湘子弟,众志成城。福建则慷慨枕戈,江南则师出以律。粤东父老,声言杀贼擒王;巴蜀栖船,宣告旌旗指北。捷音频来,羽书沓至。痛北马之饮江,如秋狸之必死。翊武德薄能鲜,长揖遂初,冀终身于田庐,宁婴情于好爵。痛切剥肤,事机岂可差池?祸将噬脐,意见讵关南北,皎皎此心,当为诸将士所共谅;嘤嘤呜呜,亦不敢以不肖待人。须知高贵军人,爱国实具天职,独夫民贼,从者多属叛徒。纵令攀龙附凤,终必鸟尽弓藏。诸将士昔日勋名,手挈河山,还之汉室。曾几何时,岂不辩利害,甘为罪魁。况前年袁军蹂躏武汉,凌跞河南,江上繁华,鞠为茂草,南阳沃野,遍地荆榛。见者酸鼻,思之心悸。今复遣兵南下,继踵前规,奸淫掳掠,强暴横施,视鄂省若仇雠,以豫省为鱼肉。哀我邦人,何负于袁贼,何负于共和?长此荼毒,莫可告诉!诸将士保国卫民,顺逆何难立新。或者为积威所劫制,不敢发奋为雄,或者愤当时之指责,惟意气之是图。独不思前年主倡者,不过千人,国步艰难,智者当捐小节;同为国民,何分畛域?诩武本拥护共和之心,掬忱陨泪,告我军人:责任所在,义不容辞。尚望当日同志,共鉴此心,联翩奋起,慷慨同仇。漆智伯之头,燃董卓之脐。鸡口牛后,功成岂让人先;泰山鸿毛,轻重当能自释。一俟罪人斯得,即咏载戢干戈,庶几国家以永宁,共享自由幸福。会合有期,先此布告。中华民国二年七月”
    8月2日,蒋翊武致电黎元洪,《正告黎元洪电》:
    “武昌,黎副总统鉴:此次战衅,论者多咎公所致。翊武与公共事,久知公深,窃不谓然。公本长者,心地无他,徒以迷信袁氏,谓其才可救国,遂并其近来专横无道之举动,犹为之解说而加恕词,使国民正论不伸,而不平滋甚。迨兵衅既起,各省响应。大势所在,非至袁氏退位,兵祸无由而弭,此义虽三尺童子犹知之。以公之明,岂犹昧此?公如惧国本之动摇,外患之可虑,即当申明利害,规劝袁氏即早退位以息兵祸。袁氏虽横,知爱袁如公者尚为此言,当亦翻然,知兵力之不可穷,民心之不可拂;在职则危,去职则安。虽不听公,其势不可。一言兴邦,则天下之望,万民之誉,咸属于公。为大局计,为公个人计,皆莫善于此。若计不出此,徒受袁氏驱策,征兵遣将,忍于战争。夫匹夫之不可侮,在专制且然。观赣省一举讨袁,而响应即五六省,即令袁军势大,暂屈民军,而怨渎既深,有触必发,则举国将无宁岁矣,况民军不甘于屈伏也。即以鄂省论,往有士兵七八师,其能为公用者几何?今汰遣所余不过二三师,犹时时暴动,不肯用命。公虽爱袁,而公之将士且不能以公之心为心,推之各省莫不然。若战争延长,袁军终有瓦解土崩之日,其势已可逆料。迨大势已去,袁位不保,公以爱袁之故而受天下之谤。当时,虽至爱公者,亦不知为公计矣!且外患危迫,内争不息,必至于亡,此义各都督有以劝民军者,公言之尤切。以袁近来之所为,公诚平心察之,国家尚有不亡之理乎?去一袁即可救亡,何不以劝民军者转以劝袁,其势尤顺,其理尤当。盖舍劝袁退位之外,实无他策可以弭兵,公岂忍以国徇袁乎?翊武频年伏处燕京,于人无竞,于袁尤无纤介之嫌。惟深痛我公左右莫肯以忠言进告,致近时举措,往往与民心相逆,使天下之恨袁者兼以恨公,而肘腋之将士携贰,万为公危。何若反其道而行之,忠劝袁氏,息兵救亡。一言重轻,国民德怨,皆在此时,翊武爱公,深服公德,故敢剖陈利害,愿审度英断,无惑人言。不胜企增!蒋翊武叩。”
    不久江苏、江西等地的讨袁军事行动相继失败,8月6日袁世凯全国通缉蒋翊武:“近日查获乱党蒋翊武布告,语多狂悖,并有刊用伪印,自称鄂豫招抚使情事,实属甘心叛逆,蒋翊武着褫去上将衔陆军中将,剥夺勋位,应由湖北、湖南、河南各都督严行拿办,并着各省都督一体饬属通缉,务获惩治,以肃法纪。”
    8月8日国务总理熊希龄下达通缉令,要求各地“严厉拿解蒋翊武”。
    有报纸披露说湖南都督谭延闿:“闻黎公与各军官长会议,以湘鄂唇齿,谊若兄弟,其独立本属少数暴徒之主张,吾不忍湘民之涂炭,极力主持和平。请中央不必征讨,令彼自行取消独立,所有援赣之师,概置不究。”11日谭延闿密电袁世凯,表示“湘事措置无方,咎在延闿一人,惟维持操纵,实具苦衷。现情安谧,终当始终保持,不敢上烦荩忧。”12日谭延闓宣布取消湖南独立,“即行罢兵,电达中央,静候处分”。
    蒋翊武在长沙曾联络主战派,得知谭延闿之态度后叹曰:“尚欲支撑危局,无奈不得兵权,付之浩叹。”此时蒋翊武还天真的想到广西去,说服广西都督陆荣廷反袁,29日南行至广西全州府兴安县,被巡防统领秦步衢逮捕械送桂林。
    广西都督陆荣廷闻讯后,立即得袁世凯发电报:
    “大总统、国务院、武昌副总统鉴:
    前准国务院齐电,奉大总统令,饬缉蒋翊武一犯。当即电饬地方文武从严侦缉。兹据派出驻扎全州秦旅长步衢川一电称,已在兴安县属唐家司地方拿获该犯蒋翊武及同行之唐寿臣、覃得胜。据蒋翊武供称,“系湖南澧州人,年二十九岁,曾充北京高级军事顾问官。本年二月,请假回省。此次湖南独立,奉谭都督命为招抚使。嗣因取消独立,欲出洋游学,路经兴安,忽被缉获。唐寿臣、覃得胜系其雇用”等情。查该犯甘心叛逆,情节重大。除电饬秦旅长妥派兵弁严密管押外,应如何办理,乞示遵。广西都督陆荣廷叩。”
    袁世凯接陆荣廷电报后,电请黎元洪意见,黎于9月3日以副总统兼参谋总长的名义,回电请速杀蒋:
    “大总统尊鉴:捷密,准陆都督冬电,拿获蒋逆翊武请示办法等由。此次湘省独立,舆论威归罪该犯及谭人凤两人。谭都督(延闿)亦有蒋、谭畏罪潜逃之电告。查该犯自称鄂豫招抚使,私刻关防,广发布告,逆迹昭彰。湘鄂一带党羽众多,不予迅诛,终为后患,可否饬陆都督从速执行,以昭显戮,出自钧裁。元洪叩。”
    9月9日,陆荣廷秉承袁世凯意竟将蒋翊武于桂林丽泽门外“就地枪决”了。
    刑前蒋翊武索纸笔写遗嘱,为还未出世的儿子取名。下午三点蒋翊武“酒尽三升,所备纸亦已书完”。身穿白色丝绸服装,从容走出监狱,怒骂黎元洪、袁世凯:“谋杀元勋,弁鬂约法,拔专制之死灰,负国民之重托”。并告诫诸将士:“予死固所甘,请悬予首北门,以观袁氏之盗国,天下后世必有知予得死所者,且此次失败,为国尽忠者寥寥,翊武请先君等拼为之!”当时就有人失声痛哭。行刑的排长用手枪从背后朝蒋翊武开枪,死时年二十八岁。
    蒋翊武家书:“一、二、略。”
    “三、双亲老大人尊鉴:
    男自革命后,于人无怨,于世无竞,只为他人卖弄,致遭此惨变。然事已至此,复何所言。前月中旬,男与谭督商筹湖南独立后,即出洋求学,免涉嫌疑。二十九号抵广西全州,经该省统领秦步衢查留,九月一日押解桂林。今事已矣,惟家中之事,实有痛心。……宗仁更名承武,长大时当教养为陆军人材,万不可以男不在世姑息一切至彼不能成器也。现刘媳姊妹皆有孕,不久临产,如均是男,一名复武,一名幼武,一则教为实业人才,一现时教为教员或政治人才。……颂叩万福。不孝长男翊武泣书九月肆号晚”
    蒋翊武《绝命诗》四首:
    “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
    “只知离乱逢真友,谁识他乡是故乡? 从此情丝牵未断,忍余红泪对残阳! ”
    “痛我当年何昧昧?只知相友不相知;而今相识有如此,满载仁声长相思。”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
    他已知不识人而成今日的余恨!
    1916年9月,“湘政府拨款12000元,为公修墓铸像”。蒋翊武遗骸归葬长沙岳麓山。在山东面半山坡修建蒋翊武陵寝和“蒋公亭”,此亭今为半山亭。
    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督师北伐时,说蒋翊武“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乃下令为蒋翊武在丽泽门外建立纪念碑,并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字,镌刻在碑上。
    蒋翊武纪念碑现耸立在广西南宁翊武路南段东侧,碑座为三层阶阶,每层边长2.75米,高0.8米,碑身为四方形椎柱体,高4米。北面刻孙中山题字,余面为胡汉民撰文:
    “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以武昌防御使守危城,却强敌,事定即引去,当道縻以官爵不受。癸丑讨袁,将有事于桂,至全州为贼将所得,贼酋阿袁氏旨,遂戕公于桂林丽泽门外。今年冬,大总统督师桂林,念公勋烈,特为公立碑,而命汉民书公事略,以昭来者。公之死事与瞿、张二公不同,而其成仁取义之志则一也。中华民国十年十二月。胡汉民谨记。”
    后有挽联称:
    “满蹶袁颠,往事难追,招讨不成功,只一道檄文犹在;
    人亡国瘁,中心是悼,飘摇今若此,知将来大局若何。”

    蒋翊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蒋翊武从拒绝参加科举的朴素简单的反满思想,到萌生民主革命加入华兴会,再到全盘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率团体加入同盟会。他坚持“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宗旨,奉孙中山三民主义相号召”,忠实地执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在发动武昌起义前,他多次听取孙中山、黄兴的意见,派人到上海请黄兴、宋教仁、到武汉“主持大计”。
    与他同时代的人比,蒋翊武更显得踏实。蒋翊武认为“当今天下演竞争,惟武力乃能制胜,欲实行革命,当以联系军队为要着。”他身体力行,事事亲为,把新军士卒和最底层的群众作为主要策动对象,同时始终寻求革命团体的联合以壮大力量,所以才有武昌起义时应者如云、波澜壮阔的场面。
    同时,他的胸襟又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无私无畏,起义胜利后,党人、政客纷纷自立山头,出现了人人扩军、个个争地盘的局面,新的军阀比比皆是,而他始终没有自己的一个兵和一寸土地。袁世凯的高官厚禄买不动他专制、捍卫共和的信念,每当新的共和国遇到危险时,蒋翊武总是单枪匹马奔走在第一线,策动谭人凤独立反袁,迫使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他从不言败,从不气馁,为共和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里,我每次上岳麓山,总会转到焦达峰墓前去凭吊为自由民主献身的年青英雄,但在上世纪下叶的几十年里,焦达峰墓破败得很,没有人整理和修复,就写下了这首诗,今一并附录于下。
    悼焦达峰:
    残花枯草拥孤茔,杜宇声悲哭英雄;初创共和十日败,力行民主一朝空;
    献身汉祚浏湘恸,帝制倾亡不朽功;天下如今唯经济,无人崇古祭焦公。



    主要参考书籍:
    《辛亥首义回忆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辛亥札记》(居正),《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辛亥革命》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武昌起义首领蒋翊武蒋翊武事略》,1912年2月武昌铅印本。
    《蒋翊武》(《中国政党要人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蒋翊武传》、光明日报出版社。
     心宽天地阔,华发亦风流。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0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