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旧作,迎接七月,支持萧先生,冰云女士二位版主。
为你唱一首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
这首歌叫做《出塞曲》,不是古诗中的出塞曲。而是向往出塞的出塞曲。
大学时候,收到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只用了漂亮的行草写着这首歌词。是父亲一个同事的儿子寄来的。他在另一间大学读书,低我两级。两家当过一阵邻居。我当时很为这辞句着迷。琢磨着这是他自己写的,还是抄来的,可没有回信给他。如果不是他小我两年,说不定会写信给他。他长得非常英俊。父母就是一对璧人。
原来热血男儿,是有一点出塞的情结的,会向往风沙呼啸的塞外,向往荒漠却壮丽的山河。
后来听蔡琴唱,才知道这《出塞曲》是歌词。作者是席慕容。
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以务农为主,居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要出塞呢?答案是为了抵抗胡人的骚扰和入侵。然而,有什么事可以用一语概括呢?
多少年,农人的孩子,一朝披甲,征战远方,黄沙百战,金甲欲穿,野营于千里荒漠,盖的是茫茫天山雪,枕的是战剑与马鞍,塞外的雪,非常地冷,塞外的羌笛,声声幽怨。战鼓牛角,紧急催命。刀剑之下,胡儿的眼泪双双流落。天边的胡雁,嗷嗷哀鸣。不知是谁,在傍晚时分吹起了家乡的箫笛,望乡的征人们,一夜无眠。连年的征战,多少战士尸骨无还?将士们的尸骨,遍埋荒郊。只见无定河边的白骨,尤是春闺梦里之人。只见胡人的葡萄的绿藤,长在了汉家的庭园。
胡虏今何在,塞外属中华。
历史走过了多少生生杀杀,人群多少次的聚聚散散,国名多少次的更更改改。而河山依旧,日月交辉。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门,古时的旌旗,旧日的亡魂。在荒漠的风声中,如果细细地听,可以听见声声哀叹,声声呼唤。出塞诗,在灵魂中生发出一种怀古悲情。
杜工部有一首出塞诗最为熟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可见他对生命之悲悯。保卫正义,但不要无节制地杀伤。这是所有的政治家都应该首先具备的基本道德。
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失去生命。就在现代,长征开始时,是三十万人,到最后,剩了三万人。真真是“一将功成万古枯。”
任何的牺牲和破坏,都要以利民的,利国的建树为目的。破坏而无建树,不是功绩,是罪过。
我唱起了出塞曲,体味着出塞的豪壮,还有出塞的哀伤。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7月2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