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李白的静夜思(中国/日本)版本
    [COLOR=red]一位朋友Mr. Albert Wong 传来的很有意思的文章, 是有关李白的《静夜思》的.
    由此可见, 学海无涯啊. 即使如此耳熟能详的诗原来亦不应忽略. 這位日本華裔青年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亦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COLOR]

    『今天看ST日报,读到一则报导,说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华裔青年发现李白的静夜思的中国版大有可能是错版,日本的版本才是正本的例证,请大家研究:
       
       
         中国版: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日本版: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我也抱有同感,因两首排在一起研究时,便容易发觉动词,和形容词的相对似有些怪怪的错误,这也许真的后人自作聪明把李白的诗错付印出来,一直没人敢指正知过也:
       
         《静夜思》中日版本各异 日华裔学生揭谜底 新唐人电视 www.ntdtv.com 2009-1-27 03:22
       
         【新唐人2009年1月27日讯】日本东京一位华裔初中学生发现着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在日中两国略有不同,并执着寻找资料,揭开了谜底。
       
         李白表达望月思乡知情的《静夜思》流传甚广,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在日本,这首诗却和中国版本不太一样,而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BBC引述日本共同社的报导说,中国河北省出生的初叁学生相木将希叁年前来到日本,他在语文资料中发现这首诗与自己在中国学习的《静夜思》有两处不同,日语中的"看月光"在中国是"明月光","望山月"则是"望明月"。
       
         相木为此和同学一起咨询了出版资料的出版社,但没有找到答案。
       
         他们后来通过互联网查询、写信给中国学者等方法得知,日本的表述是李白作诗的原文,中国的表述则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
       
         共同社引述大东文化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门胁广文的话说:"有的学者都还不知道的情况,这名中学生却细心地发现了。"
       
         中国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后来包括清朝康熙皇帝钦定《全唐诗》也采用这个版本。
       
         现在中国通行的版本最初见于明朝李攀龙的《唐诗选》,并出现在清乾隆年间衡塘退士所编《唐诗叁百首》,流传至今。
       
         新唐人电视台 http://www.ntdtv.com/xtr/b5/2009/01/27/a250749.html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这真的有意思,值得玩味。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小土豆请查看邮件。谢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08560
          • 经验197721
          • 文章979
          • 注册2005-06-07
          祝贺小土豆牛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http://blog.sina.com.cn/u/1216433160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7610
            • 经验22606
            • 文章932
            • 注册2008-05-20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吟诵这首诗,我就举手问:“老师,一共就四句,为什么两句里面都有‘明月’?”结果老师说:这里学问大着呢,等你上了大学弄懂了就不错!安静听着吧!哈哈哈

            [em21]
            平心静气,随遇而安。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依林也很聪明啊.

              不过这诗是乐府体, 不忌重字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谢谢开尔, 祝姐姐身体健康, 生活愉快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7610
                  • 经验22606
                  • 文章932
                  • 注册2008-05-20
                  等我考得了驾照就回来跟你好好拜师学艺!
                  我原来没把这当回事儿!十几年前,在中国曾经开过车,只是后来到了新加坡,交通都是靠左行,反着来,加上公交便利,就没有摸过车。但也不会全忘了。

                  可是前天拿到交通手册,我就大傻特傻了!全是繁体字!天啊!我以前很少机会接触繁体,认不得几个!这两天头都大啦!考交法比靠驾驶难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等我苦尽甘来,攻得驾照,就赶回来跟你学诗词啊!
                  平心静气,随遇而安。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风中秋叶[/u]发表的内容:[/b]

                    小土豆请查看邮件。谢谢![/QUOTE]


                    已覆了. 请查收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王晓滨老师的说明, 很有启发性的:

                         宋刊本《李太白文集》(现在能见到的为日本静嘉堂藏本的影印本)、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第一句均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这应该是诗的本来面目。到了清代,情况遂起了变化。在《全唐诗》及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中,虽然保留了诗的原貌,但在各种选本如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沈德潜《唐诗别裁》、乾隆御定《唐宋诗醇》中,第一句变成了“床前明月光”,第三句仍旧。而蘅塘退士孙洙编《唐诗三百首》,则连第三句也改成了“举头望明月”。其后(包括解放后)的各种李诗选本及唐诗选本,字句大都从《唐诗三百首》。这样一来,《静夜思》就被局部地改动过了。
                                这种改动,对诗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
                                那么,改诗的人是谁呢?许多学者以为只能是人民大众。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此书“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编成,当时人口所传的《静夜思》,大概就是那样四句。一首文人诗来到民间,得到群众的喜爱,在流传的过程中,老百姓自然而然地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习惯改造它,使它更适合自己的口味。这种改造,又反过来加速与扩大了诗的传播,而随着这首小诗的广泛流传,人们心目中的李白也变得更为平易可亲了。
                              《静夜思》这首诗,能为文化水平最低的人所理解、所接受、所喜爱。这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归于它语言的明白晓畅外,还应该有内容方面的原因。短短二十字,何以具有如此广泛的艺术感染作用?很值得我们作一番探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静夜思》,我们需要把它与别的抒写乡情的诗歌作一比较,即以唐人绝句中的一些著名作品为例:
                               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从远离家乡的贬所逃归,临近故乡时,惴惴不安,诗中含有难言之隐。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在朝中做官几十年,老来请求还乡,诗中流露着重返故乡的喜悦,又透出轻微的怅惘与孤独之感。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从军西域,行旅匆匆,万里之外思乡,其情颇为悲凉。
                               柳宗元《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作者政治失意,去国怀乡,故造语危竦,情思峻烈。
                               李白也有一首《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此为诗人晚年之作,他经历了一生坎坷,老来又遭流放,晚景凄凉,心情郁愤,其乡思亦苦恨惨愁。
                               所有这些抒写乡情之作,具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所写乡情都同作者的生活经历及眼前处境联系着,因而乡情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具有个人的独特感受。二是所写乡情大都强烈、浓重,内含的感情力度大。读这样的诗歌,人们须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的处境,体察诗人的心情,才能充分领会诗意。这就要求读者具有与诗人相同或相近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或生活见闻。象《回乡偶书》所写到的鬓发变白、乡音未改等细节,是日常生活中的习见现象,这首诗就比较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另一些诗,由于所表现的乡情具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引起乡情的环境又非寻常可遇,因而,一部分生活经验较丰富或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也许能够体会其中的诗情,产生较强的感情共鸣,但另有许多人因为生活见闻与文化水平所限,不知“海畔尖山”的景象怎样奇异,不知“杜鹃啼归”的声音如何悲切,便不可能充分体会诗人的感情活动。这样一来,这些诗歌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就受到了限制。
                               李白的诗歌,向以感情强烈为特征,《静夜思》却显得情趣迥异。这一方面表明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同时,也可能与诗人特定时期的生活境况有关。由于《静夜思》的内容过于单纯,我们很难据以确切断定它作于何时何地。但综观李白其人,由于他天性旷达,一生极少思乡之作,只有青年时代刚出蜀不久时,以及临到迟暮之年,才有故乡之思在诗中出现。按以李白出蜀后的事迹,他在二十七岁前后婚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曾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渡过几年幸福而平静的岁月。其时,诗人生活安定,心境恬适,而又出蜀未久,很有可能在一个月夜中产生轻微的乡思,《静夜思》或者就是作于此时。诗中说“山月”,也切合安陆的地理环境。(原文来自起点语文网)

                               《静夜思》中的乡情在历代读者中获得了无比广泛的适应性,得到了无论文化修养如何的所有人们的普遍喜爱。而《静夜思》在流传的岁月中被局部改动过就是应了这种普遍性,诗中的“山月”不再只是李白的蜀地山月,而成了天下人都可以呤颂的每个人的故乡明月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读了,有启发,对诗改后的影响分析,尤有兴趣。长知识。谢小土豆分享!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5781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