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27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冰云[/u]发表的内容:[/b]

    这块奇石太漂亮了![/QUOTE]

    [img]../images/fileType/jpe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71722.jpeg[/imga]
    [em02]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7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研究》
           杨兴让
      内容提要
      《周易》乃为周王朝的开拓者周文王所著,实乃是一本在其非凡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有关其政权思想、军事思想、外 务思想、刑律思想以及其改革思想 的综合性著述,但由于其辞用语晦涩难懂,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曲解,并一直被占卜之流奉为占卜之经典。
      《周易研究》一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易论》,它比较详实地对《周易》作了从新论述,第二部分为《易注》,它运用古辞的原本辞性对 《周易》中的各卦卦爻辞语从新作了注释,从而恢复与还原了《周易》一书 的这一本来面目,自然也相应地破除了荒诞不经的占卜之流的说教。

      目 次
       
      第一部分 《易论》
      一、应该怎样研究《周易》…… 3
      二、《易传》评说……17
      三、《周易》的结构组成……48
      四、《周易》的思想内容……83
      五、《周易》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133
      第二部分
      《周易》注释……141
      第三部分
      《易传》原文附录……355

      前 言
      这本书本是研究《周易》原文与注释《周易》原文之用的。但考虑到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将《易传》与《易经》混为一谈,以及二者颇有些相依为命之感;而且《易传》,特别是《易传》中的《彖传》与《象传》对《周易》的解释都有它独到之处,也可以说它们乃是寄附于《周易》之外的另一种《 易经》;所以,我特将《易传》各部原文附录于本书之后以供大家鉴赏与参考,我觉得还是大有好处的。
      还有说明一点,我虽并不承认我此书对《周易》的论述与注释有什么本质上的谬误,但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的失误亦所在难免,所以特希广大研究人 员和读者予以谅解,并予以更正。
                              作 者
      一九九五年八月一日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7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杨兴让《周易研究》节选
        应该怎样研究《周易》之一
        《周易》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部古书。它著述于殷周交际之际。此书的问世,不仅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各个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兴衰。
        可以说,三千年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占卜之术便是依照这部经典。这里面不仅包括着平民百姓,也包括着一些帝王将相和一些思想造诣颇深的政 治思想家。至于一直以占卜为业的术士们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三千年来,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以及一些科学家都从《周易》的另一 面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造就了他们生平的辉煌业绩。
        历来一些思想家皆对《周易》进行了研究,尽管众说纷纭,但是,还是 在既承认《周易》是一部熠熠生辉的哲学著作的同时,又肯定了《周易》原为一本占卜用的“卜书”。比如说历史学家范文谰在他的《中国通史》中便 写道:“《周易》是许多占卜书中的一种”(见其书一百七十页),哲学家任继愈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中也断言“《周易》是卜筮之书,用来占卦的”(见其书第一篇第二章第一节的十六页注①),这就更不要说其它一些学者的看法了。
        这自然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周易》本身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占卜用的字眼。
        比如说《周易》第四卦《蒙》卦的卦辞中便有“初筮告”一语,第八卦《比》卦的卦辞中也有“原筮”一语。这里的“筮”便是指卜筮一辞。虽然 《周易》中的这一类辞语并不多,也可以说仅就这两处,但就这两处也足够 证明《周易》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卜筮的纠葛。
        还有一个,就是人们对《周易》本身的理解还受着《易传》的影响并受 其束缚。比如说《易传.系辞》的作者孔子及其门生们虽然从哲理方面对《周易》进行了阐述,但是还是承认“成天下之〓〓者,莫大乎蓍龟”这一事实,并且第一次对《周易》的卜筮方法进行了陈述,这就基本上仍肯定《周 易》乃为“卜书”。
        孔子及其门生对《周易》为“卜书”的这一肯定,这个我绝不敢承认乃是孔子们的发明,而只是一种事实记录。但是,它却影响到《周易》性质的未来。
        在《易传》中,更不用说《说卦传》这一传了,可以说,《说卦传》使 《周易》更加彻底卜筮化。
        也可能由于《易传》的影响,《周易》才既作为哲学著述而又作为占卜用的“卜书”而同时并行于世。
        但不论《周易》一书中所蕴藏的哲学性如何,但其既然是为占卜专用的书,所以《周易》为卜筮之书这顶王冠便扣在了《周易》的头上。
        尽管如此,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比如说清朝的刘一明在他的《易理阐 真》序言便说:“《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
        我虽然不完全苟同刘一明在其书中所持的全部观点,但刘一明认为《周易》并不是卜书的观点还是颇有见地的。因为《周易》中所陈述的诸内容无法使人们接受《周易》是卜书的这一观点。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也即是说是“卜书”还是“不 是卜书”呢?这便变成了一些不愿承认《周易》为“卜书”的人们所讨论的问题。当然这并不包括在既承认《周易》为一篇哲学著述而又认为《周易》 为“卜书”的人们在内。
        《周易》的卦辞里确实存在着与卜筮有关的“初筮”“原筮”一辞,《 周易》作为占卜之经典可能绝不起于孔子的时代,而起自《周易》问世后不 久,虽然《易传》的记实里也可能还有一些经过社会时间流迁的变异和《易传》作者的一些发挥与延伸(特别是《说卦传》);这些都说明了《周易》 本身可能亦借助了原有的某些早于它的《易经》的某些形式。正因为如此,《周易》才自然而然的作了卜筮用的经典。如其不然,何从一部内容与卜筮 毫无关系的《周易》为何历来相沿当作“卜书”。
        但是,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我认为对于一个学术的研究毕竟不同于历史记载:某些历史记载仅按现存的事实记载而己;而学述研究则必须 去伪存真的恢复事实的本来面目。一个是记录;一个则是研究。
        所以,我认为,一部《周易》后世的研究者们固然受《易传》的影响颇深,但都不能与《易传》相提并论。也即不能把《易传》,特别是《系辞》中的一些现象记载当作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发挥。
        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一代大儒宋朝的朱熹。朱熹虽然集历来《周易》研究各家之大长,将象数之学和义理之学集于一身对《周易》 进行了研究,但其中却悖谬多出,前言不答后语。
        比如说朱熹在他的《周易本义》里一开始首推邵雍先天四图,特别是邵 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好象此图大有什么先天奥秘一样。实际上此图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此《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也即《方圆图》,实不外乎用原始八卦的每一卦分别去“荡”其它八卦,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八八六十四卦的邵氏《方圆图》的各个部位的排列设置。
        还有如朱氏在按象数之术解释《周易》卦象时,在第三十四卦《大壮》 卦的“六五”爻辞的“丧羊于易,无悔”下注曰:“卦体似《兑》,有羊象 焉......故其象如此。”在第五十六卦《旅》卦的“上九”爻辞“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下注曰:“上九过刚,处旅之上,《离》 之极骄而不顺,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朱氏在解释《大壮》一卦时,《大壮》卦本为《乾》下《震》上,这里无《兑》卦,亦无“羊”象。朱氏所说的《兑》卦“羊”象,乃是取变卦一说。即变卦是取这一卦的二、三、四爻为下 卦,取这一卦的三、四、五爻为上卦,经过变卦之后,原《大壮》一卦便变成了《夬》卦,其卦象为《乾》下《兑》上。故朱氏有“卦体似《兑》,有羊象”一说。然而朱氏在解释《旅》卦时,却回避了“牛”象 这一卦体的问题。
        朱氏的这两处解释,是采用了《易传.说卦》中的卦象说,即《兑》为 “羊”、《坤》为“牛”、《离》为“雉”等一说。但是朱氏在解释《大壮》卦的“六五”爻的“丧羊于易”时,却采用了《兑》为“羊”这一说;而在 解释《旅》卦的“上九”爻的“丧牛于易”时,则又回避了这一说而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即纯用《旅》卦的第六爻为“─”的这一阳符号进行解说。 “羊”和“牛”本同为《周易》中的物象,本应用同一标准进行解释;然而 朱氏却没有,他完全采用了随意取舍的办法。
        还有一处,就是《中孚》一卦,其阴阳符号为(打不出来),卦象本为《兑》下《巽》上。如果按照《说卦传》所言,则《兑》为“羊”象,《巽》为“ 鸡”象。但在注释这一卦时,朱熹对《兑》为“羊”象这一事却避而不谈,却在此卦“上九”爻辞“翰登于天,贞凶”之下注道:“居信之极而不知变,虽得其贞,亦凶道也。故其象占如此。鸡曰翰音,乃《巽》之象,居《巽》 之极,为登于天。鸡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而不知变,亦犹是也。 ”朱氏的这一处显然又是在任意取舍,在此一卦里取“鸡”象而弃“羊”象。 朱氏在这里未免确有些占卜先生的玩卜术了。
        在此一卦里,此“上九”爻辞的“翰音登于天,贞凶”,除了说君王的调子不能唱得过高之外,也有如同《乾》卦的“上九”爻辞的“亢龙有悔” 成份,乃为物极必返之意,此处与“鸡非登天之物”毫无关系,此纯属生攀 硬扯。
        此种解释甚多,不一一枚举。
        历来的这些研究,不能不出现这么一个问题,作为研究,不采用同一尺度、同一标准来解释问题,而是任意附会,这样能解释《周易》吗?无怪乎 《周易》永远陷入一个怪圈之内,永远无法超脱。
        还有一个,就是《周易》本为借物取象和借物象的交感而演绎一种事物 及其事态变易的,这本是《周易》中一个最基本的哲理概念,也是一般人们 所熟知的常识。但是,在具体解释《周易》时,则不知所措,进行任意取舍 割裂。比如说在刚才列举的朱氏所用的办法之外,还有一些人们对《周易》 中一些卦象的理解也颇为荒谬。如《周易》第五十九卦《涣》卦,其 卦象为《坎》下《巽》上,即取八卦原始物质的“水”下“风”上,亦即《 易传、大象传》所说的“风行水上”之义。此“风行水上”本为“涣涣然”, 亦即声势浩大汹涌澎湃之义;然而三千年来,人人却皆将他理解为“涣散” 之义。这一种理解能解释八卦卦象和卦象交感吗?这一种理解能解释《周易》 吗?
        这只是一个例子,可以说三千来对《周易》六十四卦整卦的误解就有几 十卦之多,还不要说对每卦各爻的局部误解便随处可见了。
        又如对《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人们只看到《乾》《坤》两卦在《周易》中的排列地位的重要,但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坎》《离》两卦在《周易》结构中的重要性。比如说《周易》结构末尾的第六十三卦《既济》一卦, 此卦本由《离》下《坎》上组成,即“火”下“水”上,此卦本为水 火不相容之象,乃取大水灭火、万物归寂之势。将此由原始八卦《坎》《离》 组成新的《既济》卦安排在六十四卦的末尾,它表明《周易》中结构的首尾 始末的重要,这是一部很严谨的结构,然而人们都忽视了。
        人们不仅对此一卦在首尾结构排列的重要性未于重视,而且对这一重要 结构组成中的《既济》一卦的卦义还赋予了错误的解释。比如说朱氏在《既 济》一卦卦辞“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下注为:“《既济》,事之既成 也。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为《既济》。亨小, 当为小亨。大抵此卦六爻占辞,皆有警戒之意。时当然也”。任继愈也将此 一卦解释为:“既济卦是水在上火在下,水性润下,火性炎上,水 上与火下的情势必然引起动荡,所以既济这一卦表示事情的顺利,有前途” (见《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第一篇第二章第十八页)。秦磊在他的《大众白话 易经》里,在《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下亦白话解释道:“《 既济卦》象征成功:此时功德完满,连柔小者都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 开始时是吉祥的,但如有不慎,终久必导致混乱。”
        历来这些解释可谓小异大同,千篇一律。
        《周易》之末的《既济》一卦,本取水火不相容之势,它意味着事物的 终结。这不仅《周易》的整体结构如此,卦象水上火下如此,就其卦辞“初 吉终乱”也更如此。此卦辞的卦义关键就在于“终乱”一辞,而且此卦的第 六爻“上六,濡其首,厉”更是如此:卦象已成大水灭火之局,爻辞亦有狐 狸过河水濡其首之势,不灭之亡,更待何时!然而历来人们却一直将《既济》一卦理解为“象征成功”,不亦悲失!
        人们对于《周易》的理解就是如此,怎样解释《周易》?无怪乎一部著述国家刑律、外务和军国大计的书被列为“卜书”。
        话说到这里,也就不能不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是《周易》本身确实曾 披着一层卜筮的外衣,自《周易》问世之后,也一度将《周易》作为卜筮的 经典;但是,作为我们一些研究人员,自然也包括古代一些研究《周易》的大儒们,这些研究人员在研究《周易》时,是否曾确切地分析解剖过《周易》 的整体结构?而且是否确实对《周易》的借物取象并其交感以及对一些卦辞 爻辞是否真正的理解?如果对这些不理解,还谈什么解释《周易》。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周易》呢?我觉得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周易》时,我们绝不能把《易传》对《周易》的解释作为解释《周易》的标准,不能以《易传》的是非为是非,而只能以《周易》的 是非为是非,《易传》中的某些解释只能作为参考。而且也可以反过来说,不仅不能以《易传》的是非作为解释《周易》的标准;而且是要用《周易》的本义来衡量《易传》对《周易》的理解程度究竟如何。
        第二,我们必须详细地解剖《周易》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其阴阳符号之间的各种变易组合,那怕就是一点小小的细节也不能放过,以便从中查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为什么《乾》卦《坤》卦居《周易》之首,《坎》卦《离》卦居上经之末?而又以原始《坎》《离》两卦相互上下换位变 易而组成的《既济》《未济》两卦又编排在一部《周易》之末尾?为什么有 些卦的上卦转换为下卦的下卦,而其上卦又自行消失?为什么六十四卦中就 有五十六个对应的卦的阴阳符号正好相互颠倒位置?又比如说有些卦义有对 应关系,有些卦义则是递进关系,有些卦义则是独立的,等等。如果不对这些整体结构,部分结构,那怕是一个细小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也就可以 说我们就根本不理解《周易》。
        第三,我们不能因为《周易》中有一些“筮”一类的辞语,也每言吉凶事,而简单地将《周易》理解为“卜书”,而要深究《周易》中的思想内容,抓住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切忌为一些现象所惑。比如说《周易》中每每出现 的“或从王事”、“利建侯”、“利用行师,征邑国”、“田有禽”、“田无禽”、“利见大人”等等这一类立国征战杀伐的辞汇,它们难道是为一般占卜用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予以深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这些,也 就说根本无法理解《周易》。
        第四,研究《周易》时,注释必须用同一标准,不能一会儿用公尺,一会用市尺。比如说前边说过的朱熹在用象数之术解释《周易》时,则完全采 用了《说卦传》的标准,但当发现那一象数对他的解释有利时,便采取或硬 性附会某一象数,那一象数对他的解释不利时,则舍弃或歪曲,这样来解释《周易》显然是不允许的。
        第五,研究《周易》时,不能过份地强调每一爻的阴阳符号。因为直接变易形成六十四卦的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这八个原始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 八种物质,而再已不是什么阴阳符号 。也即是说 ,《周易》的作者在编排《周易》六十四卦时,只能注意到形成六十四卦的上下两卦的含义,(比如 《涣》卦由《坎》下《巽》上组成,其作者编排时,他只能注意《坎》 下《巽》上所代表的“风行水上”的含义,再也无法顾及到每卦中的每一阴号 或每一阳号再代表什么意思了,在此其阴阳符号已失去了作用),如果我们在研究《周易》每一卦或每一卦的每一爻时,仍然强调每卦的六个爻位的阳符号的作用,那实在就是一种愚昧。
        第六,在研究《周易》时,不能把原来的《周易》的《乾》、《坤》、《巽》、《震》、《坎》、《离》、《艮》、《兑》所附有的物象天、地、 风、雷、水、火、山、泽和《周易》中陈述的牛、羊、鱼、龙、马、鸟等一 般物象等同起来。《周易》中原有的八卦物象是用来演绎《周易》变易的;而《周易》中一般借用陈述的物象则是用来比喻某一事物的。这是两个范畴不同的东西。如果把这两种不同范畴的物象混同起来,那即使不是故意混淆或 如同卜筮之学的故意附会,那也同样是一种无知。
        第七,历来的易学界分为“象数之学”和“义理之学”两大类。就象数之学而言,我认为在研究《周易》时,我们固然要注意到由原始八卦物质组成六十四卦每一新的卦象的含义,但我们更要注意到每一卦各卦辞爻辞的本 来的内在含义。这是因为象数固然重要,它有时确实起着象征某一卦的含义,如《涣》卦的“风行水上”代表着“涣涣然”;但是有些卦的物象含义却并不怎么明显,比如说“《遯》卦为《艮》下《乾》上,为天在山上,其含义到底如何,确实不好理解。如果遇到此种情况,我们必须着重于对于每一卦 卦辞和六个爻辞理义的理解,如若我们仍然死抠物象的含义,那恐怕就有些 刻舟求剑了。
        第八,研究《周易》时,一定要把每一卦的六个爻辞当作统一整体来研究,切忌将每一卦的每一爻辞孤立起来作以解释。更是在研究每一卦的每一爻辞时,对每一爻的解释要思想前后一贯,切忌就一爻义的解释也前言不答 后语,互相矛盾,或断裂分解。比如说《旅》卦“上九”爻的“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口+兆);丧牛于易,凶”,历来就解释为“鸟巢失火被烧掉,行旅之人得高位先喜悦欢笑,后因遭祸事而号啕痛哭;牧人在牧场上丢失了牛, 有凶险”(借秦磊语)。这一解释不要说对此卦的卦义解释对不对,就其将 此卦按“行旅”来讲,“行旅”之人又与“牧人”放牧又有何关系呢?这不是前言不答后语吗?又比如说《益》卦的“上九”爻“莫益之,或击之;立 心勿恒,凶”,历来都解释为“没有谁来让他受益,倒是有人来攻击他;内 心拿定了主意却不能持之以恒,必然会有凶险临头”(借秦磊语)。这一解 释自然也不说对此卦义的理解如何,就对此一爻前半句理解的“莫益之,或击之”是“没有谁来让他受益,倒是有人来攻击他”和对后半句理解的“立 心勿恒,凶”是“内心拿定了主意却不能持之以恒,必然会有凶险临头”, 这种前半句的解释和后半句的解释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持之以恒”又指什么呢?
        当然,这只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但在解释《周易》中,此类事却颇为不少。如果我们不顾《周易》的整体思想,不顾每一卦的整体思想,甚至不顾每一爻的整体思想及其每一爻内在含义的一致性,随意割裂,任意解释,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第九,在研究《周易》时,我们固然要注意到每一卦卦名的重要性;但 也要注意到有些卦名其实与其卦的内在含义并不相符,也即名不符实。比如说《师》卦的卦名就明显的寓意着立师行师之意;但《归妹》一卦,按其卦名,自然是言谈婚嫁之卦,但其实与其实质所寓意的“急速”之义相距甚远。又比 如《噬嗑》一卦的卦名,却与它本身刑律含义并不切近,我们只有通过对《 噬嗑》一卦的卦辞爻辞理解之后才能谈到理解此卦,切忌为其卦名所惑或所困。
        第十,研究《周易》的某一卦的卦义时,要适当地参 阅一下前后数卦的内在联系,不要把某一卦孤立起来研究。《周易》有些卦则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或者说,《周易》除了某些个别的独立的卦(如《噬嗑》为刑律之卦)和一些递进关系的卦(如《屯》《蒙》)之外,一般大多数卦还有对应关系的。 就这一点,更在研究某一卦的卦义时,更应参阅其卦与前卦或与后卦的对应 关系。比如说《涣》卦,其卦象为《坎》下《巽》上的风行水上,本当“涣 涣然”,这不仅与其象数吻合,而且与下一《节》卦又正好对应:正因为有上一个风行水上的“涣涣然”的《涣》卦,下一卦才应当出现有节止的《节》卦。如果按照历来的解释《涣》卦为“涣散”之义,不仅与其卦象并其卦爻 辞不附,而且与下卦的《节》卦也不对应。
        又比如《归妹》一卦,它本来是与《渐》卦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对应 的。人们由于《归妹》一卦的一些爻是谈婚姻的,并因其卦名为婚嫁之《归妹》,所以将《归妹》一卦理解为此卦“象征婚嫁”;而因为《渐》卦的一些爻辞句句不离“渐”一辞,加上其卦名为《渐》,所以将《渐》卦理解为 “象征循序渐进”。这实际上都是误解。将《渐》卦理解为“渐进”之义何 不见《渐》卦的卦辞为“女归,吉,利贞”一语?将《归妹》一卦理解为言谈婚姻何不见其卦辞为“征凶,无攸利”一语?这两卦实际上都是借以婚姻 的过程来言谈事物的“渐缓”与“急速”之义的,也即《渐》卦是以“ 女归”来言循序渐进之理,而《归妹》卦则是以归妹僭越常位来言急速之弊。这都说明我们在研究《周易》时,应适当参阅对比一下前后几卦的内在联系,我认为这对理解《周易》还是大有好处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杨兴让《周易研究》节选
          应该怎样研究《周易》之二
          第十一,研究《周易》时,还要注意到相距甚远的某些卦与某些卦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说要注意某些卦从某些卦化来的问题。比如说第十卦《履》 卦与第四十三卦《夬》卦。《履》卦是言“武人为于大君”的,《履》卦“ 九五”爻辞为“夬履,贞厉”,实际上,《履》卦,特别是“夬履,贞厉” 一爻,它就为《夬》卦的武人兵变和平叛的《夬》卦埋下了伏笔,也即《夬》 卦是从《履》卦中化来的。在研究《周易》时,对于这一类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第十二,我们研究《周易》时,要正确理解《周易》中的一些辞汇,切勿机械教条地死搬硬套。比如说“大人”、“丈人”、“天子”、“君”、 “王”、“侯”一类辞汇。这里的这些辞语实属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君王。 在解释这些辞语时,不能将这些辞汇按封建等级制度来理解,不能把“大人” 当作一般高于平民的封建官僚来理解,也不能把“丈人”当一般“长老”的意思来理解,也不能把“侯”与“王”与“天子”分得一清二楚。在周朝以 前,虽有国家建制,但其政权和其称谓还有某些部落的痕迹,这些辞汇往往 是混用的。在理解这一问题上,《易传.彖辞》的作者理解就比较正确,一代大儒朱熹的理解就谬误。比如说《师》卦,其卦辞为“师:贞,丈人吉,无咎。”对此一处的“丈人”一辞,《彖辞》则曰:“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这《彖辞》中虽没有提明“丈人”一语,但在这省 略的言语中已含着“丈人”即“王”的意思。也即这个“丈人”,如能师众以从正,则可成 王业矣。但此一处的“丈人” 一辞,朱熹则解释为“‘丈人’,长老之称。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朱熹的这一解释,《师》卦中的“丈人”便成了一个“老成之人”的“长老”,也就是说,仅是一个军帅而己。这一军帅之 称的臣僚与为王或称侯的君主那就天壤之别了。我们虽不能说《彖辞》的作 者所有言论都十分正确,但此处则言中了。但如果我们按朱熹此处的解释, 那恐怕永远也无法接近《周易》。又比如说《师》卦的“六五”爻“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中的“田有禽”,朱熹则注为“ 兵端者也,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田有禽’之象。”这种解释是 正确的,朱熹没有机械地将“禽”解释为一般的飞禽走兽,也没有机械地将 “田有禽”解释为一般的田猎,而是将它解释为“兵端”或战争之猎物,这就基本上切近了《师》卦的本来原义。但一些人对“田有禽”还有另一种解 释,比如说秦磊在他的《白话易经》中将“田有禽,利执言”解释为:“田 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秦磊在此处就机械地将“ 禽”解释成一般的飞禽走兽,而将“田有禽”也解释为一般的田猎了。在此 “田有禽”一辞中,我们从秦磊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到,其解释看起来好象十分正确,但却悖谬千里。如果都是如此理解辞义,又何能解释《周易》。从 此我们可以看出,能不能恰当地理解《周易》的辞义,其关系何等重大。
          第十三 ,《周易》一书基本上是由以下一些特殊辞汇来组装的 ,这就是“亨”、“贞”、“利”、“孚”、“吉”、“ 凶”、“咎”、“吝”、 “悔”,对于这些辞汇的理解程度如何 ,实关系到《周易》一书的性质。 这些辞汇,它牵涉到一个主体客体的问题,也即就是说,《周易》中每每言 及的“吉”与“凶”等辞是指何人而言的问题 。对于《周易》书中的一般 “吉”、“凶”、“咎”、“悔”,人们自然理解为对主体而言 。比如说 《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者,厉无咎”中的“无咎”, 同卦“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中的“无咎”,同卦“上九”爻辞 “亢龙有悔”中的“有悔”,《坤》卦“六四”爻辞“黄裳,元吉”中的 “元吉”,这些谁都知道是指《周易》书中所指的“君子”或“从王事”的 帝王诸侯们。但是对《周易》中某些地方出现的“吉”、“凶”、“咎”、“悔”一辞,不仅是有些人们,可以说是历来所有的人们皆认为是指客体而言。比如说《蒙》卦“六四”爻辞和“六五”爻辞。“六五”爻辞为“困蒙,吝”,秦磊在他的《白话易经》中将此爻辞解释为“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 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秦磊的这一解释,就颠倒了这些爻辞中“吝”的主客体的位置。本来这一爻辞是说《周易》中的 主体,即“君子”或帝王们不应采用“困蒙”的政策,也即今天说的愚民政 策,若实行这种“困蒙”政策,其结果对帝王们则是不祥的 ,并不是对蒙 困者不吉祥的。“六五”爻辞为“童蒙,吉”,秦磊在他的此书中亦解释为 “童蒙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秦磊此处的解释也颠倒“吉” 的主客体位置。本来这一爻辞是说,对于《周易》中的“君子”帝王们来说,“童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这有如我们喜欢天真幼稚无邪的孩子 幼童一样。“童蒙”是指《蒙》卦本身而言,所谓“吉”,也是指《周易》中主体的“君子”帝王们而言,并不是如秦磊所说的“吉”是对“蒙童”的 虚心求教而言。
          又比如就《噬嗑》一卦中的几爻,人们在理解“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噬肤,灭鼻,无咎”、“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时,皆认 为这几爻中的“无咎”一辞乃指主体而言,即《周易》中所说的施行刑罚的 君子帝王们。这一见解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在理解此卦的“上九,何校灭耳、 凶”一爻辞中的“凶”的主客体位置时,却将“凶”当作客体一方来讲,即不 是把“凶”一辞的对象当作《周易》所说的君子帝王们,而是当作受刑罚的 囚犯们。这一理解本身就颠倒了此一爻辞主客体的性质。本来此爻辞所说的 “凶”,乃是指《周易》中所说的君子帝王们本来其用刑在于惩治,而不是 堵塞,若用刑到了“灭耳”,则失去了用刑的意义,对君子帝王们这些统治者来说,自然是不吉祥的。
          在理解《周易》中的“吉”、“凶”、“吝”、“咎”、“悔”一类辞 时,只有碰到如同《比》卦卦辞中的“不宁方来,后夫凶”中的“凶”辞时, 我们才能将此一“凶”辞的含义理解为客体,即指《周易》中所说的君子帝王们的另一对立面来解释;其它《周易》中的“吉”、“凶”、“吝”、“ 咎”、“悔”一类辞皆是对《周易》中主体的君子帝王们而言的。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在此问题上予以疏忽,将会得出一些与 《周易》原本意图完全相反的结论。
          第十四,我们研究《周易》绝不能用现在一些辞义来解释《周易》。比如说“资斧”一辞。现在人都将“资斧”理解为路费或一些人所说的盘缠。 在一些小说中也如此使用。比如说《聊斋》中的《竹青》一文中就如此。但这“资斧”一辞在古代本为“利斧”,除此没有别的任何含义。由于《周易》 中的“资斧”一辞经程颐解释为“资财”之后,人们才将“资斧”一辞用作 路费或盘缠的代名词。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用路费盘缠来注释《周易》中 的“资斧”一辞呢?如此解释又怎能解释《周易》呢?
          第十五,我们在研究《周易》时,对《周易》中的某些现代人常见的辞语的含义绝不能用现代一些人们所熟知的辞义去作解释。因为《周易》毕竟 是古代的东西,一个辞在古代的含义和现代是大不相同的。还有中国的辞语 为一辞多义相当普遍,我们在研究《周易》时,应当挑选那一种辞义更贴近 《周易》的整体思想和整体内容。只有如此,我们对《周易》辞语所下的注 释才能贴近其本来含义,也才能正确地理解《周易》。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第十九卦为《临》卦,第六十卦为《节》卦。《 临》卦“六三”爻辞中有“甘临,无攸利”一辞;《节》卦“九五”爻辞中 有“甘节,吉”一辞。历来易学家皆对“甘”一辞用“甘甜”下注,这样“ 甘临”便变成了用甜言蜜语去临察天下;而于“甘节”,则在不知所以然的 情况下随意注释了。就《临》卦之“甘临”,若把“甘”当“甘甜”下注,不仅于其本身语辞甚为牵强,而且与其后所下的断语“无攸利”也甚不相 通,对于此,历来易学家只好随意附会了。实际上,“甘”一辞,在古代, 还有“缓”的意思(见《广雅释诂》),“甘临”,实指君王迟迟不去临天下政事的意思,故才有其后的“无攸利”的断语。《节》卦中的“甘节”的 “甘”,同样为“缓”之义,也即“甘节”乃是缓缓的节制自己的行为,这 才吉祥,言下之意有如今天的不要急刹车的意思。如果我们用“甘甜”来为 “甘节”下注,恐怕连牵强附会也附会不上了。又比如第五十五卦《丰》卦, 其卦的“初九”爻辞中有“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对于这一爻辞中的“配主”中的“配”一辞,历来易学家皆按“匹配”之义予以注释,“配主”便 变成了地位相当的对手或伙伴。但实际上,“配”一辞的原义本为“酒色” 之义(见《说文》),由于后人借为“妃”字,“配”一字才失去其本义,变为“匹配”之义。在《周易》《丰》卦中,“配”一辞仍为“酒色”原义。 “主”乃指君主,“配主”乃指贪恋洒色的无道昏君。“遇其配主,虽旬无 咎”,乃指王师在帅师征伐中,遇到了一个荒淫的无道昏君,与这种君主作 战,就是荒废一些时日,也不会有什么灾祸。我们如果用“匹配”来为“配” 一辞下注,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周易》。
          对《周易》辞语下注释 ,我们仅列举了这几个典型的例子,但足见给《周易》辞语下注释的重要性了。如果注释辞语选择不当,不仅对《周易》 研究无益,而且愈注愈荒诞离奇了。
          最后一个是,我们在研究《周易》时,首先是解剖,是还原,是还原一个《周易》的本来面目;是我们如何尽量靠近《周易》,而不是《周易》如 何靠近我们。这是研究一切事物最起码的常识,自然也是研究《周易》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切不可违背这一常识。
          我想,我们只有这样研究《周易》,才能揭示还原《周易》的本来面目。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1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
            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
            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内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内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
            《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
            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
            其图形(二)下注为:
            《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其图形(三)下注为: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0444.png[/imga]


            其图形(四)下注为:
            前八卦次序图,即《系 辞传》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0639.png[/imga]

            其图形(五)下注为:
            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子中,极于午中。阴生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峙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0900.png[/imga]

             
            其图形(六)图形(七)下合注为:
            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朱熹除了这些注释外,还在《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处注道:“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1045.png[/imga]

            朱熹除了以上各处注说明外,还在《卦变图》之后有一段注释说明文字,其文字为:
            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卽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
            这是《周易本义》中所绘的结构布图及其文字说明。
            朱熹把这些图形,特别是先天八卦次序图和方位图列入《周易本义》,可以说有道理,也没有道理。所谓有道理,即这些阴阳符号变易本取材与《周易》,而且邵雍在运用数字起卦后,仍在运用《周易》各卦中的爻辞来进行占卜。所谓没有道理,是邵雍所绘制的先天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与《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不一致。
            当然这些邵氏已坦白地承认,他的易经结构图分为先天伏羲之易和后天文王之易。
            对于文王和后天之易的图形结构,邵氏只绘了两个图形,即《文王八卦方位》和《文王八卦次序》。这两个图形结构很简单:他有如朱熹所说的,它来源于《说卦》。
            但邵氏所绘制《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却令人费解。也就是说,邵氏为什么把《周易》的原始八卦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次序进行排列?为什么把六十四卦的次序排列为乾一、夬二、大有三、大壮四、一至到比六十二、剥六十三、坤六十四呢?还有此外圆内方的邵氏《方圆图》的编排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2
              为了弄清楚这些,我们不妨先从《方圆图》入手。
              有关这一《方圆图》,清代的刘一明在他的《易理阐真》中曾把它分解为三个图形,此图形倒分解得清晰明了,我们倒不妨把它复制如下。
              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见图(八)。
              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见图(九)。
              刘一明所绘的《邵尧夫方圆图》见图(十)。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1456.png[/imga]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191530.png[/imga]

               
              刘一明所绘的先天三个图形,这些图形见于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中。就《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所印的版本而言,里面显然有很多谬误之处。比如说除了第一个图即《圆图》中的内圆外圆的对称并不规范外,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在内圆《坤》卦卦形外围附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部分,将外围的《坤》卦错写成《离》卦。这样内圆《坤》卦的外围八卦就形成了《乾》、《兑》、《离》、《震》、《巽》、《坎》、《艮》、《离》,这里《坤》卦外围的八卦便少了一个《坤》卦,多了一个《离》卦。又比如说第二个图形,即《方图》中,在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第五个卦形,此卦为《小过》,其卦形为《艮》下《震》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此图最后一行从左往右数第七个卦形,此卦为《夬》卦,其卦形为《乾》下《兑》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就这两个《圆图》与《方图》的文字和阴阳符号,其错误就是明星易见的。
              此书所绘制的第三个图形,即《邵尧夫方圆》,此图却颇令人困惑。按此图的《内方图》,其中有六处明显错误。一是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第一个卦形(以下皆从左往右数,不再重复),其卦为《遯》卦,其卦形为《艮》下《乾》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二是第二行第四个卦形,其卦为《小过》,其卦形为《艮》下《震》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此一卦形阴阳符号画错与前一个《方图》中犯了同样错误,不知何故)。以下还有此《内方图》中的第三行第七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四行第八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五行第四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八行第五卦的阴阳符号画错,此处就不作一一说明,读者一看便知。
              那此《方圆图》的《外圆图》又如何呢?
              《外圆图》又分为《内外圆》和《外外圆》两个部分。
              《外圆图》的《内外圆》是由原始八卦的符号组成,即由《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个阴阳符号依次组成。《外圆图》的《外外圆》是由这八个原始八卦阴阳符号又分为八组附在《内外圆》的外围而组成。这一问题在《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中已表现得很明显。
              但是,我们查一下《邵尧夫方圆图》的《外圆图》,将会发现与此大相径庭的问题。
              我们就权且不查《外圆图》的《外外圆》的阴阳符号,就以《外圆图》的《内外圆》的阴阳符号而论,是画了八个原始八卦的阴阳符号,但是却有两个是《乾》(☰)卦符号;有三个是《离》(☲)卦符号;有一个是《坤》(☷)符号;有一个是《艮》(☶)卦符号;有一个是《兑》(☱)符号。
              而且其排列顺序也与《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不一样。
              《周易》的图形全是用阴阳符号组成的,一个阴阳符号的错误,将会导致一个卦的整个变形,它已不是此卦,而变成了另一个卦形。更何况《邵尧夫方圆图》乃全部是用阴阳符号表示的。
              我们要说此一刘一明所绘的《邵尧夫方圆图》不同于朱熹《周易本义》里所绘的《方圆图》,即《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是另一种《方圆图》,那绝不可能。因为此《邵尧夫方圆》乃是由前一个《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和《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合并而成。但它与前两个图形不符。还有,不论怎么讲,《邵氏方圆》的《外圆图》乃是由内圆八卦和外圆八卦相荡而成,此《外圆图》的《内外圆》只有原始八卦的五种卦形,它又有怎样荡成现存《周易》的各种六十四卦卦形呢?
              看来,此《邵尧夫方圆》的《外圆图》和七《内方图》一样,都有着明显的错误。
              刘一明所绘制的《邵尧夫方圆》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不知出于原著?还是点校者在校正时出现了错误?还是排版时出现了错误?我就不得而知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3

                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追究这些东西,我在这里只是向读者说明一下,不然,读者将会认为刘一明所绘的《方圆图》与朱熹《本义》所绘的《方圆图》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它们是一种图形。
                话该说回来了,我们不论刘一明所绘的三个图形的错误如何,但它却能过给我们带来这样一启迪,即从刘一明所绘制的图形中看出令人迷茫的《方圆图》阴阳符号相摩相荡所形成的轨迹。
                所谓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也即《方圆图》,其《内方图》,实不外乎是先将《乾》卦的符号(☰)排列在最下一层,而连排八个;然后再与其它《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的符号(从右往左排)相组合,这样自然就形成了最下一层的《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个新的卦形。也即用《乾》挂逐一同其它八个原始八卦(包括自身)相组合而成。如同此法,再用《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原始七卦的阴阳符号再逐一和其它八个原始八卦相组合,自然便形成了这一六十四卦的《内方图》。也由于这原始八卦自身相结合仍等于自身(如上《兑》下《兑》仍为《兑》卦)。所以,在其《内方图》中就形成了从《乾》卦到《坤》卦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一条中心斜线。”
                所谓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外圆图》,实不外乎用《内外圆》的《乾》、《兑》、《离》、《震》、《坤》、《艮》、《坎》、《巽》的阴阳符号(逆时针排列)和《外外圆》的八个《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阴阳符号(一半按顺时针排列,一半按逆时针排列,参图八,刘一明所绘制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相摩相荡而成,由此相摩相荡即形成了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的《外圆图》各卦的排列位置。
                应该说邵氏的《方圆图》也并没有多大奥秘,人们所推崇并感到迷惘的《方圆图》也不过如此而已。
                也不能不说,邵氏也为此费了一番苦心。
                但从另一方面讲,即邵氏《方圆图》原始八卦的次序排列,除了受了朱熹所说的借用了《说卦》中曾运用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火相簿,水火不相射”这种原始八卦的相互属性照应外,看来邵氏在《内方图》的次序排列运用上还运用了“二进位制”这一数学原理。如其不然,在原始八卦的排列次序上很难形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在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上也很难行成乾一、夬二、大有三、大壮四等等。按邵氏深为精通数理,并曾用简单的数字起卦代替筮草起卦来看,邵氏在运用“二进位制”来编排他的《方图》绝不是不可能。从这一方面讲,邵氏虽不一定懂《周易》中有关各社会科学的变易学说与其变易结构,但他于数理自然科学的变易学说和结构还是卓有建树的。
                或者换句话说,邵氏的《方圆图》,不能不说他没有独特的地方,若果说邵氏由此进入科研方面,我相信他并不比我们现代某些科技精英逊色。若说将此《方圆图》用于军事布图,这一布阵设防恐怕连鬼神也要愁十分。若说用于一些科技的图形方面,也可能还是遥遥领先的,十七世纪的欧洲莱布尼兹就因看了此图而悟出了“二进位制”的数学原理,而这一数学原理又促成了今天的电子工业。
                但是,邵氏此《方圆图》对于研究《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特别是对于研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我却不敢承认它真有什么可取之处。我说我们能看到的也不过是每个原始八卦又分别与其它八个原始八卦相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卦形而已,其它没有别的。
                至于此《方圆图》的“天圆”“地方”一说,也只能说是一种科学落后的表现。
                还有,《周易本义》中有一个《卦变图》,即由“一阴”“一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二阴”“二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三阴”“三阳”变化而来之卦,由“四阴”“四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五阴”“五阳”变化而来之卦。比如说《剥》(䷖)、《比》(䷇)、《豫》(䷏)、《谦》(䷎)、《师》(䷆)、《复》(䷗)六卦皆五阴一阳之卦,它们皆由《复》卦“一阳”而来。比如说《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六卦皆五阳一阴之卦,它由《姤》卦“一阴”而来。此一《卦变图》到刘一明的《易理阐真》一书中则变为《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
                在此《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中,我们不谈其阴阳符号如何,单就此图将《夬》卦的“夬”写成“央”,将《未济》卦的“未”写成“朱”,就可见此书点校与排印的质量如何了。
                我们不谈这些,但就朱氏《周易本义》和刘一明的《易理阐真》  两书中的卦变图形关系来看,我觉得并没有什么,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周易》的结构问题,也就如朱熹在《卦变图》下注释的“非画卦作《易》之本旨也。”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4
                  我们在谈《周易》的结构组成之时,先谈了朱熹《本义》里介绍  并推崇的一些邵氏所创的《周易》结构布图。就《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可以说邵氏这些图形根本就谈不上《周易》的本来结构组成,它最多只能算是阐明八卦相摩相荡成六十四卦而已。那么,《周易》一书中的本来的复杂的结构组成又如何呢?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并一目了然起见,我们还是先依照《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来画一张图表,这样比为了查对某一卦的阴阳符号而翻若干页方便得多。
                  这一《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有六十四卦的编号;有每一卦的卦名;有每一卦的下卦与上卦的卦名;也有每卦的阴阳符号。
                  《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214754.jpg[/imga]

                  现在,我们来研究《周易》的结构组成。
                  参照我们所绘的六十四卦编排图表,我们将会发现,《周易》的的第一种结构组成,就是用(—)和(— —)两种符号组成,这个只要我们看一看此图表,便会立即明白。也即就是说,不论此图多么神秘,其符号多么纷杂,但亦无非是一长(—)两短(— —)的两种符号而已。
                  在《周易》中,这一长符号(—)便叫做“阳”,这两短符号(——)便叫做“阴”。《周易》便是由这两种符号无数次变易组成而成的。
                  这是《周易》第一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二种结构组成是,《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是由上、下两个卦组成,这上、下两卦各附有卦名和阴阳符号。但只要我们查一查此图表,便会发现《周易》中存在着八种基本卦形。在六十四卦中,其中有八个卦形是由它自身的两卦上下重叠组成,其它五十六卦则是由这八个基本卦形互相交错变易而来。这八个基本卦形便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周易》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这八个卦形各代表八种物质。《周易》的变易除了在《乾》《坤》这个阴阳变易的大前提下的变易之外,另外的变易乃是建立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些物质基础上的。
                  也即就是说,一部《周易》,其基本组成无非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些原始物质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这便是《周易》的第二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三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上下  卦的交感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物质的两卦而组成一种新的卦形呢?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两种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新的形态这一问题。比如说《涣》卦的阴阳符号是(䷺),其下卦为《坎》,代表水,其上卦为《巽》,代表风。也即是说《涣》卦这个新形成的卦的形态乃是由原始八卦中的“水”和“风”这两种物质组成,意思是如同《大象传》所指出的“风行水上”之义。这一“风行水上”的《涣》卦的形态性质实际上乃取“汹涌澎湃”的意思,所谓《涣)卦的“涣”也是“涣涣然”的意思,即取水势浩大之义。可惜的是三千年来易学界惜将“风”与“水”变易组成的“风行水上”的新形态的《涣》卦解释为“涣敞”,真是遗憾千古。
                  在谈到《周易》六十四卦上下两卦“交感”问题时,这里附带说  明一下,任继愈曾认为“交感”如同“男女交感产子女”一样,并认为六十四卦中的“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性质的”。为此,任继愈列举了一些例子。如《泰》(䷊)卦地在上,天在下,地气下行与天气上行交感而为吉;如《既济》(䷾)卦水在上,火在下,水下行与火上行交感而表示事物“顺利”、“有前途”;如《噬嗑》(䷔)卦火在上,雷在下,不交感,“意味着不顺利,事情的不成功”(见《中国哲学史》第一分册十七至十八页)。实际上,任继愈的这些说法是欠妥的。比如说《噬嗑》一卦,这卦本身乃是言刑律之道的,它本身并无什么“吉”与“凶”可言。又比如《既济》一卦,它由原始八卦的上水下火组成,但这只意味着大水灭火之势,它虽交感却并不吉利,我们不能只看卦名为“既济”便认为吉利,《既济》卦的卦辞“初吉终乱”和“上六”爻辞“濡其首,厉”均说明了这一问题。
                  由此,我们说《周易》中的交感只能是由原始八卦属性交感而从新孕育出一个新的事态,别无其它。
                  《周易》中存在着由八卦的八种物质通过其属性交感而形成了六十四卦某些卦各种新的卦形并形成了这些卦的新的事态,这是《周易》第三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四种结构组成,乃就是除了用八种物质的属性交  感变易组成六十四卦某些新的卦形与其新的事态外,而且还有八种原始物质及其属性统辖并包容着《周易》的整体结构。比如说用《乾》《坤》两卦居首;又用《坎》《离》两卦上下互易交感组成的《既济》和《未济》卦排列在下经之末,也即《周易》六十四卦之末。《乾》《坤》始生万物,故排在《周易》之首。《既济》本下《离》上《坎》,乃取大水灭火之势,《未济》本下《坎》上《离》,乃取水火相悖之势,用此《坎》《离》互易交感组成的《既济》《未济》两卦来结束《周易》,其含义深远。还有用《坎》《离》自身组合而成的《坎》《离》两卦排在上经之末,着重在突出重“坎”与重“离”,其编排也用心良苦。
                  这种由《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原始物质交感变易成新的事态统辖与包容着《周易》的全部,将是继用其属性变易成六十四卦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组成,特别是《乾》、《坤》、《坎》、《离》这四卦在这一方面的作用,绝不可予以忽视。
                  这是《周易》的第四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五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其卦序排列有着由始至终、由初级到高级的排列程序,有着一个由前卦演变到后一卦的必然顺序。这一情况在前几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说除了《乾》《坤》两卦总领全《易》之外,第三卦《屯》卦便表示物的始生;物之始生必然蒙昧,故又出现表示物之蒙稚的第四卦《蒙》卦;《蒙》乃意味着不成熟,所以又演变到等待时机的第五卦《需》卦;由于《需》卦之待时,难免发生争讼,故又下接第六卦《讼》卦;又《讼》必有角逐争斗,故又下接兵祸四起的第七卦《师》卦。六十四卦的这一前后安排顺序,实际上是按照《周易》有关事物进化演变规律的进程进行安排的,它实是《乾》卦七爻进程顺序的重演。这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说递进关系乃是《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组成一个重要特色,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说不懂《周易》。
                  这是《周易》的第五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六个结构组成,乃就是除了递进关系排列顺序之外,还有一种每每两卦的对应关系。这表现在除《乾》《坤》的对应关系之外,还有如《泰》《否》两卦对应,也有被一些人未看出来的《渐》卦与《归妹》两卦的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乃是《周易》排列六十四卦的又一基本形式。
                  这是《周易》的第六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七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周易》除了总体安排的各卦递进顺序并兼顾到一些卦的对应关系之外,还在一些适当的部位塞进了一些特殊卦例。比如说《履》卦与《夬》卦和《噬嗑》卦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履》卦讲的是御将之道;《夬》卦讲的是平叛之道;《噬嗑》卦讲的是刑律之道。可惜的是《履》卦与《夬》卦皆被历来易学家误解了。尽管这些独特内容的卦的安排也是沿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但它们毕竟不同于前几种卦例明显的递进关系,可以说这种特殊的卦例是硬塞进去的,它们是独立存在的。
                  这是《周易》的第七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八种结构组成,乃就是某些卦大体为同一意思,但由于某种结构安排需要,又分成不同内容予以表达。比如第十三卦《大有》卦和第二十二卦《贲》卦以及第五十九卦《涣》卦,基本上谈的都是国势盛大无比,但却出于某种结构安排需要,把它们分作不同形式又夹杂了不同内容,安插在不同地方。这也不能不算一种结构。
                  这是《周易》的第八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九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其编排特别偏重于开始和  结尾,然后再在六十四卦的中间逐次塞进一些递进关系、对应关系和一些独特的卦例。这一特别注重开始和结尾除表现在前边说过的将《乾》《坤》两卦安排在六十四卦之首和将《坎》《离》两卦安排在上经之末以及将《坎》《离》的水火不相容而组合变易成的《既济》《未济》两卦安排在《周易》之末外,还有一个就是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即编排的第二十七卦《颐》卦和第二十八卦《大过》卦。下经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即编排的第六十一卦《中孚》卦和第六十二卦《小过》卦。
                  我们前边曾说过,《周易》在结构组成方面特别偏重于原始八卦的《乾》、《坤》、《坎》、《离》四个卦,用它来统辖和包容《周易》;也有下经之首《咸》卦和《恒》卦乃是原始八卦的《兑》、《艮》、《震》、《巽》的正常对应关系组成。但现在我们在这下经末尾倒数第三卦中同样发现了这一问题:即上经末尾的《颐》卦《大过》卦乃亦由原始八卦的《艮》、《震》、《兑》、《巽》四卦组成;下经末尾的《中孚》卦《小过》卦亦由原始八卦的《巽》、《兑》、《震》、《艮》四卦组成。所不同的是,下经之首的《咸》卦《恒》卦两卦乃是由《兑》《艮》的山泽关系和《震》《巽》的风雷关系这种正常的对应关系组合而成;而上经末尾和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的《颐》卦《大过》卦和《中孚》卦《小过》卦的组合则错乱了这一正常的对应关系。
                  除此之外,在末尾四卦中,还出现了上经末尾《颐》卦的上卦  《艮》卦下卦《震》卦和下经末尾《小过》卦的上卦《震》卦下卦《艮》  卦的位置互换;也同样出现了上经末尾《大过》的上卦《兑》卦下卦  《巽》卦和下经末尾《中孚》卦的上卦《巽》卦下卦《兑》的位置互换。也出现了上经末尾《颐》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阳夹四阴(䷚)和《大  过》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阴夹四阳(䷛)组成,以及下经末尾《中孚》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阳夹两阴(䷼)和《小过》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阴夹两阳(䷽)组成。由于这一情况,自然也出现了在上经末尾《颐》卦和《大过》卦的阴阳符号正好成反对关系,在下经末尾的《中孚》卦和《小过》卦的阴阳符号也正好成反对关系。即每一对卦的某卦的六爻阴阳符号正好与另一卦的六爻阴阳符号相反。比如《颐》卦的初爻符号为阳(—),而《大过》卦的初爻符号为阴(— —)。余者类推。在《周易》中,这一种阴阳符号组合还是一种独特现象。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周易》的编排特别注重开始和末尾,这些表现为除了用《乾》《坤》两卦起始万物外,其编排仍然特别注重末尾,上经的末尾不仅用水火的《坎》《离》作为结束,而且下经又用水火相息、水火相悖组成的《既济》《未济》卦归结了一部《周易》;还有上经的末尾倒数第四位第三位的相互对应和其符号的编排也特费心机,并非我们寻常所思。这也不能不是一种结构组合。
                  这是《周易》的第九种结构组成。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5
                    《周易》的第十个结构组成,乃就是一些易学家提出的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问题。比如说清代刘一明曾提《周易》中的六十四卦,除《乾》《坤》两卦外,皆有一个后某一卦从前某一卦隔卦化来的问题。如第三卦《屯》卦承第一卦《乾》卦而米,笫四卦《蒙》卦承第二卦《坤》卦而来,第五卦《需》卦承第三卦《屯》卦而来。余者类论,一直到第六十四卦。对于这一问题,我不敢苟同。但是,在《周易》的结构组成中确实存在着某一卦承某一卦而来的问题,它们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这却是一种事实。如我在前边曾提过的《夬》卦承《履》卦而来,《履》卦的“夬履,贞厉”一爻就为《夬》卦的平叛一卦埋下了伏笔。还有《夬》卦中的“牵羊悔亡,与《大壮》卦中的“羝羊”爻辞也有颇有牵连。这一例证只能说《周易》中的某一后卦从某一前卦中化来,但却不能有如刘一明说的《周易》中的某一后卦必然地从某一近临的某一前卦中化来:《履》卦为第十卦,《大壮》为第三十四卦,《夬》卦为四十三卦,卦距相差甚远。但这似乎仍有规律可寻,就是首先有《履》卦,《履》卦排在《周易》的前部分,它靠近立师的《师》卦;而后有《夬》卦,《夬》卦排在《周易》的中部靠后。这一排列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御将和平叛这一顺序规律的。
                    《周易》中存在着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这一结构组成,但并不等于说六十四卦尽皆如此,如果我们硬要在《周易》中寻找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那必然要陷入一种教条,这是无益的。
                    这是《周易》的第十种结构组成。
                    我谈的《周易》的第十一种结构组成,乃就是人们常谈的关于每一卦六个爻位设置的结构。一些人曾认为初爻(从下往上排)代表百姓,二爻代表大夫、三爻代表诸侯,四爻代表御前重臣,五爻代表皇帝,上爻代表太上皇。这些说教实际上毫不着边际。也可能是为了用于一度的占卜术而设置的说辞而已。也有一些人认为初爻象征发端,二爻象征进取,三爻象征小有成就,四爻象征继续前进,五爻象征获得较大成果,上爻象征承前启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一种说法基本上道出六爻的排列结构规律,比如说《乾》卦的六爻便是遵循这一规律。但可以说也不全是这样。每卦的六爻编排顺序是如同整部《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一样,是由开始到形成,再到盛再到衰;也偏重于六爻的开始和结束。但是每卦六爻的一些中间的几爻位置的设置却并一定按此教条不可。比说六十四卦中就塞进了一些独立含义的卦象,六爻的设置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妨随便抄出一卦,比如说《需》卦:“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六四,需于血,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就这一卦的六个爻位来说,中间几个爻位设辞的内容并非要按照一定的框定顺序过程进行排列不可,中间几个爻位的排列设置实如《系辞》中说的“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中爻不备”,它并非一定如有些说的“一爻象征发端,二爻象征进取,三爻象征小有成就,四爻象征继续前进,五爻象征获得交大成果,上爻象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这一一成不变规律。当然,六爻的设置并不违反由始到末、由发端到结束这一进化规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每一卦的六爻有“当位”与“不当位”和“中”与“中正”之分,这看来可能也是一些人们眼目中《周易》爻位结构的化分。
                    这里的“当位”,乃是指每卦六爻分为“奇”与“偶”,一、三、五爻为“奇”,二、四、六爻为“偶”。凡阳爻(—)居一、三、五之阳位,阴爻(——)居二、四、六之阴位,则称为“当位”;凡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则称为“不当位”。
                    这里的“中”,乃是指每卦下卦的第二位和每卦上卦的第五位,皆称“中位”;居“中位”者皆为吉祥。又凡阳爻居第五位者,阴爻居第二位者皆称“中正”;象征更是吉祥如意。
                    这一结构究竟存在不存在呢?实际上在某一处存在,在另外一处就不存在。
                    比如说《否》卦的阴阳符号为(䷋),其第二爻为阴爻居阴位,亦称为“当位”;其第二爻乃阴爻居第二位,亦可称为“中正”。其结局自当为“大吉”。但此卦的第二爻辞却为“小人吉,大人否”,这不能不说这一所谓结构在此就不能成立了。
                    再比如说《同人》卦(䷌)的笫二爻乃阴爻居阴位,亦可称为“当位”;第二爻乃阴爻居第二位,亦称为“中正”。其结局自然当“大吉”。但此卦的第二爻辞却为“吝”,显然也不吉祥了。
                    又比如《随》卦(䷐)的第二爻亦称“当位”,亦可称“中正”,然而其爻辞却为“系小人,失丈夫”,显然也不吉祥。
                    这么连着几卦的几个爻位的阴阳符号“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的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用六爻阴阳符号“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的结构来说明《周易》是多么不足信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6


                      还有《系辞》中的关于六爻结构排列的阐述,其下.第九章在认为“其初难知,其上易知”的同时,认为中间四爻的排列乃是:“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对于这一说法,我们不妨按顺序来抽一卦例,看看二、三、四、五中间这些爻辞是否存在这么一个结构。
                      这里列一个表。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18/220401.png[/imga]

                      看了表中列举的这些卦爻辞的例子,可以说可无需多言,就可看出《系辞》中所说的这种结构是经不起推敲的。
                      《周易》中每卦六爻的设置并其排列,一个固然是由于原始八卦三爻相加而自然形成,但每爻爻辞的设置和其排列,则是为了填充每卦的内容而设置的。六爻爻辞的程序基本上是遵循由始到末,由发端到结束这一进化过程的,这里根本不存在某一爻代表某一事或某一物;也并没有“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功”的这一严谨结构;也不存在“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这一问题;中间四爻的设置仅因“非中爻不备”而已,这六十四卦中间四爻的内容排列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卦实际情况而异。
                      这是《周易》的第十一种结构组成。
                      《周易》的第十二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每一卦的上下卦名与其阴阳符号编排由来的始末。除了我们上边谈到的十一种结构之外,这是一个相当纷杂的问题,只要我们看一看我们编排的《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便会感到头痛。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六十四卦每每两个对应的奇偶(按编排排号而定,一、三、五、七、九等单数为奇;二、四、六、八、十等双数为偶)卦中间,除了《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四组八卦乃是因为它们由自身重叠组成而外,其它一些奇偶对应的卦,则有由一个由奇数的上卦转换为偶卦的下卦而奇卦的下卦便自行消失的问题。比如说奇卦第三卦《屯》卦是由上卦《坎》卦和下卦《震》卦组成,而偶卦的第四卦《蒙》卦是由上卦《艮》卦和下卦《坎》卦组成;这奇卦《屯》卦的上卦《坎》卦便转换为下一偶卦《蒙》卦的下卦,奇卦《屯》卦的下卦《震》卦便自行消失。还有一些奇卦的下卦转换为偶卦的上卦,而奇卦的上卦便自行消失。比如奇卦第四十九卦《革》卦由上卦《兑》卦和下卦《离》卦组成,而偶卦第五十卦《鼎》卦是由上卦《离》卦和下卦《巽》卦组成;这奇卦《革》卦的下卦《离》卦便转换为偶卦《鼎》卦的上卦,奇卦《革》卦的上卦《兑》卦便自行消失。这里只举了这么两个例子,在六十四卦中,这一种现象为数不少,不是一个个别现象。除了《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四组奇偶对应的卦外,还有《随》《蛊》、《颐》《大过》、《咸》《恒》、《损》《益》、《渐》《归妹》、《中孚》《小过》这六组奇偶对应的卦。也就是说,除了这十组二十卦奇偶对应的卦外,其它二十二组四十四卦奇偶对应的卦无不存在着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卦与下卦转换的这一规律。
                      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在这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卦与下卦转换的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下卦互换位置的问题。比如说奇数卦第十一卦《泰》卦与偶数卦第十二卦《否》卦,《泰》卦由上《坤》下《乾》组成,《否》卦由上《乾》下《坤》组成,这便形成了奇偶两卦的上下两卦互换。这一种情况不太多。为《需》《讼》、《师》《比》、《泰》《否》、《同人》《大有》、《晋》《明夷》、《既济》《未济》,总计六组十二卦。
                      这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是,有如第一个问题中谈到的,《咸》《恒》,《损》《益》、《随》《蛊》、《渐》《归妹》这对应的四组八卦是不存在奇卦与偶卦的上下卦转换这一问题的;但是,这四组八卦却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咸》《恒》一组却正好与《损》《益》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随》《蛊》一组却正好与《渐》《归妹》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咸》卦的上卦《兑》卦正好转换为《损》卦的下卦,《咸》卦的下卦《艮》卦正好转换为《损》卦的上卦。而《恒》卦的上卦《震》卦也正好转换为《益》卦的下卦,《恒》卦的下卦《巽》卦也正好转换为《益》卦的上卦。对应的《随》《蛊》一组与《渐》《归妹》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也如此。
                      这不能说不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我们前边在第九种结构组成中谈过的,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颐》《大过》卦和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中孚》《小过》卦,这两组四卦上下两卦的颠倒互换也自成其规律。
                      第四个问题,在六十四卦的组合中,由原始《乾》、《坤》、《坎》、《离》、《巽》、《震》、《艮》、《兑》、这八卦自身重叠组成新的《乾》、《坤》、《坎》、《离》、《巽》、《震》、《艮》、《兑》这八卦中,按理应该将《乾》《坤》排列在一组,排列在上经之首,将《坎》《离》排列在一组,排列在上经之末;但按理也同样应该将《巽》、《震》、《艮》、《兑》这四卦二组分开排列在下经之首和之末;但如我们前边说过的《周易》特别注重六十四卦的开始和末尾,也特别注重《乾》《坤》的始生与《坎》《离》的水火相息归寂,所以将《乾》《坤》排列在《周易》的首位而将《坎》《离》组合成的《既济》《未济》排列在一部《周易》的末位。还有一个问题,《巽》、《震》、《艮》、《兑》四个原始卦,按其对应关系(如《乾》《坤》对应,《坎》《离》对应),也应将《巽》与《震》排列在一组,也应将《艮》与《兑》排列在一组。然而《周易》的作者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震》与《艮》排列在一组(为第五十一卦和五十二卦),将《巽》与《兑》排列在一组(为第五十七卦和五十八卦)。
                      看来,上述这些情况,如不出于一定的特意安排,便是出于无奈,为不得已而为之。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似规律又不是规律的问题之外,还有秦磊在他们的《大众白话易经》“绪论”里指出的《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符号排列规律的一些问题。秦磊写道:
                      六十四卦表面复杂,变化多端,若不掌握其规律,似乎是乱麻一团,但若稍加分析则可以发现,六十四卦的编次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乾》(䷀)、《坤》(䷁);《颐》(yi遗)(䷚)、《大过》(䷛);《坎》(䷜)、《离》(䷝);《中孚》(fu浮)(䷼)、《小过》(䷽)等八个卦,难以两两之间对应的六爻相变化为特征的,即两卦之间所对应的每一爻互相都是相反的。此卦第一爻为阳爻,彼卦第一爻必为阴爻,此卦第二爻为阴爻,彼卦第二爻必为阳爻。除上述八卦外,其余五十六卦两两卦之间均以“反对卦”相次,即两卦的上下三爻分别颠倒位置而成。比如:《屯》(tun囤)(䷂)、《蒙》(䷃);《需》(䷄)、《讼》(䷅)等卦,均是如此。
                      (见其书第十四至十五页)。
                      秦磊的这一段话里,在用辞上不该在《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八卦之后再用一个等字,这样可能使人误会在这八卦之外还有一些卦似的。还有“除上述八卦外,其余五十六卦两两卦之间均以‘反对卦’相次”,即两卦的上下三爻分别颠倒位置而成这一语,也很不清晰。这五十六卦每每两卦之间并不都是“以‘反对卦’相次”的。而是有的两卦之间以“反对卦”相次,如秦磊列举的《需》(䷄)、《讼》(䷅);有的则不是以“反对卦”相次,如秦磊列举的《屯》(䷂)、《蒙》(䷃)。在《屯》《蒙》两卦中,《屯》(䷂)卦由上《坎》(☵)下《震》(☳)组成,《蒙》(䷃)卦由上《艮》(☶)下《坎》(☵)组成,这两卦之间并不成“反对卦”。
                      所谓“反对卦”是指某一卦的上卦与下卦和下一卦的上卦与下卦相反,如果某一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那其某一卦的上下卦已完全变了形,何来“反对卦”之有。
                      看来秦磊在此处可能将某一卦的上下卦名颠倒和其阴阳符号的颠倒混淆了。
                      这些都是次要的,秦磊这一段话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这八卦外,其它五十六卦、每每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上下相互颠倒了位置。
                      秦磊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这个我们只要看一看《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便一目了然。
                      这不能不是一个规律。
                      但是秦磊并没有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规律,这一规律又说明什么;看其秦磊对《周易》的白话全部注解,他可能也说不清楚这一问题。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为什么就有二十八组五十六卦会出现其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上下相互颠倒位置呢?(如《随》的阴阳符号(䷐)和《蛊》卦的阴阳符号(䷑)。为什么就有二十二组四十四卦的对应的两卦会出现奇卦的上卦转换为偶卦的下卦或奇卦的下卦转换为偶卦的上卦呢?(如《屯》卦的上《坎》下《震》和《蒙》卦的上《艮》下《坎》)。为什么有些对应的两卦各自的上下卦名正好相反,也即其上下卦名正好相互颠倒呢?(如《泰》卦的上《坤》下《乾》和《否》卦的上《乾》下《坤》)。为什么有些对应两卦之间的上下卦却不发生任何关系呢(如《咸》卦的上《兑》下《艮》和《恒》卦的上《震》下《巽》)。为什么有些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又正好相反呢?(如《颐》(䷚)和《大过》(䷛)。还有为什么会出现《震》《艮》为一组和《巽》《兑》为一组这四卦排列不对应协调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7

                        这是一个相当错综复杂的问题。
                        这里不仅牵涉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也牵涉到《周易》的阴阳符号编排顺序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面对着这些纷杂的问题,我们应如何下手呢?我认为我们还是首先从六十四卦中奇数卦与偶数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这一规律人手。
                        《周易》一共有六十四卦,但奇数卦与偶数卦之间的阴阳符号颠倒竟为五十六卦,占全卦的百分之八十七还要强。然而还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不属于这一规律的其它八个卦竟全部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经之末和下经之末。
                        在这八个卦中,其排列规律也并不如秦磊所说的对应两卦的每一卦的每一爻的阴阳符号皆成“相反”的关系。其中《乾》与《坤》两卦,因为《乾》卦符号皆为阳,《坤》卦的符号皆为阴,故而其奇偶两卦的每一爻的阴阳符号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反关系。这里没有人为的故意因素成份。还有《坎》卦与《离》卦,因为其原始三爻的《坎》卦(☵)与《离》卦(☲)的爻位阴阳符号本来就是相反关系,所以由其自身重叠之后形成的卦象每爻的阴阳符号也自然成了相反关系。这里也没有人为的故意成份。在这里人为的故意形成的奇偶两卦的每爻阴阳符号成相反关系的例是《颐》(䷚)卦与《大过》(䷛)卦和《中孚》(䷼)卦与《小过》(䷽)卦。而且这四卦两组又都正好排列在上经和下经倒数第四位和第三位。
                        此时可能有人会说,你说除了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下经之末的《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八个卦之外,其它中间部分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皆成颠倒关系。那《既济》和《未济》这一对应关系的两卦,其阴阳符号也正好成为颠倒关系;它们又排在《周易》之末,这又作如何解释呢?
                        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一是《既济》和《末济》两卦皆由水火不相容的《坎》《离》两个原始卦互换重叠而成的,它们安排在《周易》之末是完全符合《周易》偏重于卦首与卦尾这一规律的。二是原始《坎》卦与《离》卦的每一爻本身就是相反关系;在《既济》和《未济》这一对应关系中,由于《坎》《离》两卦的上下互换,其本身也就自然形成了其阴阳符号的颠倒,这也是自然形成的问题,也不属于人为的特意安排。
                        这就是说,在《周易》的六十四卦编排中,应该是除了《乾》、 《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这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经下经之末的十卦之外,其它排列在《周易》中间的五十四个对应关系的卦的阴阳符号全部成了颠倒关系。
                        到此我们就应该清理出这么一个头绪来,《周易》的编排是有如前边第八种结构组成谈到的它特别注意于其开始和末尾之后,然后再采用了每一对相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互相颠倒的这一编排规律。也即是:《周易》在原始八卦相摩相荡而组成六十四卦后,首先将《乾》《坤》两卦安排在《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再将《坎》《离》两卦排列在上经之末;再将由《坎》《离》两卦相互颠倒而组成的《既济》《末济》两卦排列在下经之末,也即《周易》之末;并由此而形成并安排了为上经末卦和下经末卦垫背的《颐》《大过》与《中孚》《小过》四卦。当这些《周易》六十四卦首尾始末的十位卦位形成就绪之后,《周易》开始安排组合中间的五十四卦。由于中间这五十四卦的安排没有必要多余的顾及,所以便按照每一对相对应的两卦互相颠倒其阴阳符号来组成。
                        看来这是《周易》中出现中问五十四卦每一对的两卦的阴阳    符号正好相互颠倒的唯一原因。舍此一切都解释不通。
                        也可能正由于此种原因,所以《震》、《艮》、《巽》、《兑》四个原    始卦自身重叠而后形成的对应卦的编排便相互错排了位置。比如说由自身重叠形成的《巽》(风)卦和《震》(雷)卦应编排在一处,《艮》(山)卦和《兑》(泽)卦应编排在一处,有如《乾》《坤》两卦编排在一处和《坎》《离》两卦编排在一处一样;但是这样的编排就无法照顾到每两两对应卦之间的阴阳符号相互颠倒这一规律,所以就违反了原有的八卦属性相对应的常规,将《震》(䷲)《艮》(䷳)编排在一处,将《巽》(䷸)《兑》(䷹)编排在一处,这样新形成的奇偶对应关系的卦的阴阳符号便正好成了颠倒关系。
                        一部《周易》的编排始末既是如此,那么其它一些由对应关系的奇数卦的上卦转换为偶数卦的下卦,其奇数卦的下卦便自行消失,一些由对应关系的奇数卦的下卦转换为偶数卦的上卦,其奇数卦的上卦便自行消失,还有一些对应两卦之间的上下两卦相互调换位置,这些规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既然这一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下卦的移位没有逃出其对应两卦奇数卦与偶数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这一规律,它仍在这一范畴之内;那么,只能这么说:每每两两对应的奇偶两卦的上下卦相互移位,乃是由于每两两对应的奇偶两卦阴阳符号颠倒之后自然形成的,这里并没有什么人为的故意成份。
                        到此,也自然形成了每一卦上下两卦交感或不交感的卦名,这也没有什么人为的故意成份。
                        也由于《周易》的这一顾及到中间五十四卦的每一对应卦的阴阳符号的颠倒这一编排规律,也出现了属于这一范畴之内的《咸》、《恒》、《损》、《益》、《随》、《蛊》、《渐》、《归妹》这八卦只有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的正好颠倒,而却无法顾及其对应两卦的上卦和下卦的移位问题。如《随》(䷐)卦由上《兑》下《震》组成,《蛊》(䷑)卦由上《艮》下《巽》组成,这对应的两卦编排在一处,其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了,但这奇偶两卦的上下两卦都不存在移位的问题。
                        就这一组成结构来说,也即一部《周易》错综纷杂的阴阳符号的编排形成过程来说,应该说是在前十一种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即先编排《周易》首尾始末的十卦;当这十卦排列就绪之后,再对中间五十四卦按其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颠倒关系来进行组合排列。由于这一编排组合,除了出现一些自然形成的规律外,自然也形成了所有卦交感或不交感的上下卦名。比如说第五十九卦为下《坎》上《巽》。然后《周易》再依据上下卦各属性形成的卦象为其卦取名。比如根据上《巽》下《坎》的“风行水上”之义为五十九卦取名日《涣》。然后再根据《周易》的总体构思(如递进、对应、和一些独立卦义的卦)再进行适当调换一下中间这五十四卦的位置。然后再付于每一卦的独特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部《周易》现在的编排结构组成图。
                        这是《周易》的第十二种结构组成,也可以说是《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编排总体结构组成,也可以说是《周易》在由原始八卦变易成六十四个卦形之后又如何编排为现存六十四卦次序图的由来始末。
                        第十三种结构组成,就是除了以上谈到的《周易》由阴阳符号组成,由八种基本物质组成,由八种原始物质上下交感组成一种新的事态,由原始八卦统辖与贯穿《周易》始末,和《周易》在首先着重并安排好其开始和末尾诸卦后,然后再相应地把递进、对应、独立的诸卦安排进了六十四卦中间,以及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结构,一意多写的结构,爻位如何设置的结构和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阴阳符号的形成始末的结构,除了这些纷杂还带有神秘的结构之外,《周易》就其总的内容安排而言,还有一种极简单的也是一种极重要的结构组成,这就是一部《周易》,它无非是《乾》卦七爻的重演、扩充与延伸。也即是一部《周易》无非一部放大了的《乾》卦。也就是六十四卦开始的《屯》、《蒙》、《需》诸卦无非是《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的延伸运用,后边《中孚》、《小过》卦无非是《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的延伸运用,最后的《既济》、《未济》两卦无非是《乾》卦“用九”爻“群龙无首,吉”的延伸运用;至于六十四卦中间各卦,亦无非是《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四爻的更加具体延伸运用,舍此没有别的。
                        这是《周易》的第十三种结构组成。
                        这一种结构组成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被人们忽视;如若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这一结构,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周易》的内涵将是大有脾益的。
                        以上这些组成结构,是从《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符号编排和哲理安排而谈的。除了这些令人神秘的编排结构之外,就《周易》的文字内容而言,《周易》仍不失为一篇记事性很强的历史记载性文件,《周易》的文字记载仍然是围绕着周王朝的兴起以及与殷王朝的角逐为背景的,其《周易》的写作仍是为其当时政权服务的。既然如此,《周易》在这一文字记载和内容编排设计方面,也就是自然形成了一种内容结构组成。
                        这种《周易》的内容编排结构组成表现为:
                        其一是,《周易》的内容编排是带着明显的记事成份,既如此,《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编排前后顺序自然是沿着周王朝由始生再到发展壮大的这一进程进行记述和演绎的。比如说,除了《乾》《坤》这一总论外,开始便借第三卦《屯》卦和第四卦《蒙》卦演绎周王朝的始生,然后再到第六第七《讼》卦与《师》卦之与外角逐,再后再到第四十一第四十二《损》《益》卦的对外扩张,再到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丰》《旅》卦的大举侵伐,以及最后到第六十三卦《既济》卦的殷王朝的衰亡和第六十四卦《未济》卦的周王朝的最后确立,这都说明《周易》内容的编排是以周王朝的始生到其最后确立的前后顺序进行编排的。
                        其二是,《周易》分为上经和下经,但就其作者将周文王拘于牖里(即羑里)安排在上经末的第二十九卦《坎》卦中,这说明了《周易》的作者用周文王拘于牖里作为《周易》上下经的分界,即《周易》上经乃记述周文王拘于牖里的周王朝以前事,《周易》的下经乃记述周文王在牖里释放后的周王朝的以后事。
                        其三是,《周易》的编排及其写作既然是为其政权服务的,《周易》的作者在《周易》中除了记述周王朝的始生、发展、壮大再到最后确立的诸事及其过程外,自然又探讨论述了一些为这一方面服务的有关政权、军事、刑律、外务等策略问题(如《师》的立师之道和《夬》卦的平叛之道),并把这些内容塞进并散布于《周易》六十四卦之中,于是又形成了《周易》是围绕着周王朝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而带有记事性和论述性的综合性学术著述。
                        这是有关《周易》文字内容的结构组成。
                        对于《周易》这一文字的结构组成,我们只要看一看此书的《周易》六十四卦各卦的注释部分便自然明白,此处就不必多说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生日词

                          八年前的今天,觉虹君的生日。
                          我们相识一年多了,给觉虹君送点什么礼物呢?
                          我在新疆的天山脚下,觉虹君在美国旧金山,我们每天在我的深夜他的黎明一一时差16小时,QQ视频。
                          我问觉虹君,生日送什么好,他笑而不答。
                          我想混过去一一复制几句贺岁词。
                          百度时,遇到《红楼梦诗词》中林黛玉的如梦令,又查到李存勖的,有了填词的想法。
                          填什么内容呢?我不知道,或许田野里有,去找找。
                          初春,西域大地开始苏醒,有了春的信息:阳光明媚,柳树新芽随风摇曳,满是花蕾的杏树上,开了几朵杏花……
                          杏树,维吾尔族人民喜欢:用它的花叶装饰庭院,果实招待客人,也在杏树下歌舞……
                          我也喜欢杏,想起我会心生笑意:幸树、幸花、幸子……
                          我有了生日礼物《如梦令》。觉虹君说喜欢。
                          后来《如梦令》成了觉虹君的生日词,也是我的,初春生日。

                          如梦令

                          西域告别寒梦,
                          翠柳蓝天放纵。
                          生命携春来,
                          一树杏华相送。
                          珍重,珍重,
                          岁岁与君共永。

                          附:《如梦令》一一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23/2009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6/03/23/201410.jpg[/imga]
                          柳芽:在新疆摄于八年前的今日

                          一一寒章记于秦岭
                          [ 这个贴子最后由寒章在2016-3-24 9:46:55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484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