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谁站在黄昏喊故乡

楼主
[散文]是谁站在黄昏喊故乡

    那天下午心斋先生为了我散文里的一个句子专门打车跑到我家里,问我黄昏为什么像一只只大鸟,而不是一只。不必一只只,仅一只就够了,他说。
    我想起来了,我的《塔》里有一个句子:黄昏像一只只大鸟纷纷聚拢到寺庙里,老和尚回屋做饭……
    心斋先生说,多年前他有过体验,那时他从学校被下放到乡下接受劳动改造,站在原野里,黄昏来临的时候,天空突然飞来一只大鸟,张着厚厚的大翅膀,从空中斜飞下来,不一会儿天就黑了,他心里充满了恐惧,他怕自己就这样被大鸟吞没了,实际上是黄昏把他吞没了。心斋先生说,黄昏像大鸟这个句子让他想起了过去,他在那样的黄昏待了整整三年。把自己的学业荒了,他说。
    心斋先生六十多了,戴一副黑边眼镜,隔着破旧的玻璃我看到他柔和的眼神。眉毛粗黑,像中国传统字帖里黑体字中的撇和捺,鼻梁高挺如苏州园林的假山,鼻尖像山峰,下面的淡淡须影是秋风扫过的山间小径。心斋先生须发已斑白,过早的衰老让他看上去如石涛笔下的枯树一样沧桑,同时让他更显妩媚。
    最初认识心斋先生是在平湖兄举办的个人画展上。碰巧我们两个人都喜欢一幅小画,都站在画前欣赏。那幅画名字叫《深秋》,画面简洁,意境幽远,画家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晚秋的情景。几枝枯枝挂在一棵老树上,树下一个酷似日本动画片里的一休一样的孩童低头匆匆往前走,他头上几根疏发被风吹起。
    心斋先生凑过来对我低语:“这么冷的天,小孩只穿着背心不合适啊。”心斋先生以为也许是画家的失误,也许别有深意,但他替那小孩的父母心疼。
    后来我问过平湖兄,他说:“这是我小时候的亲身经历。”
    国学功底深厚的心斋先生年轻的时候读过很多诗词,近几年尤其喜欢,写了很多,其中的应时之作我不喜欢,字句虽工整但缺少情致,我喜欢的是他抒发内心感受的出尘空灵的佳构。那天在他房间里我读到他刚写的两句诗,“平湖一杯酒,佛山万里心”,我禁不住拍手叫好,心斋先生脸上也显示出几分得意。我也喜欢看他得意时候的模样:笑意满满像一湖春水,皱纹像水影一样在他满是风霜的脸上荡漾。
    后来心斋先生准备把自己的诗词结集出版,我给他写了一篇评论,他看了满心欢喜,说就用我评论的名字做书名。我知道我的评论又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他是南方人,一个偶然的因素来到我们这里,从此把自己的年华都挥洒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把书稿送进出版社的那天,他请我和平湖兄吃了一顿豪酒。平日里滴酒不沾的他也破例小酌一杯,一杯酒下肚,一向少言寡语的他像黄昏的细雨淅淅沥沥给我们说起他的前尘影事。那天的促膝谈心,让我跟心斋先生的高山之情又平添几层流水之意。
    下午已演变成黄昏,心斋先生谈兴依然浓厚。黄昏的风轻轻吹起窗外的梧桐,传来几声絮语。临走的时候,他交给我他出版的诗词集:是谁站在黄昏喊故乡。
    这是我给他写的评论文章的名字,我知道自从得了一场大病,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南方老家了。
1楼
“内心感受的出尘空灵的佳构”。

是诗词的好与不好的价值所在。

我特别爱看黄昏。落日的天边红,特别让人想家。
2楼
最喜欢读这种澹泊隽永的散文。徐广华 先生是厚积薄发啊。
3楼
附和邓治和心之初,为《是谁站在黄昏喊故乡》叫好,这就是当今佳作了。
4楼
很隽秀的散文,好笔力把读者心绪一下子拉进文中,感受着《黄昏里呼唤故乡》情致!
5楼
感谢心之初先生、邓治先生、刘先生、冰云女士,你们的褒奖让我很感动,非常希望读到诸位先生的佳作,学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