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2
    • 积分251948
    • 经验51005
    • 文章4417
    • 注册2010-12-29
    钟老先生好文很值得学习,特意转载。
                                                         
    钟老先生好文很值得学习,特意转载。
         

    这里是社区论坛,“美华文学社区论坛”,不是“美华文学”;是文学爱好者无分地域,都可以自在地进入,放怀交流、探索、展现的地方。美华文学社区论坛自然有它的精神高度,有它的志趣与追寻:真、善、美。不知不觉,我在这里流连,已经八个年头了。
    偶然写了这篇文字,而今重被发出来,感谢各位版主!
    文东是这个版面古典诗词版的版主,文东的豁达与贯通、谦和众所周知。他不执迷于风采已失的古语古调,他用当代百姓的语言写作的诗词必然留下这个时代的印记,是会流传下去的。比如他的《雪中歌》:“寒风呼号雪飞扬,伴我高歌肺腑章。难得冰溶春草緑,又闻蝉叫菊花黄。回头总觉时光短,放眼方知日子长。自古天心多变幻,当然淡定对炎凉。”的蝉叫日子长,淡定对炎凉等等。
    于古诗词创作,关键我想应该是;引发的联想的绵长与多彩!诗的精髓除了练字,在意蕴与气韵;或也有点时代的关注与趋同。
    这里说的是古诗词的今人创作。其他的,悉听尊便;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经过那次讨论,不久后我曾整理成下面的文字,觉得更为系统而清晰!如今载在下面,请大家教正!问候各位!

    律诗的用韵及其他

    律诗的用韵及其他
    --关于诗作复文东问
    钟克煌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  (七律)  钟克煌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撼俏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滑(画)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注:杨丹: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播音员


    古来诗歌的用韵
    我国古来的诗歌都是注意和谐用韵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相当完整地注意用韵,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等等。《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祭祀诗没有韵。
    韵书
    为了总结诗歌的用韵规律和指导诗歌创作的用韵,于是出现了韵书。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书今已不传。第一部集大成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在公元601年编撰的《切韵》,也已经失传。《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即《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切韵》的内容,据考证全部体现在《广韵》中。《广韵》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
    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将邻近的韵合起来用。
    韵书还有《唐韵》《集韵》等种种。
    官韵和礼部韵略
    为了科举时对全国各地来的持不同方言的考生有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到了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由唐到宋,这个《礼部韵略》曾经过几次修订。
    平水韵
    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公元1252年,南宋时期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属)人刘渊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并把去声證嶝两韵并入径韵,成107韵,该书今已不传。其实稍前(公元1229年?)山西平水金国官员王文郁刊行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就已经合并为106韵,这两种韵书是一致的,只是后者再把上声拯等两韵并入了迥韵。王文郁曾任“平水书籍”,即平水地方管理图书编印的官员,所刊行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是金国的官韵书。刘渊是平水人,他们的韵书的韵部系统就被称之为《平水韵》。
    官韵经过元(《蒙古字韵》)和明代(《洪武正韵》)的变迁,清朝康熙命朝臣将平水韵改订成官韵书《佩文诗韵》,采用106韵。《佩文诗韵》是清代权威的官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一部标准韵书。《佩文韵府》则是它的大辞典式的版本。
    《佩文》是康熙皇帝书斋名。《佩文诗韵》实际上就是《平水韵》的翻版。这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广为推广的《平水韵》。现在我们说的《平水韵》,就是《佩文诗韵》。
    平水韵一般就叫做“诗韵”,后人说的“诗韵”都是指《平水韵》而言。

    唐代律诗的用韵规律和平水韵对于律诗的规定
    关于律诗,平水韵探讨的是唐人律诗用韵的规律。
    这规律通过科举考试的功令要求及其功利作用成为了普遍的规定。其中规定作近体诗时,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
    由于它根据的是唐人主要又是杜甫诗的用韵,这条铁律就是对于唐代也未能以偏概全,而语音又是定会逐渐改变的。唐初本就有人在首句入韵时借用邻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这到了宋代甚至成为了风气;不许邻韵通押的规定也因而一开始就受到冲决。古人何尝盲从,也认为,除非是参加科举,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偶尔的出韵是允许的。
    不许邻韵通押的规定一开始既未能代表唐代律诗创作的全貌,也未能完全约束古来的诗人的创作。
    而如今通用普通话的当代人,语音已经大有改变,普通话里古时的入声已经消失;也没有了科举考试的限制与功利。
    如今的人写古诗词,却一定要翻看着古时的韵书,按照古人的声韵搞一韵到底;就只能或是个人的喜好与自由,或是仿古承传国粹的用心;不应形成对于他人的限制。

    诗词的韵律都是追随当时的语音的,诗词自古要吟诵,有些如古诗中的清平调和竹枝词和所有的古词还得歌唱,那时吟唱起来和谐动听的诗词如今再念起来有的就可能很不协调很不悦耳。比如你所提出的四支韵,既有支、知、迟、悲、时、吹、其、遗等,还有涯,当时自然是协韵好听的。信手翻翻我手头这本从1957年就一直跟着我的《唐诗三百首详析》,那么如今试试念念这首刘长卿的七律《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念到最后感觉如何?不协调吧!

    于是宋代的苏东坡,趁着作词的功夫,一阕《大江东去》,韵脚横扫了入声的好几韵。于是清代的韵书中,明确地记载一些韵可以通用。你创作古诗词,读过诗韵词韵相关的书如戈载的《词林正韵》一类, 当然知道。
    诗韵词韵都是这些韵,道理相通。所谓词韵基本上就是诗韵,只是韵脚更自由些,正是反映了由唐到宋语音的发展,这也应有所启迪于当代写律诗的用韵。
    在语音大有变化的今天,却要让有意创作律诗的人,必须仿照唐代诗人那样,恪守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音韵戒律不能越雷池一步,是不是有些滑稽?
    不妨遵从这种戒律写律诗。如今人何等聪明,年纪轻轻就能严格地按照这种戒律写出漂亮的律诗者数不胜数;特别是使用字数多的宽韵作韵脚。顺便翻开今天的新浪博客,就见到大成博客的如下诗作:
    闻刘氏兄弟伏法作(2015-03-10 16:17)       
    湛湛苍天不可欺  未曾起意命先移  登临恰似金栖木  堕落何如酒泄池
    鱼肉存亡犹未卜  刀锋利钝又谁知  只怜善恶终须报  待到报时已太迟
    其中韵脚就全是四支韵,一韵到底,很好呀!这只是作者四支韵到底的律诗之一。  
    这只是一个例子!
    所要说的是,不必被这样的戒律约束住自己或他人。作诗的优劣同样不在皮相;古诗词既已称作古,如果只在形式上下功夫,仿古再真,也是赝品,其价值是有限的。
    或许以为壁垒森严才显得古意盎然,以为因而等次自高;其实这只是记忆的功夫,和创造无关,是不难做得到的,何况还可以翻翻韵书。而意蕴的舒张和韵味的流转必然会受到限制,违背作品评价的真善美!
    自然,愿者上钩,有他的自由!
    诗韵可以还是诗韵,而其中对于律诗一定要一韵到底的这种过时的戒律分明已经不能作为评价今人律诗好坏的标准更何谈唯一标准了。
    不合时宜的清规戒律是只为划地称王的;不搞五湖四海,其结果是孤家寡人;这是一般的道理。
    所以主编《古代汉语》这部让有意者大为受益的当代经典的王力先生极力主张:“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见王力著《诗词格律》第二章第二节)
    堪称中国语言学权威的王力先生无权无势,更谈不上钦定。但是他说得有道理,而且一些律诗创作者早就这样做了,相关的律诗也早就流行了,早就被读者认可或称颂了。
    规矩是要遵守的,但是刻意地强调某种明知不合理的规矩实在不必。
    关于古诗词与当下的古诗词创作,可以有许多的话说。节奏韵律大好的古诗词用来消遣取乐、记事切磋乃至承传国粹都很好;但想必也得开放一些,自在一些,何必固步自封,好多一点新的东西。中国古体诗词近一些年的普及乃至拔高到像是国奖却几乎让类顺口溜得奖的结果,有它的时代特殊性与一些人的需要,都懂的;不是我一个老人要说的话。何况我诸病在身,精力实在有限,就不多扯它了。
    以上我的意思只是说明,今人着眼于平水韵受科举考试功令的规定去写律诗不足为训!

    回答几个问题:
    1、偶发兴致给大家凑趣的这首诗,就是按照前人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这个教训凑韵脚的。这未必不可以吧?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  (七律)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撼俏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画(滑)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其中的韵脚:飞、微(五微),痴、为(四支)以及回(十灰)。
    因为当年那无休无歇的歌颂铭心刻骨,忽而就蹦出来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写的标明“七律”的《答友人》。其中凑巧有这首诗中的四支韵和五微韵,并不是一韵到底。想必他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用本世纪初才出现的中华新韵一类的。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其中的韵脚是:飞、微、衣、晖(五微韵),诗(四支韵)。
    还有如下面说到的邵雍的七律《插花吟》,也不是一韵到底。等等。
    我赞成王力先生的写律诗“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在实践中感到,这样确实会灵动得多。而且这也是古来有成就的律诗作者的创作实践成就和本意。

    说到新的韵书,不妨也说说自己的一点心意。我们今天写律诗,借以抒发对于今世今事的感悟,也是与古人的沟通和对于古典的传承,用韵想必是宽泛一些包容一些越好。新的韵书自然不妨弄,音韵既已经有所变化发展了,适时总结是应该的。而其中对于律诗,还是不要将必须一韵到底再固定起来,特别不要因为今人语音的变化,将原来可以通用的韵弄得完全隔离;比如对于原来可以通用的微、灰、齐、支韵的处理。总不要弄得古来已为广大百姓熟知的前人的律诗到了这里成为不合规定的不是律诗,弄得贻笑大方才好。比方说,一旦微韵支韵禁止通用,对上面这首毛诗何以解释?
    所以最好还是为了沟通今古,而不是将时代语境已经变化作古的古诗词捧出来加上自己的规矩造作时髦,却又忽视古来诗人的存在与成就,以为这样或许就留下了自己的功绩!
    如果想要繁荣当今的诗歌创作,还是寄希望于生于斯长于斯语言于斯的当代普通百姓,问一问他们的意向,是崇古好还是切身于当代的创作新诗乃至近年大出风头的歌词好!
    古体诗词如今已经脱离了古时的氛围,它的语境毕竟已经和当代百姓相差甚远!标榜为当今时髦未必合适。如果想通过它创造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恐怕并不会是因为其古诗词创作的成就也未必是本人的意愿。
      诗韵不应以文字改革的方法进行,那样不符合音韵演变的规律而且会割裂历史文化的底蕴。

    2、第五句已经不是三仄尾了。
    这首诗在发表后随即发现并随后在你看到之前就改过了,已经不是三仄尾了。那句“应喜娇儿雪为偶”的‘为’字是‘成为’的‘为’,读上平声。正是在你提到的上平声四支韵里后面还有括号注明是施为的为;不是‘为什么’的那个表示行为对象目的的属于去声四寘的‘为’。
    不过三仄尾也是会堂而皇之的存在于古人的律诗中的,如陆游的七律:
    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其中第五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就是三仄尾。
    这是拗救中对句相救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一句一共出现了煞尾的连续五个仄声字。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平仄” 的地方,第六字用了仄声(或五六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得将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偿。对句成为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一和第三字可平可仄;而由第五字补偿,必须平声,这里就是‘双鬓向人无再青’那个平声的‘无’字。
    再如唐人常建的五言律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入古寺、悦鸟性,都是三仄尾。
    3、诗里用了三个不字不可以?
    古人七律八句中用上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不是稀奇事。同样的字出现大于三次的都有的,比如北宋终生只愿当老百姓的邵雍的七律:
                 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其中就有四个花字。四个花字可以共存于七律的八句之中,三个不字应该也可以的了。除非专门关于不字有特定的让人信服的规矩,是哪家的规矩,拜托提供,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也巧!邵雍的这首七律也并不买所谓一韵到底的账,它的韵脚卮、枝、时属于四支韵,而菲、归属于微韵。而并不求功利的这位邵雍(1011—1077)的这首诗居然传下来有了一千年了,它不是也很好的吧!

    这种叠字更多的例子如:
    游锺山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王渔洋)
    一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四句的律绝中竟有多达八九个叠字,是不是情致韵味十足啊!

    倒是你的关注提醒了作者再审视含不字的句子。原来第四句“曛日不沾冷翠微”,改一下是并不难的。却发现随便一改其意境也许更好一些;成为了如今这个样子:
            
     累日预报江城元宵大雪未遇喜晴  (七律)
    预报上元大雪飞,满城交警运盐回。          狂飙难撼俏黄鹤,曛日偏钟冷翠微。
    应喜娇儿雪为偶,堪怜老父滑(画)成痴。    元宵灯火晴方好,不怨杨丹不作为。  
    ‘狂飙难撼俏黄鹤’说的是在这个占地很大的城市,往往是江北大雨,江南雨却小乃至不下雨。这据作者观察是江北空旷,江上黄鹤矶与龟山高峙,山势连绵,风吹过来遇阻的结果。原来那句“曛日不沾冷翠微”是说冬天日落的早,并不附着在泛青的山坡上一起沉入漫漫黑夜,是泛泛而谈。改后的这句“曛日偏钟冷翠微”就是说任你狂风怎么吹,那昏黄的日头偏要出来。觉得这要比原来的好。

    4、关于‘平平仄平仄’或其扩展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格式
    上面诗中有一句“应喜娇儿雪为偶”,它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平仄”。立即有自信满满的写手指出,这错了,它不符合通常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格式。还说,在律诗的第五句上出现这种格式绝对是有史来的第一次。是吗?
    这其实是七律基本句型‘(平)平平仄仄’或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特定却是试帖诗也容许的,可见是一种正规的格式,也是常见的。
    不过这种“平平仄平仄”或其拓展形式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格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可平可仄。
    可以认为它也是拗句的一种,即五律常格‘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或七律‘(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这是本句拗救。
    但是这种句型和常格句型一样十分常见,无论在律诗还是古诗中都经常使用,自然就跟一般的拗句不同了。所以说它是另一种特定的正规平仄格式。
    作者小时候跟在二叔身后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白居易的长篇古诗《长恨歌》,那里面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就有十几处之多:从“不重生男重生女”“惊破霓裳羽衣曲”“西去都门百余里”“宛转蛾眉马前死”“到此踌躇不能去”“太液芙蓉未央柳”到“能以精诚致魂魄”“楼阁玲珑五云起”“犹似霓裳羽衣舞”“不见长安见尘雾”“钿合金钗寄将去”“钗擘黄金合分钿”“天上人间会相见”,至今如历历在目。到得自己也写古诗,适时就会毫不犹豫照此书写出来。我想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的。
    不过长恨歌是古诗,这种格式于律诗又是如何呢?
    1)律诗要求押平声韵,七律的第一句又多数是押韵的也是平声字结句。
    所以仄声开始的七律,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一般不会在第一句出现,而只能在第五句出现,如杜甫的名著:
    咏怀古迹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其中的伯仲之间见伊吕就是。
    却巧,孙儿在读的千家诗,其中也很著名的第一篇:
    早朝大明宫  贾至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其中的第五句“剑佩声随玉墀步”,也正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作者是不堪承受‘仄仄平平仄平仄’用于七律第五句绝无仅有的发明人之名的,那是祖宗的创造。
    2)平起的七律,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则会在第三第七两句中出现。如:
    梅  花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幸有微吟可相狎’。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其中的‘况是清明好天气。这两首诗也不是一韵到底。
    再如毛泽东《答友人》中“我欲因之梦辽阔”,《送瘟神》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等等。
    据说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不论五律或是七律,诗人们最喜欢用于第七句;当然并不是只能这样。
    3)五律的第一句,由于多数不押韵,所以平起的五律,这种“平平仄平仄”的格式除了出现在第五句外,也就有可能出现在第一句上。余不赘述。例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第一句的寒山转苍翠。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⑶。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五句的泉声咽危石。(石原属入声【十一陌】仄韵)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五句的开轩面场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其中的‘仍怜故乡水’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中的‘遥怜小儿女’和‘何时倚虚幌。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3563
      • 经验29417
      • 文章1028
      • 注册2013-10-17
      好文,值得认真拜读。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3563
        • 经验29417
        • 文章1028
        • 注册2013-10-17
        好文,值得认真拜读。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58
          • 经验31607
          • 文章5829
          • 注册2009-02-11
          文东兄转贴克煌先生好文我觉得很难能可贵!
          克煌先生不但专业上是其领域的姣姣者,建树甚丰,是领军人物,而且文学造诣很高,诗词创作才华横溢,不泥古非今,其看法很有见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2
            • 积分251948
            • 经验51005
            • 文章4417
            • 注册2010-12-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杨超[/u]发表的内容:[/b]

            好文,值得认真拜读。[/QUOTE]谢谢杨超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2
              • 积分251948
              • 经验51005
              • 文章4417
              • 注册2010-12-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文东兄转贴克煌先生好文我觉得很难能可贵!
              克煌先生不但专业上是其领域的姣姣者,建树甚丰,是领军人物,而且文学造诣很高,诗词创作才华横溢,不泥古非今,其看法很有见地。[/QUOTE]谢谢萧总版支持。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8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