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董高生先生作品
修身论
有一次与朋友闲谈,朋友说,来我这里说你闲话的不多,说明你很会做人,并问及我的处世之道。我笑笑,说这事还真不太好回答,只答你两个字:低调。友人说,很准确,但太过简单,我想学你,仅这两个字,可操作性不强。我想了想,只好说,我已经60多岁了,六十而耳顺,有人说我闲话,听见也就听见了,也没脾气了。我又说,首先声明,我不是性情中人,前30年是,后30年不是。这也是历练出来的,但决不是圆滑。议论人和事,已不是抢着说,而是想着说。还要分人分场合。如事关利害,我会不吱声而作壁上观。社会太复杂,棱角早没了。性情中人由着性情,只图一时痛快,说话有点放纵,往往因此而得罪人,不划算。但我也背后议论过人,有时管不住嘴,还最怕被转述到被议论的人的耳中。只能尽量管住嘴,争取不背后议论人。需要说,就当面说,“谏之双美,毁之两伤”。听不听由他。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可见背后不说人多么难。今天我作这篇《修身论》,涉及到我个人的性格和处世原则,我再次声明,我作《修身论》,只是想谈谈古人、前人、今人如何修身,并不是说我已修到家了。
1990年,我曾游过四川乐山的乌尤寺,在那里见到一副对联:本无外贼惟防我,各有来因莫羡人。我在那里看了很久,也想了很久。这“防我”二字用得真妙,很有禅意。我琢磨着这“防我”二字,顿时开悟。自我修炼,难道不是从防我开始吗?防什么?言已尽而意无穷,诸君可自体会,不待我言也。我只理解为“自我约束能力”,别考虑外因,没有外贼。
人在社会上,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都能处得来,但能处得来的人也不少。有些是性格原因,并无过节,也无利害。言语之争,先是不悦,继而不洽,有异词,失和,交恶,互讦,最后竟势不两立,对双方的身心都造成伤害。这类事我见过不少。不惟朋友,亲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原因双方心里都清楚,只是利益角度不同。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起之因,没一个人能研究得出,这是个案,是千古之谜。但是他昆仲心知肚明,只是二人口风甚严,或难以启齿。这倒应了“君子绝交,不处恶声”的古训。鲁迅有两句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然终其一生,也没见过他老与弟弟泯去恩仇。
相识中有位先生,不论与谁交谈,没有别的话题,总在那里议人长短。他在人中,被目为小人,人人敬而远之。结果德孤无邻,友朋越来越稀。他却依然口秽如故,总以为自己如何了得,别人都不值一提。“与其轻人何如轻我”,古人说“慎为德首,恕是行基”,若能如此,何愁不宾客盈门。
这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即如何择交。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交友论》,这方面,我体验很深。中国人很有意思,把人分为两类,即君子与小人。我既能识君子,也能辩小人,这正是我的眼力,所以一生中受小人之累的事,遇到过,但不是很多。这种辨别小人的能力,应当是一种本事。不然,他是小人,你却以君子与其相交,吃亏是必然的。据说蒋介石先生临终时留给他儿子蒋经国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我弄不清这三句话是老先生转述古人的,还是他的独创?这三句话都对,又都有缺陷。是非在你辨别不清时,听听别的人意见有何不可,不一定都要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如果你走的是正道,毁誉听之于人是可以的,如果你走的是歧途,还在那里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一意孤行,那是危险的。至于得失安之于数,有点宿命论,是得是失,听命于天。不尽人事,有时会坐失良机。自己拿主意之外,领受高人之教,吸纳他人之智,没有坏处。
下面我谈谈我的处世交友之道,包括友我两个方面。如果这也叫论的话,也只算是“浅论”。如前所述,我处世比较低调,不与人争。原因是自己能力有限,这并不是故作谦恭。一生事业,只在求知。奉行“多读、多看、多听、多问、多走”,读书取法乎上,以增广学识。多看,研究世态。多听,与人交流,从中受益。多问,解决疑难。多走,开阔视野。性最厌人吹牛,厌人显摆,尤其是那些在高人面前胡吹者,安知人不如我?反倒暴露自己浅薄。我的处世原则,在大人物面前不小,在小人物面前不大。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别人求教于你,就已所知,为人解难。若别人不曾就教于你,你却在那里滔滔不绝,霸占话语权,岂不惹人生厌。
我的第二个原则,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说到的事要办到,办不到的事不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轻诺寡信,交友不久。不好办的事,尽力去做,实在办不成,尽心而已,朋友也会谅解。与朋友约会,提前赴约,决不使朋友望穿秋水。
第三是不吝。这有个前提,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要懂得礼尚往来,切莫来而不往。在朋友交往中,要遵守潜规则,谁主张谁掏钱。接张待李,不要羞羞闪闪。如果常年受人之请,却又一毛不拔,必见弃于友人。
第四是要有雅量,有包容之心。有人言我之过,应理解为巧为规劝。若言非其实,且当耳边风一吹就过,再次谋面,佯装不知,一如既往,切莫嫉恨于心。如果自己在哪方面做的不对,一定要及时化解,找机会补救,冰释隔阂。如果自己的脾气不好,要学会制怒,而不能由着性子,“我就是这人”,一味放纵,弄得朋友间关系紧张。要善于易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是个性修养的关键之途。
第五要受恩知报,人对我有好处,要终朝挂怀。我对别人的好处,要尽量忘却。友人赠我之物,皆宝藏之。我赠与别人之物,要永不提及。这里暂引唐雎与信陵君的一段对话,涉及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因文字不长,全引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这则短文,见《战国策》,涉及施恩与受恩。“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是智。而“我之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深藏机锋,不可告人,有点诡诈,似不可取。但“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我忘之,而人不忘之。施德于人而忘之,正施德之本意也,何必常挂于口。常挂于口,乃炫己之有德于人而欲之报,显得有点猥琐,又违施德之本意,不可取。另,弘一大师有则偈言:毋以小嫌疏亲戚,毋以新怨忘旧恩。难怪弘一大师修成正果,此两句,真铭世格言也。 我有一段时间,也曾以新怨而忘旧恩,今日思之,愧不可当。正因愧不可当,乃促使我不断完善自我人格。《论语》又说:“成事不悦,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当失误变成既成事实时,就不再劝谏。朋友的错误已成过往,就不要再去追究了。求友勿责备,何况人各有性格,千人千面,为人如此,为文亦如此。不要去改造别人,当你把别人改造成你时,便又失去了一个“我”。
最后又回到最前,即不要轻论人之过失、长短。不背后议论别人,这是最难做到的事。哪个人也不敢说他背后没有议论过人,或多或少。更不堪者,无中生有,添油加醋。不要毁人名节,更不要毁人衣食。因你一句谗言或闲话,让人丢饭碗的事,千万万千不可去做。即使批评人,也切莫言语尖刻,免伤别人自尊,使人难堪。
知人固非易事,交友乃是学问。眼界高处心胸阔,学问深时意气平。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忌我安知非赏识,欺人到底不英雄。守道不封己,择交如求师。古人之格言,吾人之极则。我最欣赏的一副对联是“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己人”,我拟将此联择佳木刻成一副楹联,悬挂于我的铜豆斋中,时时自勉,当有益于我的人生。
[ALIGN=CENTE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