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智在完成了三本哲学理论著作以后,又转身扎进了书画艺术的海洋。那是他的生命,那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说:“中国文学艺术之演变,略可析谓三个阶段,初求其清新俊逸,次进于瑰伟雄奇,后达于苍浑渊穆,是谓必然之历程。如果有所成就,也仅达到第二阶段。饱经世变,学问深邃,气质淳化,万象罗胸,一心独远,笔墨之痕与之俱化,是为艺术高峰,历来画家朝夕追求,皓首难跻之最高境界。我也如此,将一生追求不止”。
清智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攀登。 他把目光投向吴昌硕。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虚实相生,主体突出,色泽鲜艳,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以书入画,也是清智的追求。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对智永、张旭、怀素的狂草研究,并把狂草的笔法引入他的画面。
07年他只身奔赴天山采风,回来后创作了他的第一幅百米长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这幅作品中,他一改原来的画风,不仅用狂草的笔法勾勒葡萄的枝蔓和维族姑娘的裙裾,而且把西画的鲜丽彩色用于画面,使作品焕然一新,气象纷呈。流畅的线条和靓丽的色彩展现了天山儿女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热烈气氛。 08年他推出了《2008中国汶川》,在这幅作品中人们注意到他用了大量的焦墨、浓墨、泼墨,表现了地震的惨烈,又用粗旷的线条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地震灾害面前的坚强意志、巨大力量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08年秋天,他又推出了表现闽南渔家风情的百米长卷《惠安风情》,在这幅作品中,他以曼妙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惠安女的妖娆。 三幅百米长卷的问世,不仅震动了中国画坛,而且吸引了国际画界的目光,给予高度的评价。人们从清智的画中,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和风采,看到了中国画正在以雄风阔步走向世界。 使我们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当一些画家激情冷却、以平庸的画笔涂抹一些严重贫血和缺氧的作品时,清智充满着激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推出了三幅百米长卷和一千多幅作品。如果说他的鸿篇巨制是奔流的大河,袒露着他的浩气和豪气,那么他的对开斗方则是林间的小溪,流动着他的聪慧和灵性。他用丰富的绘画语言诠释着世间万物,按照自己的审美倾向进行着巧妙的排列组合、涉笔成趣,以尺幅喻天下,以一隅喻世界,由此他的作品总能给读者带来“尺幅之间,气象万千”的惊喜,跃动着传统的神韵,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让你激动,让你燃烧,让你感奋不已。
08年金秋,在我结束采访时,他把我送到大路上,等我坐上车向我挥手告别。秋风拂动着他的头发,随着车子的拐弯,消失在我的视野。
在号称十万大军的中国书画家方阵中,张清智的身影并不伟岸,然而只有他在一年时间里推出三幅百米长卷,也只有他写出了三本力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时下,当一些书画家绞尽脑汁为自己包装,把自己描绘成大家、大师、翘楚、领军的时候,他却默默地创造着平凡,用中国传统的艺术向我们展示东方的美,人性的美,用哲学向我们阐述东方艺术的渊博。用一份崇高,一份责任,一份赤诚,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做着一个艺术家要做的事情。他像当年万里长城的建设者,把一块块青砖垒成一堵高墙,在块垒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工程,但是他们用一砖一石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伟大。张清智同样在建造着自己的艺术长城,在一笔一划的平凡中彰显出崇高和伟大。
[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