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随笔】
红细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树 立
一个人拥有22万亿个红细胞
红细胞 (erythrocyte) 也叫红血球,是人或动物体内血细胞中的一种,它肩负着与生命休戚相关的输送氧气和排泄二氧化碳的重任。
在各种血细胞之中,红细胞的数量是最多的,在小小的1立方毫米(mm3)体积的血液内,人与多种动物平均有400~600万个;在初生的牛犊,可多至1,050万个 (但1个月后降至760万个)。骆驼和山羊的红细胞特别多,每立方毫米血中分别含1,300万个与1,400万个,这可能和它们长期居住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 。
鱼类拥有的红细胞的数量在众多动物中位居榜末,每立方毫米体积内平均只有1.04~2.02百万个。
人们发现:男人与雄性动物血液内拥有的红细胞,其数量总是比女人与雌性的多一些。有资料表明:经过去势(阉割)的雄性动物,它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到与雌畜的基本相等(据Д.Я.Криницин)。
有测验资料表明:驱使跑步25公里的马,它的红细胞数量能急剧增加22%,说明由于肌肉运动,在发生供氧不足时,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会及时通过调节,比如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调动血液的分配,使更多的血液到肌肉组织里去,增加机体的氧的供应。
生理学家测算:中等身材、体重55公斤的中国男子,其全身血量约为4,400毫升。以1毫升合1,000立方毫米计算,此人共有22,000,000,000,000个 (22万亿个) 红细胞(据吴襄)。而一头牛拥有的红细胞总表面积,则达到16000平方米,即1.6公顷(据Д.Я.Криницин)。这显然是个天文数字。
红细胞从哪里来?
人与哺乳动身上最早的红细胞,在胚胎发育初期阶段,是由间叶细胞 (mesenchymal cells)分化而来的。随后它由肝脏和脾脏生成。胎儿发育完全并娩出以后,红细胞就由胸骨、肋骨和脊椎骨中的红骨髓来制造了。存在于红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在其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历经了原始、幼稚与成熟各个阶段,最后形成了发育完全和功能齐备的红细胞,并让它们参加全身的血液循环(体循环与肺循环)。
在不同的动物,它们拥有的红细胞形态与大小不尽相同。禽鸟和鱼类的红细胞都是有细胞核的,而人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在幼稚阶段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核的。
人类的红细胞呈双凹的圆盘状,但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都是圆形,只有鹿和骆驼为椭圆形。两栖类、鱼类和禽鸟的红细胞均作椭圆形。
红细胞很小,它仅见于光学显微镜下。不要以为凡是躯体大的动物它的红细胞就大,躯体小的就小。红细胞的大小并不以“主人”的个体巨细为转移。例如人的红细胞直径平均为8.8微米;狗为7.2微米;牛为5.1微米;猪5.6微米;山羊4.0微米;兔5.9微米。比人小几十倍上百倍的鸽子和鸡的红细胞,却有14.7微米和12微米。比鸟类大上千倍或更多的大象,它的红细胞直径只有9.4微米。鱼类的红细胞很怪,有的很小,有的很大,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像河鲈的红细胞的直径有10.4微米,而电鳐则达到20微米。已知在人和很多种类的动物中,蝾螈 (Salamander)与盲螈 (Proteus anguinus) 的红细胞最大,其直径竟达29.3微米和58.2微米。小小青蛙的红细胞达22.8微米。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最重要的物质
人和动物的红细胞中都含有一种红色的蛋白质,由于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量很多,因此血液呈红色。这红色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或血红素 (hemoglobin)。红细胞参与的气体交换活动,实出自血红蛋白的作用。
不同种属的动物血内含有的血红蛋白数量并不一致。譬如:在100毫升血液里,人平均含有13克的血红蛋白;马含13.6克;黄牛含11.0克;山羊含10.7克;绵羊含11.6克;鸡含12.7克。在沙漠地带生活的骆驼血中含有较高的血红蛋白,达到15.2克。水牛的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只有8.3克。鱼含8.0~10.4克。高速游水鱼类含量较高,生活在水底层者较低。
血红蛋白独特的运输功能
人和动物经由肺脏从外界获得的氧气,与红细胞中含有铁原子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并被运送至各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释出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由于红细胞中所含的铁是二价的铁原子 (Fe++) ,它与氧的结合是“松散”的,因此分离也易。故可不断地把来自外界空气中的氧运至全身组织的毛细血管,又将这里的二氧化碳带回来,复经肺脏排之体外。
在某些意外的情况下,血液里携带看铁原子的血红蛋白,由于某些异常物质的作用发生质的改变,丧失运输氧气与排泄二氧化碳能力,而导致机体缺氧,严重时且可陷机体于死亡,譬如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牢固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难以分解,血红蛋白就不再能运输氧气了。又如亚硝酸盐中毒,可使含于血红白蛋内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后者与构成血红蛋白的羧基牢固地结合起来,遂失去携氧与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进入血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时,则可形成碳酸血红蛋白而中毒。如不及时救治,机体可能窒息而死。
红细胞最后到哪里去?
已知人的红细胞寿命为120~125天。马140~150天;山羊64~118天;绵羊125天;猪62天。
有人对鱼的红细胞寿命做了个有趣的试验:饱食的山鲶其红细胞寿命为98~119天(平均104天);饥饿一个月的,红细胞寿命延长了,达到152~208天 (平均185天)。如果饥饿2个月与4个月,红细胞的寿命能延至217天与278天。饥饿7个月的红细胞最长寿,能够存活427~555天 (平均490天)之久 (据К.Ф.Сорвачёв)。
不过,无论是人,或是任何种类动物的红细胞,都是不能长生不老的。每一个红细胞都有它的形成、分化、发育、成长、衰老与死亡过程。
有报告说:动物体内每天约有0.6~3% 的红细胞在破坏消亡,这些遭受破坏的大都是年事已老、衰弱退化的红细胞。
年老的红细胞的生理活动减弱,代谢减慢,质脆易碎。一旦老之已至,它们就会按时“退役”。衰老的红细胞消亡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与脾脏。科学家们通过显微观察,不断捕捉到肝内的库否氏细胞 (Kupffer cell) 和脾内的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与巨噬细胞 (macrophage)吞噬衰老红细胞及发现红细胞残屑的镜头,揭示了肝脾确实是这些细胞寿终正寝的场所。
红细胞死去之后,其生前担任的那份工作,由红骨髓释放出的新的红细胞来代替。在正常状况下,由于衰亡的与更新的红细胞两者数量大致相若,因此无论是人或动物,其外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值总是处于相对桓定的状态。
红细胞遗骸最后落在何处?
遭受破坏、死去的衰老红细胞们的“遗骸” 最后到哪里去了?物质不灭嘛!让我们来做一次追踪的调研吧!
首先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碎解死亡以后,释出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即被氧化分解,分出铁原子和生成了胆绿素。铁是身体有用的物质,它被储存起来,留供下一次制造红细胞材料。胆绿素则被还原成了胆红素,并与血浆里的蛋白质结合,被运至肝脏接受一番改造,在这里,胆红素脱离了蛋白质,与肝内的葡萄糖醛酸结为新的伙伴,生成一种叫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物质。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溶解度比较大,在被血液吸收之后,它可以经过肾脏滤过和随尿排泄出外界,所以尿中有了来自胆红素的微黄颜色。另一方面,肝内合成的这种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有一部分则加入了胆汁的组成,并流进肠子里,经过肠内微生物的作用,成为没有颜色的粪胆素元与尿胆素元,随后,在大肠的末端和体外,这两种没有颜色的物质因受到氧化而变为有色(淡黄色)的粪胆素和尿胆素,正是这个缘故,所以人们拉出的尿和粪便有了微黄的色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