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浏览文章
  • 本文章已被阅读 337 次
  • 查看原贴
  • 文章作者:Aihua
  • 所属分类:小说
  •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文章标题:虎哥——与一位张子强哥儿们遭遇(中)
    文章内容:

    虎哥(中)
    ——与一位张子强哥儿们遭遇

    -穗子-

    (本故事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虎哥的第一桶金

      一九七九年,当虎哥从大牢里出来的时候,中国大地正是百废待举之际。多年的党八股,使得人们思想僵化;以往的计划经济,更是把中华大地搞得民不聊生,国民经济濒临破产边缘。

      当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在为中国的即将被“开除地球球籍”而大声疾呼的时候,北京的一些前朝遗老却还在那里高举着“凡是”的大旗,坚持要在往日的死路上走下去。

      在这新旧治国理念交替较量的当儿,老百姓早就按耐不住了。尤其是华南地区,眼睁睁看着与自己一水之隔的近邻在经济腾飞,心理更是难以平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流行过的“穷则思变”那句话恰如其份地反映了当时华南地区百姓的心态,也合了“山高皇帝远”的话,北京政策顺的,边陲地区跟着干;不顺的,绕着政策干。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百姓日常生活物资仍然奇缺,华南地区因为有一个对外的窗口,物资相对来说要充裕些,市场信息要灵通点,正道旁道的物流渠道要多点。很多脑筋灵活的人抓住了这个机遇,干起了那“投机倒把”的买卖。“投机倒把”这词带有贬义,但它的实际内容无非就是民间协助市场物资的流通、缩短地区间物资消费的差异、改善百姓生活素质的自发性经济活动,有别于通过政府商业渠道形成的物流走势。

      刚从牢子里出来的虎哥这时刚过而立之年,但是身无一技之长,俨然半个文盲,加上个人档案一片漆黑,所以,去找工作,虽然经过一番努力,却到处碰壁,国营单位不要,民办企业不收,成了社会上“多余”的冗员一名。

      这时候,只要虎哥意志稍微动摇,很容易就会回到往日的生活圈子里,干回那打家劫舍、蹂躏社会的行当。

      正当虎哥为生计而彷徨的时候,一位以前牢子里的哥儿们找上门来,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张边防证,可以自由进出深圳,经常从深圳拉回大批境外服装,急需一个人帮他在市里把货散批出去,连散货点的铺面都已经找好了,但是却需要一位“有实力”的人给看着,省得来自白道、黑道方面的骚扰。虎哥别无他择,就承诺这位哥儿们把这门面给接了下来。

      很快,虎哥就展现了他做生意的天份。批发生意每件衣服赚的是蝇头小利,赚大钱是在批量上。而时装生意这个“时”字十分重要,货转得越快,东西就越新,批量就越大,赚的钱就越多。当时国内刚开放,华南地区的时装信息还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所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络绎不绝,而虎哥手头上的衣服还真的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出去”。虎哥一方面努力经营建立与客户的关系,一方面又向深圳的哥儿们及时地反馈市场信息,力争走在市场前面。

      生意越做越顺,手头上的铜板越来越多。

      有一次,一位上海客人买了一批牛仔裤,在前往车站的路上被几个地痞抢了包,垂头丧气地回来虎哥这里补货。虎哥二话没说,不要客人一分钱,给补了货,还派人护送客人到车站去。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渠道,虎哥很快就把肇事者找来,在“东江饭店”摆了一桌酒席,要他们把货送回来,既往不咎,以后生活上缺个零头什么的,找虎哥想办法;不然的话,准备好铺盖到英德去‘吃三两’(“坐牢”的意思,英德有个劳改场),任悉尊便。

      货物很快失而复得,而虎哥在江湖上的口碑也就不胫而走。

      虎哥同时也十分注意在白道上塑造自己“服装大王”正面商人的形象,没忘了给工商局的领导、给公安局派出所的干警们拜码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这时候的虎哥,拜改革开放机遇之赐,可以说是左右逢源,踌躇满志,从此摆脱了贫困的桎梏,尝试到了从“人下人”变为“人上人”的滋味。

      虎哥的“第一桶金”来得顺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民营企业家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为下一步的大展宏图搭桥铺路。

     

    ◆从“上海滩”到“多元化”发展

      那第一桶金所带来的刺激,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而日渐淡化。随着内地服装行业的急起直追,上海服装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虎哥的服装生意在经过了一段高额利润期后,好景不再。

      面对窘境,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折腾了虎哥一段时间。

      虎哥告诉笔者,是“上海滩”救了他。

      “上海滩?”我感到大惑不解。

      “是的,是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丁力、冯敬尧这些角色给了我启发。”虎哥解释。

      “你的意思是……”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一系列暴戾、残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画面,当然还有风流倜傥的许文强和少女情怀总是诗的冯程程之间的爱情故事等。

      “别看许文强、冯敬尧这些人都是黑道人物,但是他们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比如说管理码头的地盘,灯红酒绿的夜总会……而且他们都讲义气,使计谋,做事当机立断,不萎缩。另外他们为了发财,勇于铤而走险,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虎哥继续解释。

      没想到,一个虚构故事里的角色和情节,却让虎哥开了窍,走上了“事业”多元化的不归路。

      机会还真的舍虎哥其谁。八十年代间香港黄金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差额大,虎哥就派人四处搜集民间的黄金,通过特别管道送到香港出手,获得丰厚的利润。过了一段时间,情况正好逆转。国内黄金首饰市场开始恢复,金饰品一下子走俏,黄金这一国家管制的物资一下子供应紧张起来,金价随之高飚。于是,虎哥又开始了黄金从境外倒流回内地的买卖,一下子又风生水起,旺盛起来。

      虎哥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很快就全力推行,生意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在华南的几次大商潮中,无论是汽车也好,房地产也好,虎哥都当了适时的弄潮儿,着着实实地发了一笔笔“横”财。

      到一九八九年,短短的十年内,虎哥已经从原来社会最底层的“渣滓”成功地脱胎换骨,摇身变为本地区一位纵横四海、面面俱圆、长袖善舞、乐善施好的大腕。

      回首这些年来自己走过的发财之路,虎哥扪心自问,对得起良心。虽然打的多是擦边球,却一不贩毒,二不杀人,扮演的无非就是民间物资流通的推动者角色,自食其力,聚积的财富,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说到这里,蛮子打断了虎哥的故事,插了一个支节,说的是虎哥的商场风范,深得一位本地姑娘之心,不计较虎哥出身的微寒以及他那漆黑一片的档案,以身相许,共筑爱巢,一时间在江湖上传为“上海滩”翻版的佳话。

     

    ◆纵横四海,倾家荡产

      上节提到虎哥“纵横四海”,并不是虚幌之词。八十年代末,他确确实实手持合法的旅行证件,漂洋过海,当过一段时间的海外寓公。

      也许是国外生活的寂寞,也许是对亲朋戚友的慰藉与系念,没半年时间,虎哥与家人又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故乡的土地,过了一段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的生活。

      这段时间的虎哥,大凡进出消费场所,例必前呼后拥,阿谀奉承者众,餐馆买单,更是吃客成群。这段寄生虫式的生活,让虎哥活得洒脱,以致于有点飘飘然,找不着北。

      合法的旅行证件,使虎哥可以自由进出国门。于是,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到濠江去耍乐两三天。

      多少个白昼,他流连在澳门葡京的赌场里,享受着贵宾式的接待:免费的总统套房,上乘的佳肴美酒,善解人意的佳丽……尊贵如皇亲国戚、政界要人、含着银匙入世的公子哥儿,所受到的款待也不过如此而已。

      “当时那种颐指气使、醉生梦死的感觉真好。我对自己说,我虎汉有今朝,也不枉此生了”,虎哥这样说。

      就这样,虎哥十年间累积起来的财富,很快就转移到澳门娱乐有限公司何老板的口袋。具体的数额就免提了,这样说吧,虎哥给何老板的奉献,应该可以买几十辆奔驰豪华车。

      当虎哥从那赌场编织的“发财美梦”中醒悟过来的时候,他不但输光了一副身家,而且还倒欠了“大耳窿”(放高利贷者)为数不小的一笔借款。这笔欠款数额之巨是一个普通国内工人工作几辈子都没办法还得清的。

      最后是虎哥道上的朋友慷慨解囊,才帮他填平了“大耳窿”的无底洞。

      过去十年,虎哥再也没有涉足澳门赌场。

      (未完待续)

     
    本文最后发表或修改时间:2005/2/21 18:02:23
    发表评论
    虎哥——与一位张子强哥儿们遭遇(中) 的评论 共 0 篇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错误信息
    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是:

  • 你尚未注册或登录,无法发表评论。
  • 注册登录
  • ≡ 『浦江乡音』免费个人文集(主页)系统 Ver1.0            程序美化:Lime ≡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0 queries.